书城励志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5236200000024

第24章 辩论口才——唇枪舌剑力压群雄(3)

苏东坡说:“如果这样用药对头的话,那就会推导出一系列的荒唐结论来。如用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不是可以治昏懒病了吗?推而广之,那么喝一口伯夷(孤竹君之子,与其弟互相推让王位)的洗手水,就可以治了贪心病了;吃一口比干(商纣王淫乱,比干进谏而死)的残羹剩汁,就可以治好拍马屁的毛病了;舔一舔勇将樊哙的盾牌,就可以治了胆怯病了;闻一闻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环,就可以除掉严重的皮肤病了。”苏东坡的引申荒谬,使欧阳修无言以对,只好无可奈何地一笑了之。

又如:

一天,秦始皇召集群臣,讨论一项宏伟的计划:建一个大苑,东起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以供他打猎游玩。群臣面面相觑,都有意见,但也不敢有拂君意。这时,优旃却站了起来,奏曰:“皇上的主意实在高明至极,建一大苑,不仅可以娱乐,而且可以御敌。”

秦始皇倒没有想到御敌这一层,就问他说:“你说说看怎样御敌。”优旃说:“园中多放禽兽,等敌寇侵犯时,让麋鹿用角撞他们,看他们怎样进来。”秦始皇听了这话,放弃了建苑的计划。

秦二世继位后,又让群臣讨论他的宏伟计划:把全城都用漆漆一遍。优旃又把对付秦始皇的办法献给了秦二世。他上奏道:“皇上的主意实在高明,请付诸实施。漆城虽要百姓拿钱,会有一些怨愁,但这是一个好主意呀!等我们把城漆得油光光的,敌寇来了,想上也上不来,即使放他们进来,等看到城里也涂了漆,他们怕被漆沾住,也一定会因为找不到地方住而不得不走。”秦二世听了大笑起来,也终止了自己的漆城工程。

再如:

一天,山阳县城来了一个外地戏班子,演起《风波亭》的戏来。扮演秦桧的角色很有功底,把秦桧的奸诈、势利表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令观众交口称赞。然而台下看戏的知县大人却老大不自在,一是知县自己的为人和戏中的秦桧有相似之处。二是这个外地戏班子破了惯例,开演前没有给他送银子。于是,他挖空心思。找起戏班子的岔子来了。

第二天,知县差人将戏里扮演秦桧的人叫到衙门堂前,喝问道:“你知罪吗?”

那人被问得莫名其妙,问道:“小人何罪之有?”

“大胆秦桧,你迫害良将岳飞致死,岂不是罪恶滔天?”

“大人啊,那是我在做戏。”

“做戏为什么做得那么像?来人啊,快将奸贼重责五十大板。”

差役们一拥而上,打得演秦桧的人皮开肉绽,一步一拐地走了回去。

有人把此事讲给山阳秀才徐文长听了,徐文长大为不平。他找到这个戏班子,自告奋勇要求担任秦桧的角色。知县本以为一顿棍棒,给戏班一个“下马威”后,银子会乖乖送上府来,不料事与愿违,不但银子分文不见,反倒又有人在演秦桧了。知县大怒。又吩咐差役传演秦桧的人到堂。

此时,戏班里慌成一团,徐文长却坦然自若。他向大伙儿如此这般说了一通,便不脱戏装,头戴秦桧宰相帽,身穿秦桧宰相袍,带了一班人马,大摇大摆进了县衙。县官已等待多时,一见徐文长进来,他就大喝一声:“大胆奸贼,众人快给我拿下!”徐文长也大喝一声:“我乃当朝宰相,大胆知县,还不下来参拜。”众差役见了这一帮人,都呆住了。县官无奈,只好让位给徐文长。只见徐文长一拍惊堂木:“大胆知县,早有通报,竟敢怠慢本官,来人哪,与我重打一百大板。”他手下扮衙役的人立即走上前去,把知县打了一百大板,为戏班的人出了一口冤气。

洞悉论敌错误命题中隐蔽的荒谬点,并扩大其范围,加深其程度,进行推广,让病态的种子长出畸形的苗,使其荒唐之处暴露无遗。在这一辩术的运用中,要选择好进攻点,找出对方论题中最荒谬的论点作为突破口,然后从高点强攻。把对方荒谬的论点展开推理。使其结果更为荒谬。

例如: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的邀请,去参加一个音乐会。可是音乐会的节目才上演不久,赫尔岑就十分厌烦地用双手捂住耳朵,打起瞌睡来了。这时,女主人对赫尔岑的举动感到很奇怪,便推了赫尔岑一下,问他:“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摇头,指着演奏的地方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女主人惊叫起来,对赫尔岑说;“你说什么?这里演奏的都是流行乐曲!”赫尔岑心平气和地反问女主人:“难道流行的东西都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对赫尔岑的反问不以为然,不服气地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

赫尔岑听了这话,风趣地对女主人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说完,就告辞回家了。

赫尔岑在这里就将女主人“只有高尚的东西才能流行”的谬论,进一步渲染,并以此推出了令女主人无话可说的“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之谬论。

又如:

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1893年生于湖北襄阳。朗宁的父母是美籍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生下朗宁。他是喝中国奶妈的乳汁长大的,当他30岁竞选议员时,反对派掀起一场诽谤的运动,反对的理由是朗宁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切斯特·朗宁在和反对派辩论中慷慨陈词地反驳道:“喝什么奶就形成什么血统,这是一个十分荒谬的逻辑。那么,你们可能喝过加拿大的人乳,而且你们又难免喝一些加拿大的牛奶。那么在你们身上岂不是既有着加拿大人的血统,又有加拿大牛的血统了吗?你们不都成了兼有‘人牛血统的混血儿’了吗?进一步说,你们长大不能仅靠‘喝’,自然还得‘吃’,吃鸡胸、吃猪排、吃羊腿……这样,你们的血统实在是很难确定了。”

朗宁在这段辩论中,紧抓住对手的谬论不放,由“吃中国人的奶就具有中国血统”这一谬论,推出了对手们是“人牛血统的混血儿”,甚至于最后推出对手们是“人与多种动物的混血儿”的可笑结论。让人们忍不住大笑起来。对手的谬论不攻自破。

7.如法炮制,猛戈一击

安徒生虽然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但他在生活上却极为俭朴,对自己的衣着从不刻意修饰,这正给了妒忌他才华的人以可乘之机,有些人就抓住安徒生的这一细节挖苦、讽刺他。

一天,安徒生像往常一样戴着他那顶破帽子在大街上行走。这时,有个人走过来不怀好意地问安徒生:“安徒生先生,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东西?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认出了那个人,他是一个贵族,平常总爱跟自己作对,经常挖苦自己。安徒生有心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但这是在街上,那样做有失自己的身份。于是,安徒生忍住怒火,淡淡地一笑:“先生,在我回答你之前,你可以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那个贵族不知道安徒生用意何在,就很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安徒生接着说:“你能告诉我,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闻听此言,那个贵族张口结舌,尴尬不已……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爱尔兰戏剧大师萧伯纳曾于1933年2月来中国访问,第一站在上海。当时,鲁迅、蔡元培等人在宋庆龄的家中同他欢聚。

吃完饭,大家便到花园里散步。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明媚,柔和的阳光照在萧伯纳长长的银须上,使得这位著名作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这时,蔡元培高兴地说:“萧翁,你可真有福气,在上海看见了太阳。”

萧伯纳笑了笑说:“不,不,还是太阳有福气,在上海见到了萧伯纳。”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下面是发生在作家蒋子龙身上的一件事:

1982年秋天,我国著名作家蒋子龙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一次中美作家会议。在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给蒋子龙讲了个趣味问答:把一只5千克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瓶子里,问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略加思索,答道:“这很简单,你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您显然是仅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取出来。”

金斯伯格说:“您真了不起,您是第一个正确回答我这个问题的人。”

生活中,在某些场合,有些人为了让你当众出丑而嘲笑、讥讽你,也有些人是无意的,但却让你下不来台。对待这些人,无论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你大可不必与他斤斤计较,依法炮制,照猫画虎不但能变守势为攻势,还能给对手以有力的一击。

请看下面的这个小故事:

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人潮涌动,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在人群中,有一位漂亮的少妇特别引人注目。

此时,一个不怀好意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跟少妇搭话。他见少妇穿的是一双肉色的丝袜,便嬉皮笑脸地问道:

“哎,你这双丝袜是从哪里买的?我想给我妻子也买一双。”

那少妇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我劝你最好别去买,穿着这种袜子,那些不三不四的男人就会找借口跟你妻子搭腔。”

8.用语精炼,立场分明

辩论的语言的巧妙,是指辩论不是平淡地申明或反驳,而是选取比较新颖的角度进行答辩。

如1986年亚洲大学生辩论赛上,在中国内地大学生同香港大学生争夺第一名的比赛中,香港学生的论题是“发展旅游事业好”,问内地学生是否赞同。若直接赞成或反对,都不能取胜。因为,如果赞同就意味着认输,而硬说“发展旅游事业不好”,反对的理由不充足,容易被认为是诡辩。内地学生选择了一个取得最佳效果的角度:“如果不分时间、环境,盲目地发展旅游事业则是有害的。”内地大学队出奇制胜,巧妙地击败了香港队。

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雄辩是熊熊烈火燃烧的逻辑。辩论中强调逻辑严密,不仅要求做到对自己观点的阐述具有条理性,更重要的是运用逻辑武器,进攻对方的立论、论据、论证,揭其荒谬、避其锋芒、挫其锐气、扬己命题,充分展示语言的雄辩性。

辩论语的这一特征是通过灵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原理、方法体现出来的。具体来说是通过设计逻辑框架、填充理论事实,使辩论过程形成一个攻防自如的有机整体。但在辩论过程中,由于有时命题立场对己不利,或材料准备不足,又或对方故设逻辑难题,靠正常逻辑思维方法难以达到对已有利的目的,因而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辩论逻辑方法即“诡辩的逻辑”摆脱语言困境。

例如:

有一次,一名外国记者问外交部长陈毅:“你们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的?”这个话题属于国防机密。陈毅机智地回答:“我们是用竹竿将其捅下来的。”

通过转移话题、答非所问的方式绕过其不怀好意的诘难。灵活地运用逻辑方法是体现辩论逻辑严密性的关键。

辩论的用语要精练,辩论者必须用简短明快的语言击中对方的要害,甚至达到“一语中的”的程度。辩论择词应力求简短、犀利,因为任何一方的辩论时间都是与对方的思考时间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一方的辩论时间越短,对方考虑辩驳的时间也就越少,给对方造成的困难也就越大。倘若一方语言冗长,必然留给对方更多的回旋余地,使对方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并较容易抓到突破口而获胜。这是决定辩论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