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5190300000078

第78章 桑贝内·乌斯曼

桑贝内·乌斯曼,1923年生于塞内加尔的济金朔尔一个沃洛夫族的渔民家庭。由于家境贫穷,他自幼随父捕鱼,除短短几年的初级教育外,他再未受过正规教育,他不愿按照父亲的愿望当渔民,尚未成年就到当时法属西非的行政中心、重要的港口城市达喀尔谋生。先后做过铅管工人、泥水匠、技工学徒、火车头仓库技师的助手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宗主国法国征召入伍,在“自由法国部队”当汽车兵,曾在意大利和德国境内参加过反法西斯的战役。战后的1947年,他复员回到达喀尔,参加过达喀尔-尼日尔铁路工人大罢工。几年后他去了法国巴黎,在雷诺汽车厂当技工,后来,他又在马赛度过了10年,在马赛港作码头工人,并成为那里码头搬运工会的领导人。

复杂的生活经历,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黑人码头工》(1956)就是根据自己在马赛当码头工人的经历写成的。这部小说虽然在艺术技巧上还不够娴熟,但作品的反殖民主义倾向却十分鲜明,整个故事可以说是对种族歧视的控诉书。1957年他发表了第二部小说《祖国,我可爱的人民》(亦译为《塞内加尔的儿子》)。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是作家的成名之作。

196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神的儿女》被认为是作家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反映铁路工人罢工的小说。作家将工人罢工这一现代斗争方式放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广阔背景上,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赋予反殖民主义的性质,表现了非洲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塑造了自觉斗争的工人典型。这在黑非洲文学史上是个创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它似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不但塑造了众多的属于不同阶级、阶层的人物,而且色彩层次鲜明,细腻地刻画了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巨大变化,从而表现了黑非洲人民由奴隶到战士的曲折而复杂的转变和发展过程。

如果说,《祖国,我可爱的人民》主要写农民,《神的儿女》主要写工人,那么1964年发表的小说《全民投票》则第一次塑造了努力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献给民族解放事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这是一部以1958年全民投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次全民投票标志着人民已经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殖民主义体系开始崩溃。

乌斯曼才思敏捷,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上述作品外,他还发表过两部中篇小说,即《维希·契奥赞涅,或私生女》和《汇票》(1965);一部短篇小说集《沃尔特来的人》(1962)。两部中篇小说所反映的都是非洲国家独立后的政治与社会问题,曾在1966年举行的达喀尔艺术周上获大文学奖。1973年他又发表了小说新作《哈拉》。

乌斯曼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1963年,他编导的故事影片《四轮马车夫》在法国图尔电影节上获最佳作品奖,标志着黑非洲电影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开始进入世界影坛。其后,他又编导了好几部故事片,其中以闹剧形式摄制的政治影片《汇票》,在1968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