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5190300000047

第47章 达·纳楚克道尔基

达·纳楚克道尔基,1906年生于土谢图汗部达尔汗亲王旗(现属中央省)一破落贵族家庭。20世纪20年代初参加“苏赫巴托尔俱乐部”的活动。后去苏联、德国学习。1923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秘书长,1925年任少年先锋队工作局局长。1925年去列宁格勒军事学院学习。1926至1929年在德国莱比锡学习新闻。1930年回国,开始文学创作。

纳楚克道尔基是蒙古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控诉封建压迫,揭露寺院罪恶,歌颂革命后的新生活,题材比交广泛。小说《浩沁夫》是他的代表作。主人公浩沁夫(意为旧时代的儿子)愚昧、无知,相信天意不可违抗,但是革命使他觉醒,成为生活的主人。小说《年节和眼泪》通过一个富人家的使女在封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下的悲惨遭遇。《从未见过的事情》和《喇嘛大人的眼泪》描写寺院的反动和大喇嘛的伪善面目。《草原上的光辉》、《飞快的白马》和《春天的喜日》等,反映了革命后人民的新生活。抒情长诗《我的祖国》是蒙古现代最有影响的诗歌之一,它描写高山、河川、戈壁、草原,充满对祖国和新生活的热爱。歌剧《三座山》写革命前夕一个官吏巴拉干仗势抢走青年猎人云登的未婚妻南萨尔玛,云登为夺回情人和巴拉干搏斗,受了重伤,南萨尔玛不畏强暴,杀死了巴拉干。以后诗人策·达木丁苏伦对剧本作了一次修改,把个人斗争改为牧民群众和封建主的斗争,悲剧的结局改为团圆。

纳楚克道尔基翻译过普希金的诗歌和莫泊桑的小说;他的作品也曾被译成多种文学出版。蒙古人民共和国为他建立了纪念碑,设立了纳楚克道尔基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