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5190300000019

第19章 司马辽太郎

司马辽太郎,1923年生于大阪。1943年毕业于大阪外语学院蒙语系,1946年入京都新日本新闻社,两年后任产经新闻社记者,同时发表作品。1961年开始专业作家的生活。

司马的多卷本历史小说《龙马奔走》(1962~1966),叙述19世纪60年代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黑暗政治以及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赞扬进步阶层的反抗精神和变革愿望。长篇小说《窃国故事》(1963~1966),描写日本战国时代斋藤道三和他的女婿织回信长两个封建阶级上层人物的一生,他们实行新的政治经济措施,兴修水利,发展贸易集市,比较彻底地消灭庄园制,为封建社会的日本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政治历史小说《凌云壮志》(1968~1972)企图通过明治时代的“昌明隆盛”和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励精图治”来鼓舞人们的乐观和进取精神,但对战前军国主义者和甲午、日俄等非正义战争的批判不够。长篇小说《殉死》(1967)以甲午,日俄战争中侵犯中国的日本陆军统帅乃木希典为主人公,基本上肯定他为天皇效命和殉死,同时也讥讽了他刚愎自用,指挥无能。《世上日日》(1971)塑造了日本明治维新志士的形象。他还写了《多谋善断的人》、《两个军师》和《骏河夫人》等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空海的风采》(1973~1975),以公元804年空海和尚来中国唐代学习佛教和回国后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贡献,来反映中日两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和发展文化交流的愿望。1980年出版历史小说《项羽与刘邦》。

司马的小说,善于以历史事件构成波澜壮阔的艺术画面,把历史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人物放在革新与守旧势力尖锐斗争的环境中,从各个方面来歌颂他们的“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