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36

第36章 文集类(14)

卷之二,《竹林先生逸稿》,有“诗”三十余首,“附录”收录纪念诗文、家状等传记资料共四篇。《松庵逸诗》收录卓中之玄孙卓顺昌诗一首,“附录”收录“墓碣铭”一篇。因卓中及卓顺昌皆生活于朝鲜时代,故其诗文及具体事迹此略。

三隐合稿

《三隐合稿》,记载高丽田禄生、田贵生、田祖生事迹,全书共四卷,内容主要自《高丽史》、《东国通鉴》、《东鉴提纲》、《丽史提纲》、《东史纂要》、《东文选》、《东人诗话》、《松京志》,以及诸贤文集。

田禄生、田贵生、田祖生三兄弟为丽末鲜初著名忠臣,皆以终于丽朝,不仕李朝而后世所重。田禄生,字孟耕,号壄隐,潭阳人,忠惠王时登第,历任州司录、典校校勘、起居舍人、右常侍等职。在元末明初时,李仁任等主张迎元使,田禄生与郑梦周等人极力反对,率谏抗疏,被杀。田贵生,字仲耕,号耒隐,官至三司左尹、密直提学,高丽将亡之际,送家人到湖岭,自入杜门洞,与诸高丽遗贤扑朝天冠,戴蔽阳笠,等不朝岘,各立其志,誓不为李朝臣仆。李朝立,他逃入绝海,人莫知其存没。田祖生,字季耕,号耕隐,幼年能赋诗,以才学为人所重,高丽忠肃王复位五年登第,忠惠王召对治乱兴衰之道,以霍光、诸葛亮之任委之,并托付二子。忠惠王被执往元朝,流于揭阳。田祖生辅佐忠穆王、忠定王。元朝立恭愍王,他扈从忠定王至江华,隐而不出,年三十八卒。

卷首有洪直弼、金洛铉、李宜显、朴弼周、崔益铉等人序,以及宋稺撰“耕隐先生实记序”,颂扬了田氏三兄弟的忠义节行,称“丽氏之季,多守义成名之士,以隐为号者为十人,而田氏兄弟居其三焉”。宋稺序叙述了该是的编辑过程,称耕隐先生后人田漾收集家藏耕隐诗二首、文一篇,并辑录于文集史籍,撰成“耕隐先生实记”。

卷一为“壄隐先生逸稿”,收录“诗”九首,即“咏盆松”、“鸡林东亭”、“赠金海妓玉纤纤(附次韵)”、“题清德楼”、“日英湖楼次韵”、“拱北楼应制”、“送郑副令寓按于庆尚”、“题合浦营”、“直夜”、“送江陵道按廉使金先生(九容)”;“批答”一篇,即“李穑辞免左代言不允批答”;“启辞”一篇,即“全罗道按廉使时陈倭寇防御之弊启辞”;“疏”三篇,即“起居舍人时论盐铁别监之弊疏”、“谏官”、“时罢知密直司事睦仁吉疏”;“附录”收录了“本传”、“画像赞”三首、“扈从录”、“应制录”、“遗事”、“历官略”、“诸家诗文”等,记载了田禄生传记、仕宦、追随忠定王事迹,以及诸仙所撰与田禄生有关诗文。

卷二为“附录”,收录了“家状”,及日祥、田万英撰跋文二篇。记载了田禄生的生平事迹。

卷三为“耒隐先生实纪”,收录“诗”三首,即“自杜门洞逃入绝岛与蔡多义朴典书同渡碧澜津和诗相赠二首”,并“附次韵”;“附录”收录了“诸书记述”、“家状”,并附日祥、朴性阳跋文二篇。

卷四为“耕隐先生实纪”,收录“诗”六首,即“壁上诗”、“诫子诗”、“上昇”、“王挽章”、“无题”、“题迎晖楼”;“文”二篇,即“警学文”并附“跋文”;“附录”收录了有关田祖生传记资料及纪念文,包括“真赞二首”、“记梦诗”、“丽史节略”、“诸家摭实”、“行状(附跋文)”、“家状”、“遗迹”、“泰岩书院奉安文”、“常享祝文”、“奉岩书院请额通文”、“大学答文”、“泰岩书院请额疏”、“奉岩书院上梁文”,后附田愚、任宪晦、田秉淳等人撰跋文。

“三隐合稿续录”收录了“三隐先生遗墟碑文”、“龟山祠奉安文”、“常享祝文”三篇、“龟山祠请额疏”、“龟山祠上梁文”、“泮亭祠奉安文”、“奉岩书院奉安文”等。

西原世献

《西原世献》,记载西原郑氏世系及各代著名人物事迹,收录高丽郑瑎等诗文事迹,全书共二卷,按时代记录遗文及事迹。

卷一有“世系”记载郑氏第一至第十六代事迹。第一代为郑克卿,仕于高丽朝。第二代郑孝闻。第三代郑顗,仕高丽,有战功,该书收录了与其有关的序、祭文等多篇,即“画像赞”、“平崔光秀之乱”、“立忠烈祠画像”、“武学祠奉安时祭员图序”、“武学祠序”、“奉安文”、“春秋享祝文”、“次武学祠奉安徐药峰”等。第四代郑儇。第五代郑瑎,自晦之,高丽朝官至延英殿大提学同提修史,该书收录其诗五首,即“东还寄李起郎二首”、“在燕都”、“赴燕途中”、“代书寄李起郎”等;权近撰“行录”和“实记”;李忄产撰“墓志铭”;李穑撰“题公传后语”等。第六代郑愤,郑怡、第七代郑(敖+页)、第八代郑賝、郑賱、郑枢等皆生活于高丽朝。郑枢自公栅,号圆斋,恭愍王朝登第,历任政堂文选、东莱县监等职。第九代郑搃高丽朝辛禑时任政堂文学,入李朝后封开国功臣、西原君,参与了《高丽史》的修撰。第九代以下入李氏朝鲜。

卷二记载第十七至二十一代世系及事迹,皆入李朝,此略。

梅轩世稿

《梅轩世稿》,朝鲜廉在业等编,记载高丽廉悌臣、廉国宝、廉兴邦、廉延秀等父子四人诗文及事迹,全书共四卷。廉悌臣,字恺叔,忠定王时任赞成事,忠穆王时拜三司右使,恭愍王朝官至侍中、右政丞。廉国宝,号菊坡,廉悌臣长子,受学于安珦,与郑梦周、李穑等为同道。恭愍王四年登第,曾任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等职。廉兴邦,字仲昌,号东亭,廉悌臣次字,恭愍王朝文科状元,官至成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与郑梦周、李穑等同朝,相友善。廉延秀,字民望,号清江,廉悌臣第三子,受业于李穑,恭烈王二十年登第,历官密直司知申事、兼判典仪寺事、右文馆大提学等。

卷首有崔益铉序。卷之一为“梅轩稿”,高丽廉悌臣著,包括“诗”和“附录”(上、下)。“诗”收录有“扈驾自福州至元岩”、“诸相公诗”、“诗序”、“元岩讌集国歌”、“韩柳墓同赴曲城招三首”、“春分三绝”、“自贡三首”、“曲城府梅花三首”、“曲城府见梅花踯躅三首”、“廉侍中盆梅”、“侍中盆梅”、“曲城恭居同临”、“曲城恭原扈驾”、“恭原府设讌”、“至宰枢所微醉而归”、“金院使邀曲城恭原”等三十四首,有廉悌臣所撰,也有李穑等诸贤所撰与廉悌臣有关之诗。“附录”上收录“神道碑铭”一篇、“行迹”一篇、“墓表”、《高丽史》及《东史》等书所载事迹。“附录下”收录了与廉悌臣有关的享祝文、赞、上梁文等纪念文十五篇。

卷之二为“菊坡诗稿”,高丽廉国宝著,包括“诗”及“附录”。“诗”收录廉国宝所撰及李穑等人与廉国宝唱答诗八首。“附录”上收录廉国宝事迹、传记等文六篇。“附录下”收录享祝文、祭文等与廉国宝有关之纪念文六篇。

卷之三为“东亭诗稿”,高丽廉兴邦著,收录廉兴邦所撰及诸贤与之相唱答诗六十余首、记文二篇、跋文一篇、“行迹”一篇。

卷之四为“清江诗稿”,高丽廉延秀著,收录廉延秀诗八首、“行迹”一篇。

该书不仅记载了廉悌臣父子四人事迹,也涉及颇多高丽后期政治活动等,对研究高丽后期诸多历史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