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35

第35章 文集类(13)

春堂先生文集

《春堂先生文集》,为高丽名臣卞仲良文集,全书不分卷,以目分为六部分。卞仲良,号春堂,密阳人,生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卒于明建文年间,受学于郑梦周,高丽恭愍王十四年登进士第,官至密直司左承旨。

卷收录金是瓒、洪奭周序言。“世系”叙述了卞仲良家族历代世系。

“遗著”收录了卞仲良诗十二首,包括“游子吟”、“忆弟”、“寄金副令”、“题菩提庵”、“竹堂入直”、“闲斋同权中虑偶吟”、“安水寺”、“铁关道中”、“登宣州北城呈玄教官”、“松京感旧”、“宁海”等。

“拾遗诗并序”收录诗一首,序文一篇。

“记迹”叙述卞仲良生平经历和登科事迹。

“诸家摭言”收录各书所载卞仲良实际,包括“东国名贤录”条、“圃隐本传”条、“丽史”条、“龙飞御天歌”条、“家藏旧录”条。

“屏嵓书院书迹”收录“创建”条、“移建”条、“奉安文”、“常享祝文”、“重建上梁文”、“增修文”等,为后世祭享之文。

厖村先生文集

《厖村先生文集》,是高丽黄喜的诗文集,并附录黄喜年谱及有关纪念文,全书共十四卷。黄喜事迹已见《厖村年谱》,此略。

文集卷首有李建芳序。卷之一收录“诗”(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古诗”、“缺句”、“歌词”等)、“书”和“疏”。卷之二为“笺”、“启”、“议”、“报告”、“与书”、“遗书”、“赞”、“碑文”。卷之三为“别集一”,收录“书”、“疏”和“启”。卷之四为“别集二”,收录“启”。卷之五为“别集三”,收录收录“启”。卷之六为“别集四”,收录“启”。卷之七为“外集上”,收录“书”、“疏”、“笺”、“启”。卷之八为“外集下”和“附编”,“外集下”收录“议”、“教书”,“附编”收录“行状”、“墓表”、“序”。卷之九至卷之十二,为“年谱”一至四。卷之十三为“附录”,收录“赐祭文”、“金石文”、“饯先生诗序”、“家传文献节抄”、“野史节抄”。卷十四为“附录下”,收录“遗像”、“遗物”、“院事”、“杂录”、“后实记序”及跋文。

该文集收录黄喜诗文最为丰富,是研究黄喜及其所处时代史事的重要史料。

闻韶世录

《闻韶世录》高丽朝金光富等著,共七卷,是记载闻韶金氏事迹的文集。

卷首有金道和序。卷之一记载南坡先生金光富事迹。南坡先生,姓金,名光富,号南坡,为义城金氏,出新罗敬顺王王子义城君之后,在罗丽两代,历世为官。金光富生于高丽末,高丽忠惠王时参加科举,受到陶隐和牧隐二先生的赏识。以文章德望著名于世,人称白衣卿。恭愍王时,权臣当道,金光富退卧江湖。洪武七年(1374年)任合浦元帅兼庆尚道都巡问使,平万生之变,遇倭殉节。该卷有“两忠录事实(南坡、石圃两世)”、“南坡公遗迹”、“遗事”、“李陶隐景慕诗”、“敬次陶隐公和牧隐先生寄赠南坡先祖诗”、“李陶隐呜呼歌”、“谨次陶李先生呜呼歌并序”、“谨次陶隐先生哀南坡先生呜呼歌”、“追慕南坡先生为作殉节歌”、“殉节遗墟碑阴记(三嘉有麟西亭)”、“殉墟碑铭并序”、“竖碑时盖由文”、“碑阁上梁文”、“西亭坛祀常享文”。《文集》所载“李陶隐景慕诗”即言二先生对其学识的赞许,“李陶隐呜呼歌”、“殉节遗墟碑阴记”等则都是哀悼金光富殉国之诗。

卷之二收录的关于石圃先生金路事迹的诗文。金路,号石圃,为南坡先生金光富之子。早年等文科第,官至司农卿。朝鲜太祖即位前与其为故交。朝鲜取代高丽后,金路韬晦姓名,隐居交河深岳山石串村,因号石圃,终身不复出。朝鲜太祖派人屡征,不起。该卷有“石圃公遗迹”、“遗事”、“行状”、“道洞书院奉安文(院在青松)”、“常享文”。后人作“父子两忠录”,纪念石圃与其父南坡。

卷之三记载金氏三提学,及金路之子直提学金叔俭、曾孙直提学金巅、曾孙大提学金巚事迹。卷之四记载金斗南、金道南兄弟事迹,卷之五记载九峰先生实记,卷之六记载九峰先生及其三子鹤浦、慕庵、龙岩事迹,卷之七记载金应一、金秀南事迹,皆为金氏后人。但其事迹已属朝鲜时代,故不叙。

永嘉世稿

《永嘉世稿》为权汉功、权仲和、权克立、权崶诗文合集,共四卷。第一卷问权汉功著《一斋先生逸稿》,第二卷为权仲和著《东皋逸稿》,第三卷为权克立著《东峰先生逸稿》,第四卷为权崶著《省斋公逸稿》。卷首有权琏夏序。

卷之一《一斋先生逸稿》,权汉功著。权汉功,号一斋,高丽朝人,生于元中统十年(高丽元宗十年),大德六年中文科第,历官至密直副使,同知密直司事。该卷收录权汉功年谱及权汉功所作诗十八首:“白莲寺”、“拱北楼”、“南浦”、“溪碧楼”、“瀛国公第盆梅”、“在都下”、“赠元朝冯子张待制”、“多景楼”、“附次韵”、“琵琶行”、“送式无外上人之上国”、“寄郑司空”、“姑苏台用李白韵题呈李益斋齐贤”、“附次韵”、“郑勉斋席上走笔”、“圣居圆通寺”、“崖头驿联句”、“观灯”。该卷“附录”收录了他人所赠权汉功诗,或记载权汉功事迹之文八篇(首):“御赐诗”、“益斋李先生诗”、“牧隐李先生诗”、“四寸会注解”、“四寸会图”、“梦庵权相公传”、“佔俾斋金先生万卷堂记”、“后叙”。

卷之二《东皋逸稿》,权仲和著。权仲和,字庸夫,权汉功之子,生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三十二岁及第,与李牧隐同榜。至正二十年出使元朝,游历淮河、苏州等地。历官左副代言、知贡举、政事堂文学、门下赞成事等,曾侍讲筵。该卷收录权仲和年谱,诗二首:“贺孙三司靖平公洪亮赐几杖”、“筵说”。该卷“附录”收录他人所作,与权仲和相关之诗文,有“上东皋权相国诗并序”、“题东皋扁楯后”、“牧隐李先生诗”、“海东耆英会序”、“紫霞洞十仙会目”、“会约节目”、“原从功臣录券”、“天文图序”、“后叙”。

文集所载诗文反映了权汉功、权仲和的文学思想、生活交游状况,特别是“海东耆英会序”、“紫霞洞十仙会目”、“会约节目”等文更可使后人了解当时士大夫结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改书编者使用元朝年号,所作年谱皆以元朝年号系年,而注以高丽年号。

权克立、权崶皆为朝鲜时代人氏,其诗文事迹本书不叙。

晋阳联稿

《晋阳联稿》,为河楫、河允源、河自宗、河演等人的合集,河浑编辑。卷之一记载了河楫的生平和诗文。河楫,字得渗,号松轩,晋阳人,生于大德七年(1303年),卒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谥号元正。二十二岁及第,中甲科第三,封输忠佐理功臣,官至崇禄大夫、侍中。文集所收河楫有“送子允源江州元帅”、“咏梅”、“送子允源交州道按廉”、“送孙自宗丰州郡事”、“送孙自宗赴上国”,所存皆赠子孙之作。又收有他人所撰与河楫有关的诗文“忆松轩侍中”、“遗像赞”、“次疑石寺影堂韵(八首)”。

卷之一还记载了河允源事迹及诗文。河允源,字湛之,号若轩,河楫之子,生于至治二年(1322年),卒于洪武九年(1376年)。年二十中甲科第一,历官江州元帅、交州道按廉使、监察大夫、大司宪等,洪武九年居家服丧,应教复起,不就,卒于丧中。为官以清廉著称。文集称其“文章家法名于世,所述诗文多在《大东诗林》及《文选胜览》,但皆未易搜辑。以其才名,所作诗文应不少,但该文集所收河允源诗仅有“辕门偶吟(元帅行)”一首,又收有牧隐李穑作“奉谢江州元帅河状元书”、云鉴作“寄别原州牧若轩先生”、郑梦周作“缙绅见云鉴诗分韵及得文字”,可见其与当时名士多有唱答。

同卷又载河自宗事迹及诗文。河自宗,字汝长,号木斋,河允源之子,生于至正十年(1350年),卒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恭愍王朝登第,官至兵曹判书。文集所收诗有“永慕亭并序”,“附录”收有姜维伯撰“次河清风韵”。

卷之二记载了河演事迹及诗文。河演,字渊亮,号敬斋,河自宗之子。生于洪武九年(1376年),卒于景泰四年(1453年),谥号文孝。年二十一及第,官至议政府事。其仕宦经历皆在朝鲜时代。文集所收河演诗文有诗“巨济抚夷楼偶题”、“因次记事云”、“次郑谷山”、“寄赵府尹”、“寄金都事”、“寄金府使》等一百四十余首,文有“世谱序”、“柳公亮墓志”等十余篇。

喜闻盦随录

《喜闻盦随录》,高丽李齐贤著,该书分上、下两部分。《喜闻盦随录》“上”收录《益斋集》和《益斋文抄》两稿。《益斋集》收“诗”,“促织”、“听寒道士弹秋风”、“路上(自蜀归燕)”、“渑池”、“二陵早发”、“和呈赵学士子昂”、“舟中和一斋权宰相(汉功将之江浙时)”、“金山寺”、“虎丘寺十日”、“北上重游”、“北上”等三十余首,其中多首为记述作者在中国北京、成都等地的游历观感。《益斋集》还收“词”,“沁园春”、“江神子”、“鹧鸪天”、“满江红”等五十余首。《益斋文抄》收录李齐贤所撰“表”、“笺”、“文”等二十余首。

《喜闻盦随录》“下”收录多篇书、记、墓志铭、史赞、策问、史论、跋文等,包括“上伯住丞相书”、“同崔松坡赠元郎中书”、“威烈金公行军记”、“金夫人许氏墓偈铭”、“范增论”等。其“威烈金公行军记”记载高丽将领金就砺事迹,特别详细地记载了他抗击外患、平定内乱的功绩及与元将哈真的交往等,对研究高丽与中国关系有参考价值。“史赞”包括李齐贤所撰高丽太祖、惠、定、光、景、成、穆、显、德、靖、文、顺、宣、肃等国王的赞语及诸妃传和宗室传的序,评述了高丽各代国王及史事,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史学思想。

光山卓氏世稿及续

《光山卓氏世稿及续》,朝鲜卓鼎运编,记载载丽末鲜初卓光茂、卓慎及朝鲜时期卓中的诗文及事迹,《世稿》全二卷,卷上收录卓光茂《景濂亭先生逸稿》,卷下卓慎《竹亭先生逸稿》。另有“续编”一卷。卓光茂,字谦夫,号景濂,丽末鲜初著名士人,与郑梦周、吉再、李齐贤、李穑等人多有交游,景濂亭为其退老之所。卓慎,字系危,号竹亭,是卓光茂之子,入仕李朝,历四朝,官至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事、左参赞成事、世子宾客等。卓中,字建正,号竹林亭,在李氏朝鲜官至吏曹判书,长于性理之学。

卷首有李光靖、朴绮寿、柳长源、赵述道等人序及“光山卓氏世系图,叙述了卓光茂、卓慎及卓平中学行事迹及文集编辑过程,以及卓氏历代世系传承,自一世祖高丽太师卓之叶至二十世孙卓一吉等。

《景濂亭先生逸稿》收录诗卓光茂诗四首及“古迹”一篇。“诗”有“谢元戎李密直来访”、“贺判三司孙公受鸠杖”、“遣闷”、“退老诗”,皆辑自《东文选》。“古迹”辑录了《高丽史》、《光山邑志》、《东文选》等书有关卓光茂事迹的记载,以及李齐贤所撰“景濂亭铭”。

《竹亭先生逸稿》收录卓慎所撰诗三首及“古迹”一篇、“恭让王元年文科榜目”。“诗”有“送张参议都观察全罗道”、“又”、“次南龟庵赠凤溪吉先生韵”,并收录了成石璘、南在“原韵”。“古迹”辑录了《舆地胜览》、《光山邑志》等史籍所载卓慎事迹。“恭让王元年文科榜目”记载卓慎及第时的甲、乙科榜目及生员姓名。

“续编”共分二卷,有卓光茂《景濂亭先生续稿》、卓慎《竹亭先生续稿》、卓中《竹林先生逸稿》、卓顺昌《松庵逸诗》。卷之一,《景濂亭先生续稿》,有“诗”及“附录”。收录卓光茂所撰诗三十余首,大部分为唱答交游诗,如“和李益斋齐贤韵”、“泪和文三忧益渐谪南荒韵三首”、“示李陶隐”、“寄李樵隐仁复”、“寄李麟斋种学谨呈牧隐几下”、“泪和李陶隐杖流呼韵二首”、“示同志”、“赠吉冶隐再”、“寄尹桐轩绍宗”、“别冶隐入金乌山”等,大都并附“原韵”。也有纪念诗,如“忆赵松堂浚”、“挽郑圃隐梦周”、“挽徐蕃村甄”、“哀郑圃隐”、“挽李移斋”等。这些诗反映了作者的交游状况和思想趋向。“附录”收录了有关卓光茂的纪念诗文,有“挽词”、“景濂亭题咏”、“祭墓文”、“梧溪世德祠上梁文”、“奉安文”、“常享祝文”等。

卷之一,《竹亭先生续稿》,有“诗”及“附录”。“诗”收录诗五十余首,亦多为交往唱答之作,如“寄黄厖村喜”、“汉江别李牛峰”、、“示李全之”、“清涧亭次元观澜昊韵六首”、“次李持平作韵赠李参议之直”、“戏赠鱼子先变甲”、“谢卢相国见示闬”、“谢权相公仲和致仕来访”、“次湖南观察使张公允和韵”、“偶吟示河相国崙”等等,有纪念友人之作,如“挽文三忧益渐”、“哀郑三峰道川”、“挽郑复斋捴”、“挽裴贞节喝廉”、“哭金翼元士衡”,也有抒情感怀之作,如“静中闻笛声”、“偶题”、“瑞石山人”、“有感三首”、“登金刚山吟二绝”、“题画扇赠妓”等。“附录”收录了“挽词”、“竹亭题咏”、“题丁未甲稧图”、“祭墓文”、“神道碑铭”、“梧溪奉安文”、“古迹”等与卓慎有关的纪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