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15

第15章 传记类(3)

卷之五“书”,收录了崔冲书信五通,包括“与范伏厓书”、“与洪州儒生书”、“上石潭书三篇”,以及“师有录”、“十二徒”、“门人录”等。卷之六收录“文宪公徒”、“九斋衍义首阳世献跋文”。卷之五、六记载了崔冲“九斋籍”门人,及崔氏诸贤、功臣、能吏、义士等数十人。

本书所收崔冲本传,补充了家藏的资料,较《高丽史》本传更为详实,崔惟善传“文和公传”也较《高丽史》本传有所增补。本书所收“文宪书院学规”、“九斋”门人资料等,对研究高丽教育、科举、儒学,特别是道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所收录了九斋门人白颐正、李齐贤、李穑、李仁复、吉再、河崙、权近等,皆为“九斋籍”,这些资料对研究高丽学术源流有一定参考意义。

彝尊录

《彝尊录》,金宗直撰,本书主要记载了撰者金宗直之父金叔滋及外祖父朴弘信等事迹,也记载了金氏家族历史,全书共两卷。

卷首有曹伟序。卷上有“先公谱图”,记载金氏先祖,称金氏之先,出于新罗金阏智,其七世孙末邹以外孙入继大统。后金氏散于各地,用豪武霸于州郡,为当地户长。高丽朝之初,金氏以户长能团结乡兵,效力高丽王朝,渐而入仕,有至侍中者。正如撰者所言,金氏自高丽一度沦为民伍,至丽末鲜初,再入仕途,故该书亦有助于研究高丽朝鲜时期家族升迁及社会流动等问题。卷上还收录了“先公年谱”,即撰者之父金叔滋年谱,记载了金叔滋生平事迹,“先公师友”记载了金叔滋学问师承等。

卷下为“附录”,时候了“外祖司宰监正朴公传”,记载了撰者外祖父朴弘信事迹,以涉及其在高丽朝婚姻、家庭等事迹。

该书记载了高丽朝金美、金莹、金延、金光伟、金恩侑等多人的事迹,涉及其政治活动、乡村生活等多方面,对研究高丽政治史及地方社会史有一定参考意义。

车文节公遗事

《车文节公遗事》,朝鲜车锡周撰,记载丽末鲜初车原頫事迹,共上、下两编。车原頫,号云岩,在高丽朝曾任谏议大夫,高丽朝亡后,隐居云岩洞,不仕李朝,多次受召不出,后因河岑等人诬告,以谋乱罪被杀。李太宗时觉其冤,赠爵伸冤。

该书卷首有朴宗岳序,赞其不事二君之节操。上编收录车原頫遗稿,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雪冤录”、“序”、“记”、“应制诗并注”、“跋”等。下编收录有关车原頫事迹之文,包括“世系图”、“纪实”、“附录”、“行状”、“事实”、“近述辑录”、“云岩祠宇重建上梁文”、“云岩祠宇奉安祭文”、“春秋享祝文”等。

该书不仅对研究车原頫个人事迹有所参考,对研究丽末鲜初之际,高丽士大夫思想及其在丽鲜交替之时的活动也有参考意义。

彝斋先生实记

《彝斋先生实记》,朝鲜白东赫编,记载高丽白颐正事迹、诗文及有关纪念文,全书共二卷。白颐正,字若轩,号彝斋,清州蓝浦郡人,高丽忠烈王朝登第,官至佥议评事,封上党君,谥号文宪,受学于安裕,曾随高丽忠宣王入元朝,得程朱之书,回国后传扬程朱之学,是高丽程朱之学的倡导者之一,亦被称为“海东夫子”。李齐贤、朴忠佐等丽末鲜初名士皆出其门下。本书是其后孙从《东文选》、《高丽史》,以及诸家纂述辑录其所遗诗文,编次而成。

卷首有赵寅永序,叙述了白颐正在高丽传播程朱之学,以及在“九斋”之学衰微后重振高丽之学等方面的贡献。卷之一收录七言绝句诗“燕居诗”一首、联句诗一绝,附录洪崖先生赠诗一首、缙绅章甫及本孙同宗次韵。卷之二收录了有关白颐正的记载及纪念诗文,包括《高丽史》本传、附“诸家记述”、“家状”、“书家状后”、“神道碑并序”、“墓碣铭并序”、“墓志铭并序”、“晦轩门人录”、“上党门人录”、“附馆通儒呈儒札儒通”、“新安祠配享事实”、“上梁文”、“附祝文诸书”等。卷后收白东奎、赵秉悳、白东愚、孙永镇等人的跋文。

该书比较系统地收录了白颐正的传记资料,对研究高丽朝学术、文学、中韩关系等有参考价值。如“缙绅章甫及本孙同宗次韵”收录南公辙、赵秉铉等人的诗文百余首,多为评价其学术功业之作,对考察高丽学术渊源可资参考。而“家状”、诸家著述等广采史书、文集、碑铭等有关白颐正事迹的记载,皆可补《高丽史》本传的不足。

易东先生事迹抄

《易东先生事迹抄》,是关于高丽禹倬的事迹记载,全书不分卷。禹倬,字天章,进士出身,通经史,尤精于易学,生于高丽文宗三年,卒于忠惠王三年,谥号文僖,忠清道丹阳人,在高丽朝官至成均馆祭酒、进贤馆直提学。禹倬博识强记,曾奉使中国,与皇帝及学士论易学,皇帝赐《易》,一夕遍诵。以其将中国易学播扬于东国(高丽),遂被称为“易东先生”,亦被李退溪奉为“东方文学之祖”。晚年在庆尚道礼安县讲明易理。禹倬曾屡请于忠宣王,禁止亲戚相婚嫁,制礼正服,设四学、立乡校等。

本书不分卷,按其内容分类,一是“史乘”,收录史籍有关禹倬传记资料,包括《高丽史》本传、《东史》列传、《东国通鉴》史断、《稗史》、《遗史》等有关禹倬的记载,以及相关文章:“一记”、“孔孟心学对”、“程朱并享议”、“从祀议”、“太祖大王授教”、“正宗大王甲寅筵教”、“退溪答具汝膺书”、“退溪答黄锦溪书”、“黄锦溪丹阳乡校记”、“上梁文”;二是“书院事迹”,收录易东书院创建过程的记载及有关记文,包括“退溪年谱”、“易东书院记”、“易东书院奉安文”、“赵月川易东书院记实”、“肃宗大王赐额致祭文”、“权遂庵请额丹岩书院疏”、“肃宗大王赐祭文”;三是“诸贤称述”,收录权近等名士关于易东先生的论述,有“权阳村《东贤事略》”、“奇重峰疏”、“申象村胜国遗事”、“金就义所撰谱跋”、“柳永询祭尚贤祠文”、“宋栎泉拜丹岩书院说”、“赵重稷所撰谱序”、“黄判书敦奖录序”等;四是“追感诸篇”,收录他人所撰与禹倬有关的诗文,包括“李稼亭贺拜纠正诗”、“又次愚谷韵赠诗”、“金佔毕斋过礼安有怀诗”、“退溪题易东书院诗”、“又示诸君诗”、“又”、“洪木斋拟古诗”、“又感怀诗”、“古迹”、“舍人岩八字书”、“稗说”、“永嘉暎湖楼悬板小叙”、“红牌及遗墨藏在龟溪书院记”、“知三里遗墟说”等。

本书比较系统地收录了有关禹倬的资料,记载了禹倬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及后世对禹倬的评价和纪念,是研究禹倬及高丽学术发展、与中国关系等问题可资参考的文献。

三贤纪年

《三贤纪年》,朝鲜李桢相著,全书共四卷。本书记载梅云堂先生、樵隐先生及陶隐先生三贤事迹。

此书卷首有金宁汉序,称此书“尤摹像之精者,一言一行罔有错误”。卷之一为“梅云堂先生纪年”,卷之二为“樵隐先生纪年”,卷之三为“陶隐先生(李崇仁)纪年”,辑录《高丽史》、《丽史汇纂》、《丽史提纲》等多种史籍有关三贤事迹的记载,记载了三贤的交游往来,政治活动,诗文著述等,所引史事皆注其出处,史料详赡。卷之四为“书院事迹”,收录李退溪撰“迎凤书院记”,记该书院立祠以奉三贤事,又收《退溪书节要》、《摭录》。全书最后有李浚源跋及李荣浩跋文,叙述了该书历经十余年,博考群书,反复校核的成书过程。

在体例上,该书学习《春秋》“表年以首事之义”,所引自说,皆注以所出书籍,以备考据。以年系事,但“与他年谱不同。故上国年号不必分注于本国年表之下,而若或有事于上国,则不得不书其年,以便考阅焉”。这也反映了著者史学观念及对朝鲜与中国关系的认识。

双节录

《双节录》,朝鲜金养善编,记载高丽金澍、金济兄弟事迹,共三卷。金澍,号笼岩,为高丽使节,出使明朝归至鸭绿江,闻李朝代高丽,寄其衣冠回家,只身返回中国,隐于荆楚之间。金济为金澍之兄,号白岩,高丽、朝鲜交替时以平海知郡,改名齐海,弃其妻子,题诗郡署壁上,乘舟浮海,不知所终。兄弟二人皆有不事二主之节行,该书故名。

卷首记载朝鲜国王有关金澍、金济兄弟的教命及君臣对二人事迹、谥号、祭祀等的讨论。“恩诰”部分收录了“传教”二篇、“筵教”二篇、“筵奏”二篇,另收录了“御制来格庙赐祭文”、“御制海上赐祭文”。

卷之一为“遗稿”和“实记”。“遗稿”收录了“鸬鹚赤壁联句”、“平海海上诗”、“鸭绿江别书状官”、“寄夫人柳氏书”。“实记”收录了(金澍)谥状、赠谥教旨二册、“升院时本孙告辞”、“延谥日告辞”、“延谥后改题告辞”、“白岩先生奉安文”、“笼岩先生奉安文”、“白岩先生常享祝文”、“笼岩先生常享祝文”、“海坛岁祀常享祝文”、“忠介公遗状”等,记载了金澍、金济的生平事迹及所受评价。

卷之二为“附录”,收录了“双节记”、“双节祠上梁文”、“孤竹书院讲堂上梁文”、“海上遗诗后叙”、“蹈海诗跋”、“月岩记迹”、“宋判书答忠介公本孙书”等,为柳长源、柳奎、李庚运、黄龙汉等人所撰纪念金澍、金济兄弟之文。

白岩先生复享实纪

《白岩先生复享实纪》,记载与高丽金济有关的纪念诗文,不分卷。金济为金澍之兄,号白岩,高丽、朝鲜交替时以平海知郡,改名齐海,弃其妻子,题诗郡署壁上,乘舟浮海,不知所终。

该书收录的文章有“蹈海录”、“蹈海遗墟志”、“蹈海诗题所录”、“笼岩先生回船录”、“致祭坛志”、“海坛重修记”、“随日堂创建记”、“随日堂重修记”、“云岩书院复享时通白岩□□□□”、“答通文”、“云岩书院重建时通士林文”、“先生本孙宗约所通文”、“孤竹宗稧所通云岩士林文”、“云岩书院答通文”、“白岩金先生题位版时告由文”、“白岩先生权奉时祝”、“白岩金先生正奉时告由文”、“附柏溪金公配享时通金氏本宗文”、“白岩金先生常享祝文”、“附柏溪先生事迹”、“云岩书院祠宇上梁文”、“云岩书院重建记”、“先生亭子营建及《双节录》重刊时云岩先生蹈海诗录”、“次韵”、“随日堂重修原韵”、“次韵”、“云岩书院重建韵”。

该书收录皆为后世关于金济的纪念诗文,记载了后世对金济立祠建堂,书院祭享等纪念活动,也记载了金济个人诗文。“笼岩先生回船录”则记载了金澍事迹。该书对研究金济、金澍和高丽、朝鲜之际士大夫思想和活动有一定参考价值。

晦轩先生实纪

《晦轩先生实纪》,朝鲜安明烈编,记载高丽名儒安裕生平事迹,共四卷。安裕,生于1243年,卒于1306年,号晦轩,在高丽一朝历任版图司佐郎、监察侍御史、国自司业、右司议大夫、儒学提举等职,多次知贡举。安裕之时,佛教盛行,朱子学尚未东渐,曾出使元朝,抄写朱子之书,摹朱子之像,购置经史祭器,回国后倡扬朱子之学,在把朱子学向高丽传播方面有重要贡献,是丽末鲜初朱子学的重要奠基人,被推为“东方道学之祖”。

该书记载了安裕生平事迹、学术渊源,以及其身后被立祠祭祀奉享等事。卷首有闵泳穆、苏辉冕、李鼎辅、宗明钦、洪奭周、等人序言,皆盛赞安裕在朝鲜朱子学传播上的开创之功。

卷之一为“诗”、“联句”及安裕所撰,或他人所作与安裕有关之诗文。收录传主诗“题学宫”、“赠太守李蕴古”、“题松京甘露寺”、“侍从忠宣王入元时感吟”四首,他人所作联句“次晦轩安相国韵”一首。“文”有“荐李忄产、李瑱等奏”、“谕国子诸生文”,“真像赞诗四首”、“真像赞文四章”、“年谱”、“长湍墓祀记”、“英庙朝致祭文”、“正庙朝华城列圣庙告文成公文”、“今上致祭文”等。

卷之二为“附录”,收录安裕传记资料及后人纪念诗文,有“丽史本传”、“言行记”、“神道碑”、“墓志”、“顺兴乡闾碑二章”、“松京遗基碑二章”、“诸贤记述”、“诸贤诗律”、“绍修院题咏六首”、“长湍墓致祭日感作三首”。

卷之三收录与安裕有关纪念文,有“顺兴白云洞书院院志”、“建祠时开基祝文”、“奉安真像跋”、“配祀文贞文敬两公时告文”、“与安牧使玮安承旨玹书”、“上方伯沈通源书”、“赐额绍修书院识”、“绍修书院记”、“礼曹回启”、“谷城道东祠记”、“松都寒泉祠营建时文”、“桃洞祠宇营建时告家庙文”、“祠坛记”、“馆仆报本祝文”、“长湍墓阁重修上梁文”等。

卷之四收录“保宥录”、“世系录”、“门人录”、“太学馆儒通谕诸道校院文”等。书后收录了安锡儆、金绮秀、赵忠熙、安享淳、安明烈等人跋文。记载了安裕家族世系、学术源流等,对研究安裕事迹思想及韩国古代朱子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以宋朝年号系年,宋亡后以干支纪年,不用元朝年号。

晦轩先生实纪(三刊)

《晦轩先生实纪(三刊)》,在初刊的基础上有所增补,共五卷。

卷首有李鼎辅、朴圣源、洪奭周、苏辉冕、金尚铉、李晚焘、郑载圭等人序。卷之一为“遗集”,收录安裕所作诗文“题学宫”、“题万里城”、“题甘露寺”、“七月自合浦赴召过京山赠李瑱、李兆年”、“侍从忠宣王如元时感吟”、“荐李忄产、李瑱等”、“谕国自诸生”等。卷之二“附录”收录安裕“世系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