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19

第19章 更新观念走向市场(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对包括保安族在内的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和实施,又为保安族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保安族要图强,要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重要的,仍然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一、充分认识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社会前进,每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无一不是由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所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常议常新的话题,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永恒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质朴的保安族人民正是在解放思想的大旗下,转变观念,冲破“左”的思想禁锢,才走出大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他们的先辈们不曾有过的辉煌业绩。据调查,从1996年以来,保安人每年输出劳务2800多人,仅外出打工一项就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户均收入1200余元。在一轮又一轮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保安人闯出了自己的品牌:传统的保安族工艺品——保安腰刀。经过改进工艺。取得国家专利,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由保安族女企业家马福英创办的益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自1995年创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占地8亩,拥有固定资产100余万元,从业人员168名的龙头骨干企业。生产的“益保”牌羊绒被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而远销陕、甘、宁、青、新以及东北各地。经过改进工艺和产品升级换代,如今可年实现利润130.34万元,年上交税金132万元,利税合计262.34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现在的保安族农民市场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关注市场,关注需求,关注价格,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只会根据上面的计划安排进行生产的旧式农民了。这足以说明保安人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解放,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但是,从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总体上看,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据调查,2000年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镇国内生产总值为2650万元,人均2086.6元,虽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几倍,但同全国6903.7元和全省3932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1998年,地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保安族群众虽已实现整体脱贫,但也仅限于初步解决了温饱,离富裕型的小康生活还相距甚远,纵向发展和横向落后的矛盾愈显突出。差距是严酷的现实,而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则更显得紧迫。要发展,要进步,要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打破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解放的旧观念,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超常规地发展,大踏步地前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20余年的历程,从中不难发现,随着每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都伴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讨论,迎来了全国各族群众思想大解放的第一次高潮,进而也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再次掀起了思想解放的高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促进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为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吹响了号角。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就意味着倒退,意味着贫困。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作为,才能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只有充分认识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转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旧观念,冲破旧模式,开拓创新。观念变了,才会有新思想、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面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最核心一点是要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保安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保安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努力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制约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落后观念及其分析

1.听天由命的观念。一部分保安族群众认为:一切都是定然,是穷人的命成不了富人。因而甘愿接受命运的安排,缺吃少穿也心安理得、听天由命。这种消极的思想观念,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2.等、靠、要观念。“等”,就是等机会,等上面给的实惠,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外界联系,跑项目、筹资金、要政策则显得不够积极主动。从大的方面讲,国家对保安民族总体上的扶持和帮助是很大的:投资7400多万元的大河家电站,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于2000年开始试运营,结束了保安族地区背靠黄河而能源短缺的历史。从1994年开始,省公安厅对口帮扶积石山县柳沟乡袁家、斜套两个保安族村,用句行话说那可是“扶真贫,真扶贫”,每年投入的扶贫资金不下10万元,解决了两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诸多困难。兰州铝厂、省建总公司帮助保安族地区在甘河滩兴建了铝厂、建材厂等企业,并且每次企业招工都在保安族中安排一定的名额。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帮助修建了梅坡卫生院、梅坡小学……。这些事例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保安族群众的深切关怀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对保安族地区的扶持,从1990年开始,已投入了上亿元资金。长期的扶持与救济,使部分保安族群众滋生了一种单纯依赖政府的思想。“靠”,就是靠“4顶帽子”:保安族聚居区所在的积石山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1989年列为甘肃省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县;1992年和1994年又分别定为“两西”建设后十年延伸县;全省“四七”扶贫主战场“七县一片”之一。靠这4顶帽子,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具体的倾斜和扶持,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甩掉这4顶帽子,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拼搏。“要”,过去是要回销、要贷款,现在是要救济、要资金、要政策。

3.重商轻农观念。保安族在历史上是一个擅长经商的民族,故传统观念中对商贸一直比较重视。部分群众认为不论种植、养殖还是加工增值都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不如经商做生意来钱容易,因而对农业生产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先进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也接受得非常缓慢。地膜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至今已有10年,而“保安三庄”的栽培面积尚不足总面积的10%,地膜洋芋的种植至今也才有20%左右,这足以说明重商轻农观念的根深蒂固。

4.开放开发意识不强。保安人外出搞劳务也好,经商也罢,去的地方主要是藏区,也就是比他们所在地方更落后的地区,而到发达地区去学习、闯荡的意识十分淡漠。

5.小农经济观念。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缺乏长期打算和进取意识。其特点是维持简单再生产,至于科学种田,规模养殖,增加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附加值,扩大再生产,在观念上还有很大差距。

6.轻视知识教育的观念。部分群众认为送孩子上学念书就是为了将来能当干部,如果念了书又找不到一份固定的工作,上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与其那样还不如早点让孩子放羊、放牛或做生意去,因而对接受现代文化教育比较轻视,尤其是对女童的教育则更加轻视。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资料来看,在大河家镇保安族的6896人中,女性文盲为2642人。

7.思维方式僵化。一些干部墨守成规,改革开放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落实不到实际工作中,同发达地区干部相比,在思维方式上形成很大的反差。

8.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保安族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吃得不透,缺乏宏观把握和预期决策,缺少危机感和使命感,所以也就缺乏革故鼎新的精神动力和锐意改革、大胆突破的举措。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观念落后,思想守旧,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9.计划经济观念。有的人虽然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和目标有所认识,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自觉不自觉地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上,不是着眼于市场,而是偏重于靠国家、靠政府、靠财政,市场经济观念淡漠。

造成上述思想守旧、观念落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保安民族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兼有少量的手工业和商贸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使自给半自给的生产、商贸规模十分狭窄,文化的落后又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另一方面,保安族无论在青海同仁地区还是东迁甘肃积石山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都相对闭塞,自然条件也比较严酷。这种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人们的生活陷入极度的贫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也极易使人们的产生一些狭隘的、愚昧的、落后的、守旧的传统观念,这些旧观念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

三、冲破旧的思想束缚,树立新的现代观念

保安族是一个以传统商贸业、手工业为主的民族,在1.4万多的总人口中,尽管农业人口占95%以上,但农业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是保安族的主要聚居地,全镇5个行政村其中就有3个保安族村,共有人口6896人,占全部保安民族人口总数的近50%。大河家镇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0万元,而农业产值仅为550万元,农民人均965元的纯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现有耕地面积6562亩,人均0.94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一状况决定了要使农民增收,使整个保安民族富裕昌盛,仅在有限的土地上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化体系方面有所创新,对新形势、新事物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认识、新理念。具体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树立现代农业观念。

要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来保证改革和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摆脱长期以来传统农业观念对人们的困扰,即抓农业就是抓种植业,抓种植业就是抓粮食生产的旧观念;克服只注重种养业而忽视加工销售的思想;克服忽视市场需求,自给封闭的小农经济意识;摆脱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和陈旧落后的习惯。现代农业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农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其内涵和实质既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又有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家庭承包经营体制适应市场农业的有效形式。从实践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只有把自给半自给的小生产组织成商品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富裕型小康建设的步伐。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首先必须从当地的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出发,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从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应当围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这两大重点,积极开发如花椒、鸡蛋皮核桃、百合、中药材等资源,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支柱产业带动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必须树立大市场的观念。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看,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上,市场发育不成熟,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内部比例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低投入、低产出、低商品率,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还很低,虽已初步解决温饱,但离实现富裕型小康的任务还很艰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差距则更大。因此,必须克服满足于现有的改革和发展成果,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重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注重积极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目标的精神状态,树立大农业、大市场、大开发的观念。要面向市场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依靠市场增加收入。

在保安族区域经济发展中,农业产业化还处于雏型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主导产业发育迟缓,支柱产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优势产业(如养殖)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市场优势不十分明显,产业关联度小。二是龙头企业弱,现有企业多数是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下的初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对主导产业的带动力弱。三是市场流通滞后,没有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四是科技体制还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科技实体尚未完全进入农业产业化开发。五是利益机制尚未形成,农户和企业基本上都是简单的买断关系,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严重脱节,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六是投入严重不足,虽然省州县都在努力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但由于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仍然满足不了一些重点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国家近两年一直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各专业银行大部分是贷差行,增加产业化项目贷款有一定难度,即使有少量贷款,也因额度小,使用周期短,解决不了多大问题。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上述困难和问题决定了要使保安族经济社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大市场的观念,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的比较优势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当地优势和民族特色,通过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高效经济类产品(如中药材、花椒、林果等),以及养殖业的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走集约化、区域化、专业化路子,积极培育有市场前景和自身优势的龙头企业,重点处理好产业链条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利益为纽带,把基地、农户、加工龙头、流通组织和科技信息服务组织的资金、技术、人才聚集到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产业上来,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必须树立开放开发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