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5185400000018

第18章 改革开放繁荣经济(3)

保安族的金融事业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起来的。1952年,保安族所在的积石山县成立了5个农村信用互助合作社,筹备处4个,发展社员14367人,吸收股金34053.8万元(折合新币34053.8元)。1955年,包括保安族在内的积石山全县各乡均成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20世纪60年代,临夏政府在吹麻滩、刘集、居集设立了人民银行营业所,保安族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从此建立起来。1980年、1981年和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积石山县支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积石山县支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积石山县支行相继成立,共有基层机构26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近30年时间里,由于国家政策的不稳定以及“左”的错误路线的干扰,保安族地区的各种金融机构呈现反复合并与分设的不稳定状态,加上整个国家经济形势不佳,所以保安族金融事业在这一时期没有多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指导下,保安族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保安族地区各金融机构存贷业务量迅速扩大,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保安族经济的发展。以保安族聚居的梅坡和大墩两村为例,截至2000年底,大河家信用社为梅坡村存、贷款余额达到130287.25元(145户)和459140元(266户);大墩村则为98684.75元(123)户和766637元(241户)。农行大河家营业所为保安族聚居的“保安三庄”和刘集乡高李村的贷款(以小额信贷为主)余额为600万元,存款余额约达4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保安族所在的积石山县金融机构根据国家的金融政策,在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的同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储蓄经营责任制,积极吸收存款,这些存款成为信贷资金最基本、最稳定的来源。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力地支持了保安族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支持经济建设中,又把支持农业发展放在信贷工作的首位,把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之一,积石山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60.31%被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中。保安族聚居地区的大河家信用社适应保安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支持农业生产为工作目标,大力组织存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支农力度,把盘活资金作为降低风险、增加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并通过清理整顿、落实清收责任制等举措,使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依法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严格结算纪律,防范经营风险,完善约束机制。截至2000年底,保安族所在的积石山县信用联社全年共申请人民银行支农贷款1400万元,拆借970万元。累放农贷4153万元,贷款农户达37654户,占总农户数的80%,有力地支持了包括保安族在内的全县各民族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

近年来,积石山县金融机构立足保安族地区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在扩大资金规模、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上下功夫,积极支持保安族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了尽可能的扶持;对改革中的企业,不仅给予支持,而且多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对保安族经济起到了宏观调控的良好作用。

二、地方财政协调有序

改革开放以来,保安族地区的财税事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在生财、聚财、用财之道上狠下功夫,取得很大成绩,对保安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2000年,成立了大河家镇财政所。以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镇为例,截至2000年底,财政收入48万元,主要是农业四税和工商税,财政自给率为25%左右。

为了促进保安族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保安族所在的积石山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及资金的导向作用,对保安族的农业、教育、卫生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倾斜照顾。

一是在农业方面,紧紧围绕积石山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粮油林牧劳务富群众,工业商贸乡企富县乡”的经济发展方针,坚持财源建设与扶贫及富民富县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结合保安族地区实际,支持了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切实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效益优势和财政优势,重点扶持了新产品开发以及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支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保安族农林牧副各业的全面发展。

二是在教育方面,大力支持了保安族中学、刘集保安族春蕾小学、刘集中学,以及保安族聚居的梅坡、甘河滩、大墩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年及时足额拨付教师工资的同时,近五年累计拨付专项经费100多万元,新修了部分教室,排除了危房,改善了教学设施及教师办公条件,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是在卫生方面,及时拨付工资的同时,近五年累计拨付专项经费68万元,改善了部分医疗设备,改造了部分危房,特别是1999年积极筹措资金,在“保安三庄”之一的梅坡村新建了一个村卫生院,为保安族群众的就近医疗提供了方便。

四是积极筹措资金80万元,在县文化馆修建了保安族博物馆,专门收集和陈列以保安族为主的文物资料,为让世界人民认识保安族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地促进了保安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是积极扶持了保安族的民营和私营企业,特别是对“保安腰刀”的生产给予了大力支持,近五年来为各类保安族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累计发放支农周转金近百万元,有效促进了保安族经济的发展。如2000年,积石山县财政从支农周转金中对地处大河家集镇的益保实业有限公司和保安腰刀厂的景泰蓝拐杖箭等新项目各扶持了3万元;对大河家清真肉联厂等新建企业通过与省、州财政协调,分别扶持了2万元;对刘集乡高李村的铁合金厂扶持了约十几万;通过县财政的协调,对地处梅坡村的梅坡养鸡厂给予了积极扶持。

六是积极支持了保安族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如大河家电站工程累计到位资金6370万元;投资7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7万元)为大河家集镇道路铺油;大峡引水灌溉工程总投资6300万元;临大(临夏一大河家)公路吹肖段(吹麻滩一肖红坪)路基改造工程下达资金175万元,肖大(肖红坪一大河家)路基改造和吹大段(吹麻滩一大河家)铺油工程投资1100万元等等。

公交邮电长足发展

一、公路交通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保安族所在的积石山县公路交通除古驿道、古丝绸之路和临大车路、黄河水运外,根本无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交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保安族地区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1954年,在旧临大车路的基础上,改线补修,架设桥梁隧洞,辟为“临大公路”,卡车开始通行。同时,由国家投资,在大河家黄河渡口建造渡船一艘,摆渡过往行人及货物。1969年临大公路经过维修,开始运行班车。1969年一1971年,积石山县大搞农村公路建设,保安族地区的“县社公路”简单修成,大小型拖拉机可以通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非常关心保安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将改善交通条件、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放在与扶贫攻坚同等重要的位置,尽全力发展保安族地区的公路交通建设,保安族地区的公路交通由此得到显著改善。这主要可从公路建设、桥梁建设和运输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1981年,兰州一吹麻滩和大河家一临夏的直达班车开通。1982年,“保安三庄”循环公路(俗称“三庄路”)竣工通车,途经保安族聚居的刘集肖家大庄、崔家、“保安三庄”到大河家,全长13.73公里。临夏州交通局投资10.07万元,甘肃公路局投资0.92万元,由民办公助修建。1983年,在保安族聚居的刘集乡高李村和崖头之间的刘集河上建造了双曲拱水泥花岗岩结构的崖头大桥。19M年,由临夏州工交局投资25万元,在“三庄路”上建成大河家乡康吊大桥,全长92.4米。临大公路系省道S309线,全长84公里,它是大河家地区交通与经济建设的大动脉。从1991年开始至1997年底,先后投入资金1327万元,完成了临吹(临夏一吹麻滩)段55公里路基改造及铺油,1999年底又投资506万元,完成了吹肖段15.48公里的路基改造,剩余的肖大段13.51公里将于2001年完成路基改造和铺油任务。吹大段已全面动工兴建,2001年将完成29公里的路基改造和全线铺油。1988年,中央和省上投资450万元修建的大河家黄河大桥竣工通车,此桥为积石山县规模最大的桥梁,全长161.22米。此外,近年来,积石山县交通工作以公路养护、铺沙为重点,认真组织了春、秋两次民工建勤公路建养大会战,各级公路通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共完成保安族地区公路在内的公路铺沙2.6万方;整修县、乡公路12条,130公里;乡、村公路26条,365公里;改造整修村、社道路20条,41.3公里。共完成客运量38.4万次,完成客运周转量2378.2万人公里;货运量133.7万吨,货运周转量3715.6万吨公里。

保安三庄中的大墩村8个社都是沙土路,可以通汽车,该村有客运车4辆,小轿车4辆。梅坡村10个社也是沙土路,可以通汽车,村内有三四十辆摩托车,30多辆兰驼车,短途客运车4辆,大车1辆,小轿车3辆。甘河滩村7个社同样是沙土路,通汽车,从事运输业的有4户(客货两运),运输工具是4辆康明斯大车,从事客运的有面包车4辆,兰驼车有10辆(主要是客运)。刘集乡高李村7个社为沙土路,通汽车,从事交通运输的大小车辆50辆,其中3辆客运面包车,2辆小轿车,康明斯和加长东风大车各一辆。

二、邮政电信日新月异

邮政电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前,保安族聚居的刘集设立了邮政代办所,邮政通信业务量十分微小。新中国成立后,保安族地区邮政电信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后,保安族地区的邮政电信事业走上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为保安族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优越的信息环境。

邮政方面。1952年,保安族地区设立了刘家集、大河家邮政代办所,1957年刘家集、大河家邮电所成立。之后,时撤时立。至1986年,大河家、刘集邮电所归积石山县邮电局管辖。经办各种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集邮、特快专递、邮政储蓄、电报、电话等业务。

1952年,以吹麻滩为中心,隔日收送刘集、大河家等地的邮件,开始在农村收订发送报刊。1977年,临夏至大河家的自办汽车邮路开通,全长77公里(单程),90年代,保安族地区村村通邮路。截至2000年底,大河家镇和四堡子乡的邮政业务总收入达到2.3万元。

电信方面,1957年,全长60多公里的韩集至大河家电话线路架道,途经刘集,各邮电所安装容量为10门~20门的磁石式电话交换机一台,配话务员一名。1958年,保安族聚居的地区,如大河家、康吊、甘河滩、梅坡、大墩、高李等大队都架通了电话。1992年,大河家乡开通自动电话。“九五”期间,积石山县对大河家乡进行了通讯线路机房和设备自动化改造。刘集乡的高李村1997年架通自动电话线,2001年4月扩容,电话用户达50户,占全村户数的12%。

1998年底,经过半个月的勘察,甘河滩村自动电话线架通。1999年初,大墩、梅坡村自动电话线路架通,保安三庄电话用户达120户,占保安三庄总户数的9%。保安族电话用户占全县总户数的5%。

大河家集镇现有公用电话11部,1998年开通传呼业务,移动通信业务也于1999年5月开通。固定电信电话年收入达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