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记
5169500000020

第20章 自作孽不可活(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简单的事情,每一个成就大事者,都经过了将一颗狂傲的心打碎又打碎的过程。

曾经的伍子胥也心怀天下,他想要在楚国成就一番伟业,造福人民。那不是他的天真,那只是命运的无情,最终他的梦想破碎了。

被举国通缉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除了逃亡,还是逃亡。

楚国军队大举集结在宋国边境,顿时,宋国国内也有了逮捕伍子胥他们的风声。为此,伍子胥和太子建他们连夜逃离了宋国,来到了郑国。

因为郑国与楚国并不是友好的国家,郑国的国君郑定公也是一名仁慈的君主,因此,郑定公接纳了伍子胥他们,并且还热情的款待了他们。

可是,伍子胥他们的逃亡并不单单是为了逃亡,他们的唯一目标还是为了报仇雪恨。因此,太子建每次见到郑定公都会向郑定公哭诉冤情,请求他能借兵伐楚。

政治是讲究利益的,在政治交往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一切都是利益得失的权衡。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

太子建想向郑国借兵伐楚,首先要向郑定公许诺,如若他在楚国称王成功后,必定会有重重酬谢。

在古代的重重酬谢,一般是土地和珍宝。郑定公还是很清醒的,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对太子建说道:“郑国国小兵少,很难帮助你们伐楚。你们想要报仇为什么不去找晋国呢?”

“晋国愿意借兵的话,希望您也能共举大事!”伍子胥走了出来,向郑定公说道。

郑国是一个小国,它必须要有它的生存之道。在一个兵荒马乱的乱世,一个小国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懂得隐忍,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个道理伍子胥知道,郑定公也知道。

“假如晋国答应的话,我们也会考虑的。”郑定公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

太子建和伍子胥非常的高兴,他们仿佛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回到驿馆后商议,太子建前往晋国借兵,伍子胥留在郑国准备伐楚的事情。

晋国是一个大国,它与楚国并不友好,因此一切都很顺利,太子建来到晋国后,晋国的国君晋顷公接待了他,而且还答应了晋国愿意借兵伐楚,可是晋顷公还有一个条件。

“借兵伐楚没有什么不可。如果太子肯做内应,我们发兵先灭了郑,就把郑国封给你,然后我们一起出兵伐楚。太子你看如何?”这就是晋国的条件,晋顷公看着太子建说道。

太子建犹豫了片刻,因为郑定公对太子建他们非常好,而且他还非常信任他们,他觉得心里有些不忍。

“无毒不丈夫,要想报仇必须要有实力。”晋顷公身旁的奸臣荀寅说道。

这是一个公报私仇的奸计,因为之前郑国一位使臣在晋国拒绝了那个奸臣的索贿,因此他怀恨在心,想要陷害郑国,发兵灭郑的主意也是他向晋顷公提出的。所以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太子建犹豫了好一会,接着他还是点了点头,毕竟这是对他有利的,他愿意放手一搏。

接着,晋顷公就给了太子建一些钱财与随从,借与他在郑国招兵买马。

太子建他父亲楚王,弑兄篡位,追杀太子,他是个寡恩薄意之人。有其父,必有其子。渐渐的,太子建也变得心狠手辣了。

当太子建辞别晋顷公回到郑国后,他秘密的告诉了伍子胥他要与晋国发兵灭郑的事情,他有些激动也有些紧张。

“不行!”当听到那件事情后,伍子胥顿时勃然大怒,接着,他对太子建劝阻道﹕“当年秦国让杞子和杨孙,图谋郑国,结果事没办成,还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再说了,郑定公以忠信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恩将仇报呢?这事一定不能干!请太子三思!”

伍子胥通今博古,又是一位忠贞之士,他认为晋国暗藏诡计,不怀好意,同时,他也不愿去做那些背信弃义的事情。他也希望太子不要去做那些事情。

“可是我答应晋国君臣了!”太子建淡定的说道。

“不为晋国当内应,没有罪过。可要是图谋郑国,就会信义俱失,以后谁还会相信我们!”伍子胥郑重的说道。

“可是我答应晋国君臣了,我不想欺骗他们。而且我们夺得郑国后,我们就不用逃亡了,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土兵马。我愿意放手一搏!”太子建坚定的说道。

“此事需从长计议。您一定要这么办,立刻就会引来灾祸的!”伍子胥苦苦劝解道。

“不用你担心,我自会处理!”太子建一甩袖就离开了。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是不听劝的,他们常常喜欢感情用事,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常常喜欢一意孤行。

有些事情可以犯错,因为那无伤大雅,一切可以忘记,一切可以重来。可是有些事情就不能了!

太子建没听伍子胥的劝阻,他用晋国给他的钱财在郑国秘密招募武士,他又用重金结交贿赂郑定公的随从,想让他们帮助自己。那些随从获得贿赂后,又去拉拢别的人。

一切都在秘密进行,仿佛天衣无缝,毫无破绽,太子建在郑国的实力在慢慢强大,而且,晋国的资金在源源不断的支持着太子建,甚至他们还派了晋国的勇士来郑国协助他。一切仿佛都很顺利,太子建在梦想着自己很快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了。

伍子胥并没有参与图谋郑国的行动,因为他是反对的,太子建也没有让他跟随。这就是智者的无奈,怀才不遇的悲伤,伍子胥只有把酒悲歌。

可是,伍子胥说的并没错,太子建想要杀害郑定公,图谋郑国的消息,最终还是被郑定公发现了。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一个外来人想要孤身一人图谋郑国又谈何容易。太子建在郑国拉拢人心,贿赂大臣,有人同意接受了,但也有人拒绝了,因此他们告了密。

一天夜里,郑定公召太子建到王宫后花园游览,但是太子建的随从都没让进入。在亭中酒过三巡后,郑定公突然对太子建说道:“我好心收留你,并没有什么怠慢的地方,你又为何要图谋郑国,想要杀了我呢?”郑定公说的很平淡,但是非常冰冷了。

顿时,太子建跪在了地上,他向郑定公哭泣道:“这肯定是谣言,肯定是栽赃陷害,我怎么可能会想要杀害您呢?您的大恩大德,我永世难忘!”说完,太子建不断的向郑定公磕头诉冤。

郑定公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自作孽,不可活啊!”接着,他大喝了一声,几个曾经接受过太子建贿赂的随从就颤颤巍巍的出现了。接着,他们交待了太子建的阴谋。

“此时此刻,你还有什么话说?”郑定公冷冷的看着太子建说道。

此时此刻的太子建已无话可说,他瘫倒在地上不住的求饶。可是,他的死期到了。

“我好心收留你,而且还答应帮助你,你却来陷害我,太让人气愤了!”郑定公大怒道。接着,他让人捉住太子建,他举起大刀,大喝一声就把太子建杀了。

这就是恩将仇报的下场,这更是自不量力的下场,就算是穷途末路,也不应该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否则只会自取灭亡。

伍子胥在驿馆里,忽然一阵心惊肉跳,顿时他感觉有危险来临了。于是他赶紧提起宝剑,出了驿馆,想到太子建另外居住的一个地方去找他。

一路上的夜很黑,也很寂静,可是远方郑国王宫却是通火灯明的,兵革铁马声更是喧哗。突然,太子建的一个随从在远方一路大声的哭喊,“太子建被杀了,郑定公要杀了太子建身边全部的人了,快跑!”接着,便是一阵惨叫声。

“不好!”伍子胥大为震惊。此刻他救不了太子建了,此刻他只能逃亡了。

兵革铁马声越来越近,伍子胥赶紧冲回了驿馆,接着,他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冲出了驿馆,乘坐快马逃出了郑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