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雨荆丛
5143400000067

第67章 下聘

沈家堡的沈金贵要说亲事儿,这消息一放出去,那可真是在四乡八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村的媒婆纷纷出动,争着抢着差点没把沈守文家的门坎给踩平了!

整个十月,沈守文和吴氏除了应付媒婆,基本上就没干别的。两位老人天天不是与媒婆谈年龄、论相貌,就是忙着合八字、评属相。经过多方对照筛选,最后终于选中了方方面面都称心如意,尤其是年龄上也与儿子相差不了几岁,沈家堡以北的“小柳庄”村的柳巧珍,外号柳四书的女儿。

据媒婆所言,此女自己能裁能缝;能做能洗,相貌品行绝对是没得挑剔。被夸的那可真是一个天上有,地下无的好姑娘!一把持家过日子的好手。

父母的一番苦心,沈金贵却置若罔闻,自顾自地忙活着。一应下聘的事宜,皆由父亲和沈安出出进进地操办着。这一切对于他来说,似乎只是人生中一个必走的程序,而自己一点兴致也提不起来。

此时沈金贵家里的光景已逐步好了起来。虽与沈老太爷在世之时还相差甚远,但也足以称得上“家当殷实”了。再加上沈家大院是名门旺族,所以,聘礼置办的自然是十分的齐全丰厚。待一切准备停当,沈守文抱着黄历慎重地翻了半天,才选中了次月初十这个黄道吉日。在媒婆的引领之下,鼓乐宣天的下聘队伍,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小柳庄。

说真的,柳家庄的这个柳巧珍,虽没有媒婆夸的那样天上有,地下无的,却也着实是个十里八村难得的一个好姑娘。生的灵活俊秀不说,单她那爱老惜嫂的好品行,就足以羡煞四邻八舍的媳妇婶婶们。

柳巧珍的父亲柳四书,原名柳永根,是乡里的教书先生。因他知书识礼,一肚子的学问,平时又酷爱个四书五经,故被乡人送以“柳四书”的名号。此人温文儒雅,虽貌似十足的老夫子、老学究,思想却并不愚腐。

柳四书膝下一子一女。唯一的儿子柳志远,在省城读书的时候,就结识了不少的进步青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那时的他,就想弃笔从戎加入抗日的队伍,可碍于自己是家里唯一的根苗,父母着实是舍不得,才不得已,毕业后返回家乡,娶了邻村的兰子姑娘为妻。

鬼子入侵县城之后,望着烧杀抢掳、惨无人性的日本鬼子,一腔热血的柳志远,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不顾妻子的哭劝反对,瞒着自己的父母,毅然离家,选择加入了一心专打日本鬼子的人民军队。

柳志远离家后,那时的巧珍才十三四岁,懂事的她,就主动担起了照顾嫂子的任务。那时嫂子已有了六个多月的身孕,行动不便不说,更加上伤心丈夫在自己即将临盆的时节,狠心离去,而整日闷闷不乐。为人儿媳的她,又不敢向公婆抱怨,只有一个人悄悄躲在房里流泪。

善良的柳巧珍,特别理解嫂子的心情,不仅白天陪着嫂子一起针线,晚上还担心嫂子起坐不方便,而陪着嫂子一起休息。在她细心的安慰照料下,嫂子的心情渐渐的好起来,顺利的为柳家生下了一个大胖孙子,让同样忧心重重的柳家二老,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姑嫂二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姐妹。两人一起侍奉着爹娘,照看着家里新添的小宝贝。一家人的日子虽算不上福裕,却也过的和乐融融。这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竟是缘于通情达理的柳巧珍。

..

那时的婆媳关系,一直都是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儿媳妇”三个字,活脱就是受虐受气的代名词。婆婆的盛气凌人,儿媳的逆来顺受,时刻验证着“百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八个字的精准。单只一个“熬”字,就足以道出了为人儿媳时的,那种辛酸和地位。

这代代传承的婆媳间的恶性循环琏接,在柳四书家也曾一度没有什么例外。刚进门时的柳志远媳妇兰子,自然也逃不出这铁打的规律。

柳四书之妻平日为人颇称厚道,但终于“熬”成了“婆”的她,却依然觉得儿媳妇多做少吃,是天经地意的事儿。脏活累活全归儿媳妇,好吃好喝减半或者没有份儿,这都是理所应当的规矩。

没想到母亲这在世人眼里无可厚非的做法,却在女儿柳巧珍这儿行不通了。尤其是儿子离家之后,未及十四岁的巧珍竟与母亲公开宣战,为嫂子鸣着不平。

每当母亲让嫂子多做脏活累活的时候,虽然年小力弱但性格却耿直倔强的柳巧珍,立马跟嫂子一起争抢着干;每当母亲不公平地把好菜好饭只给亲生女儿吃的时候,她就会赌气将自己的碗,硬换给嫂子..私底下还拿自己比方着开解母亲,问母亲要是将来自己长大了,也被婆婆如此对待,母亲会不会觉得心疼?自己是不是会很委屈,很伤心?

原本就心地并不坏的巧珍娘,被女儿将心比心的话语,和女儿为嫂子争取平等的行为深深感动,终于打破了世俗的格局,慢慢改变了对儿媳妇的态度,开始如女儿一般的对待着兰子。

由此,善良的柳巧珍,亦更成了四乡八屯的媳妇、嫂子们,交口称赞的最贤淑的小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