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都拾遗
5115000000046

第46章 后记

光阴荏苒,转眼从事文博和党史工作已经30余年了。早在1981年9月,高一仅读了不到一个月的我,就告别了学生生涯,顶替父亲的工作,来到瑞金革命纪念馆。不久,我就被安排到云石山旧址,当了一名讲解员,直到1986年9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博班。经过两年系统学习,不仅掌握了文博工作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对文博工作的浓厚兴趣,对我以后工作、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大毕业后,我先后在纪念馆所辖的叶坪和沙洲坝革命旧址管理所、保管陈列部、群众宣传工作部、办公室担任过负责人。八小时以外,我喜欢运用所学所感,串编成文,开始对文博和苏区史进行尝试性探讨。其中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升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邹亮辉馆长等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后,承蒙省文物局史文斌局长,以及杜学萍、王紫林等领导厚爱与培养,选派参加了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组,在多次参加第七批国保单位推荐和第六批省保单位遴选、全省文物普查工作指导和验收工作中,累有收获。

一路走来,离不开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叔父杨衍蔚、叔母廖美华一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指点,还有我的家人,尤其从“文革”中屡遭磨难的老父亲那期盼的眼神到母亲的不辞劳苦,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这里选收的60余篇文字,大部分都是近十几年所作,大多在省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其中,有些文稿是与其他同志合作完成的,这些已在文稿里一一作了标注。在选编出版过程中,得到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江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很多同事、朋友的鼓励和帮助,瑞金市政府党组成员、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研究员邹亮辉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大师、文化部中国书法十大名家高明柱题写了书名,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艺术资深专家杨谷昌题字,责任编辑刘莉、李思思同志为文选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杨荣彬

201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