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都拾遗
5115000000003

第3章 馆情点滴(2)

随着改革开放,动漫游戏等各种娱乐设施的普及,纪念馆对未成年人开放教育也面临挑战。瑞金馆从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的高度出发,在突显纪念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作用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瑞金馆主要领导,整合宣教、保陈等业务部门,对每次宣讲主题进行调研和优化,先后开展了“访共和国摇篮,父母伴我行”等活动,提升了学校、家长、社会的责任意识。在红色文化进课堂上,选择了《八子参军》《红军桥》《阿金扩红》《一枚血染的红星奖章》《马前托孤》《七十五双草鞋》《伙夫就是朱德》等近百个课题,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中央苏区恢宏的历史,以真实的人物形象体现革命情操,以真实的场景、鲜活的山歌将学生带进当年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宣讲主题,不仅提高了编研、讲解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

发展科学化

瑞金馆将红色文化进课堂作为打造学生“第二课堂”的一项重要举措,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扬优成势,在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和感染力上都有显着提高,进一步推动了“三贴近”,调动了学生参观纪念馆的积极性。

“将最适合中小学生的知识送进校园里”,这是瑞金馆红色文化进校园多年发展的经验之道。刚开始,瑞金馆采取报告会的形式,从一个历史阶段到一个专题,系统性虽强,但内容庞杂,效果不佳。后来,馆领导对报告专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发现故事性强、语言活泼有趣的课题更受学生欢迎,且在形式上具有优势,就制定了未成年教育应把塑造人作为立足点。瑞金馆以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为突破口,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优势,大力激发未成年人对身边革命遗址的兴趣,开创一条喜闻乐见的教育新形式。

强化教育功能并不难,要塑造一个品牌形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个漫长探索和艰难完善的过程。瑞金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就经历了这个过程。1999年,瑞金馆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在全国首创了“革命文物认护”活动,通过全市企事业单位、在校中小学生的捐钱出力,把红都儿女对70多年前那段辉煌历史的怀念和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引导到对每一件(处)革命文物的保护上来,由瑞金馆统一对认护文物者颁发认护证书,凭认护证书免费参观革命遗址,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在认护革命文物中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如今,“革命文物认护”活动,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踊跃参与,同时覆盖了全市各中小学,初步形成以“革命文物认护”为主,“红色文化进课堂”为辅的未成年人教育链。

近年来,纪念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形式问题日益显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瑞金馆及时调整教育思路,向贴近学校、贴近教学、贴近学生进军。在红色文化进校园中,瑞金馆将目标重点放在适应学校教育、满足学校和学生核心体系教育上。每年按学校教学任务调整教育主题,建立日常联系制度,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2010年,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瑞金馆人数达到11万人次,同比增长30%。

依托关工委、市教育局共建机制,以其独特红色文化资源,瑞金馆把未成年的教育重点放在学校。从1999年“革命文物认护活动”、专题报告会开始,经过10余年发展,全馆目前已建立比较成熟的制度。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走进瑞金馆的中小学生达到3万余人,占总参观人数的50%以上,成为学生们名符其实的“第二课堂”。

(原载《中国文物报》,2010年4月14日)

打造“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色文化进校园经验

时下,在瑞金,建设“江西最美丽的窗口”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和奋斗的方向。让红井水的甘甜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尽兴而来、满意而归,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温暖和感动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朝圣”的观众。

几年前,瑞金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国内外着名的红色旅游名城的决定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红都景区为载体,以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重心,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平安、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成为展示瑞金,乃至江西经济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独特“窗口”。

完善制度,夯实基础,构筑成社会稳定的平台

走进陈列馆、叶坪、沙洲坝景区,在醒目的综治室挂牌外,都能见到保安、讲解员忙碌的身影,景区内虽然游人如织,却井然有序。

“我来过瑞金多次,每次来都可以说有令人可喜的变化。尤其是景区的管理,无论是旧址的保护,还是消防安全,以及服务设施,都很规范、平安和谐、生动有趣,现在的景区多好啊!”一位上海游客激动地说。原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建设,在叶坪、沙洲坝旧址群和陈列馆开展了和谐平安进景区活动,专门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领导小组,把创建和谐平安景区当作推动馆内各项工作的重点来抓。

瑞金馆建立了综治工作责任体系,强化馆、处、科、室与职工的责任意识,健全和完善了责任人述职、综治工作讲评、情况报告等制度,制订了《重大事故和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纪念馆免费开放应急预案》;安装了安防监控系统,覆盖了瑞金馆新馆和叶坪景区,通过本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和捕捉矛盾纠纷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保卫人员可以做到短时间内迅速到达特定地点,并能第一时间回复和有效处理,切实保证了整个景区的安全;实现了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矛盾零上交,做到了保平安、促和谐、谋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服务社会观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瑞金红色旅游产业。

履行承诺,提升服务,营造出优美舒适的环境

“谢谢!谢谢你们!”捧着失而复得的三星数码相机,第二次全国航空媒体江西行共和国摇篮寻根之旅的团友感动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谢。”对观众,讲解员都能做到适时提醒游客不要在景区遗留所带的行李,但还是有不少游客会出现疏忽。叶坪景区管理处主任钟长润介绍了这次寻物招领过程。这也是各个景区管理处开展“无缺点服务”的一个缩影。

从2006年起,瑞金率先实行定期免费开放红色旅游景区。2008年1月,全国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又实行了免费开放。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面临游客增多、工作量增大的局势,巧妙利用这一时机,向全馆倡导“无缺点服务”模式,突出以人为本,让每一位职工“在岗一分钟,服务六十秒”,将保卫人员、讲解员向法制宣传员、矛盾化解员、贴心服务员多角色转换,力求做到腿勤(履行职责,多巡查、排查)、嘴勤(多宣传)、眼勤(多观察)、手勤(注重积累、服务周到)、脑勤(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通过规范迎送观众程序、岗位定期考核、业务知识培训等方式,使广大职工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强化职业道德,巩固和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方便观众、服务观众。目前,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先后出台一系列服务观众的措施,并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瑞金馆具体参与了叶坪景区创4A工作,在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同时,结合景区建筑和环境,协调、整治了旧居旧址周边环境,大幅度进行了绿化,配套了服务设施;为方便游客,在景区内设置了书报摊、爱心雨伞、防暑药品,深受观众好评。2009年年初,叶坪红色旅游景区又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考评,成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继2008年晋升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后的又一殊荣。瑞金馆以此为动力,抓住瑞金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叶坪景区创5A工作,以及陈列馆、乌石垅中革军委旧址群的创4A工作。

寓教于娱,喜闻乐见,建设好共有的精神家园

为进一步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切实改善和提升服务水平,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积极应对免费开放带来的变化,不断追求社会效益,着力在丰富景区内涵上下工夫,将瑞金红色旅游景区变为生动有趣的教育课堂,成为研究、宣传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的中心。比如,在叶坪、沙洲坝景区设置了毛泽东主席当年所作报告的同期录音和观众参与互动项目;参与创作编排了《八子参军》舞台剧,编撰了《红色故都》《伟大预演》等丛书。同时,叶坪景区还组织了红色歌舞表演。此外,还在各个景区组建了专门的宣讲队,把“红色文化”送进机关、学校,由往日封闭式景区变成开放性课堂,不仅让观众受到教育,同时让所从事工作人员也深受教育,在和谐平安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景区,有效提升了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和谐平安进景区活动开展以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连续8年实现文物安全年,圆满接待了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平安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近年来,连续多年荣获“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百佳旅游诚信单位”“2006年百姓喜爱的新赣鄱十景”“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称号。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摄制组专门赴瑞金馆进行采编。同年7月,中央电视台4套《国宝档案》栏目连续播出《走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5集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瑞金红色旅游景区以和谐、平安、生动、有趣成为大家向往的、社会共有的精神家园。

(原载2009年8月11日《江西政法网》、新华网江西频道、2009年8月17日《瑞金报》)

谱写和谐平安乐章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谐平安进景区”活动纪实

红都文博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创建全国首批一级博物馆纪实

2004年中办、国办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中把瑞金与韶山、井冈山定位为“革命摇篮、领袖故居”,列为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景区的第二大重点区。

2006年5月25日,红色中华通讯社等18处革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瑞金红色景区荣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和“新赣鄱十景”之一。

2008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永久免费的‘文化大餐’”为题,对瑞金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免费不降质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8年5月,瑞金馆通过国家文物局一级博物馆评估,晋升为全国首批一级博物馆。

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在瑞金馆采播了5期节目。

2009年初,叶坪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国家4A级考评,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自1953年筹建,1958年开馆以来,瑞金馆共接待观众1500万人次以上。

铭记:从优良传统和作风中汲取力量,加强基地建设,共建和谐家园。

“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这句话不仅高度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体现了瑞金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素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长征出发地”之称,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发祥地。从1929年2月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1月建立中央革命博物馆至1934年10月长征,在近6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新中国第一、第二代领导人,九位开国元帅,八位开国大将,都曾在瑞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进行了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留下了18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大量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其中,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33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罕见。

为纪念这段厚重的历史,1953年开始筹建瑞金革命纪念馆,1958年正式开馆,1994年更名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2004年进行了改扩建,2007年竣工并对外开放,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为新馆题写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馆名。

一个地方的博物馆、纪念馆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原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改扩建,也体现了瑞金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缩影,也是当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的传承与发展。

占地68亩的新馆,依山而建,东邻公园路,南临红都大道,西靠百县林,北接苏维埃纪念园,气势磅礴,庄重舒展。新馆同时与叶坪、沙洲坝、云石山革命旧址群的“红色之旅”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构成最具特色的红都景观,成为缅怀先烈、陶冶情操、弘扬传统的精神家园。

传承:适应观众需求和社会发展,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弘扬苏区精神

“特色与优势互补,保护与利用互动。”多年来,瑞金馆依托地位独特、史料翔实、点多面广、文物丰富的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教育功能,坚持“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通过主动参与、让社会介入、以史育人,光大传统。

加大保护力度,探索文物保护社会化途径

制订出台了江西首部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在《瑞金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基础上,重新编制《瑞金革命遗址保护整体规划》;通过与40多个中央部委局联合开展“寻根问祖”活动,修复了一大批濒临倒塌的苏区部委旧址,建立了部门或系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首倡了“革命文物认护”活动,不断增强干部队伍、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法制观念,营造了“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风气;参与建立健全瑞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旧址保护、基地管理经验,被文博界誉为“瑞金模式”。

整合文物资源,举办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

结合改扩建项目,适应社会需求,举办了《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陈列,主要分为六大部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前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巩固与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战略转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辉煌永铸”;利用三维成像、高分子蜡像、触摸屏模拟实景,博采现代声、光、电等先进展示形式,形象直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成为了解红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丰富基地内涵,融入情景再现和互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