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居诗韵
5112300000030

第30章 老房子的故事

习惯于行走在繁华都市的街区,出入在高档别墅的你,是否会忘记农家小院的静谧。或许你一直是城市人,或许你现在是城市人,或许你知道农村老房子那些朴质无华的生活,只是远远地观望没有走进去体验农家的静谧和农人的朴质。或许你曾经就在老房子住过,或许那些勾动你情感的元素已经在繁华的都市里节奏变快。匆忙的脚步,闪动的衣袂,一掠而过的人影,追逐经济的主流和高贵生活的典雅,那农家小院的朴实被都市的高楼大厦排挤在边缘。

我的梦想是在老房子中勾画的,老房子要我离开它,去追求都市的豪华。它叫我不管到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曾经栖息的地方。走了就走了吧!还要留恋什么?每当我看见城郊外老房子的时候,复杂的思绪、激动的心情都迈开了情结。浮动的生活得到了平息,便会回忆家乡的老房子,回忆起我曾居住过的老房子。

我的家乡有很多老房子。乡上街道两旁的老房子大多是竹木石土结构,规划得很好,看上去没有零乱的感觉。古朴的味道很是浓厚,仿佛这个地方有卧龙。自古公卿出茅屋,不知道我乡上的老房子里出了多少个才子,中多少个状元,成就了多少个将军。他们必定是挑灯夜读,或许他们手里拿着扇子,驱赶着蚊虫。脑袋呢?必定是摇摇晃晃的伴着读书的节奏,摇动着时代的神奇。我又在想,这房子里面会不会出几个惊世骇俗的美女呢?是佳人,是烈女,是陪伴帝王的妃子,还有其他什么?好像这些老房子关于女人的传说是很少的,大概只出了几个豆腐西施。

走在街上,青石板子上的石纹,石头条子的辗子印迹,清晰在目。看着这些,寻古的感觉更浓了。不知道老房子的前身是怎样的,我想湖广人入川在此地定居下来的时候应该要建造一些房子,那这些老房子的前身应该从湖广人入川说起。听爷爷说这些老房子是民国修的,当时街上有油坊,有卖副食的小店子,还有一棵黄桷树。黄桷树现在都好几百年了,当地人称为风水树,敬奉为神仙,常年香火不断。这几年规划城乡建设,准备把这些老房子重建,后来考虑到红军转移去陕北时候,在此处的房子停留过,重建只是这样想没这样做。老房子和革命牵上了缘分,对于曾经的革命精神我们后代子孙怎么不去发扬?这样有纪念价值的老房子,我们又怎么忍心把它拆掉?老房子保留了下来,革命精神也在老房子中传诵着。

我居住的老房子是农家土屋,我记忆中它带有裂缝,裂缝中有些草把子,像受伤之后留下的一道伤疤,这一道伤疤是军功章,刻画老房子的岁月。我是在老房子中出生的,记事起那会儿我不知道怎么越过门槛,门槛很高,把幼小的我拦在了老房子里面,看着外边路上的行人,看着院子里的篱笆,我多想去玩耍。老房子不让我去,我却怎么都越不过门槛,无形之中老房子就成了我的保姆,看护着我。

大约读幼儿园时,我能越过门槛了,我是多么庆幸自己的能力。可是,没多久老房子重建了,门槛没了,厚厚的土墙没了。一座砖房在老房子的基地上修起来的时候,我是多么高兴与欢喜自己能住上新房子,我不用为迈不出门槛发愁,没了便没了。后来,没有了门槛我却反而觉得有些不适应了,出门时脚还往上抬,脚一落下来,感觉空了许多。

后来我到了外地,很少时间回家乡,在城市我也很少看到老房子,清闲起来的时候总有很多回味,感觉时间就在一眨眼间,很多情愫难以忘怀。现在我们都喜欢美好的生活,都喜欢出入高档的地方,不管生在何处,我们都不要忘记,出生的地方,哪怕它是一间茅屋,一个牛棚。也许这样,我们跻身经济市场的时候不会迷失自我,情感不会麻木,我们的感情都春潮澎湃,在经济的海洋中洋洋洒洒书写我们的气质。

老房子你永远没有走远,你存在我的心里,永远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