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桃花源
5084800000005

第5章 山水情韵(2)

登览报晓峰是游鸡公山的一大乐趣。沿着层层石阶,从报晓峰北侧盘旋而上,路径较为险陡,一般要扶着栏杆缓缓登攀。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有撒欢子小跑着上的,但到了顶上也都是气喘嘘嘘,大汗淋漓。随着步步登高,眼界渐渐阔远,变换着的风景怡然入胸,脚步也就不觉得沉重了。及至报晓峰顶,脚下便是锦绣般的豫楚大地。苍翠的群山之间,云飞雾涌,起伏着一波波的松涛;远处的河川田园,五彩交织,笼罩着淡淡的云烟。那景色既像是一幅水彩画,又像是一首朦胧诗。这时,你稳住脚跟,向长空大呼一声“我来了”,千山万壑里即响起一片对你的回应。你进而会感受到扑入大自然怀抱的千般温情。

鸡公山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嶙峋耸峙,造化精灵。房在石上建,树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长,花在石边开,泉在石下流,怪、巧、奇、美,相谐相衬。这里,四季景色变幻动人,春夏秋冬时移景异。春天,万木争荣,百花竞放,姥紫嫣红,蜂飞蝶舞;入夏,满目葱茏,气候凉爽,云淡风轻,飘飘然犹入仙境;秋日,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山果飘香,天高气爽;冬季,银装素裹,冰凌高悬,蓝天白云之下,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风光入眼来。

鸡公山的东沟瀑布,更是一大稀有美景。选在雨水丰沛季节,乘坐空中索道到达这里,你将享受到游览中的特殊快感。下了索道不一会儿,远远的就可听到水的轰鸣声。迈过几道陡峭的石阶,即见瀑布悬挂于峭壁之上,数米宽的银亮水帘自绝壁跌落,飞溅而下,真乃“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注入下面的深潭,击起“哗哗”的水声,团团水花似白银串串,霜花朵朵,璀璨亮眼。飞瀑的水汽凉丝丝的,扑鼻拂面,让人周身畅然。人在峡谷中,耳听着瀑布之声,眼看着翠林美景,心中残留的尘世纷扰,此时此刻全然消尽,舒爽之感浸透了肺腑心灵。继而,你自然想到古时那一个又一个钟情山水的先贤文人,怎会不“性本爱丘山”?怎会不“且放白鹿青崖间”?

大连印象

不久前去大连,印象极深,想起来总觉得应写她一笔。

形容一个地方的漂亮,通常称之为“花园”。大连真可以说是花园之城。近年来,大连绿地花园面积日渐增长,改建了5大公园,新建了60多个游园,开辟了30多个广场,到处绿荫荫,红艳艳,黄凌凌,白莹莹……居民出门见花园,漫步是广场,满眼是油油的绿意和扑鼻的花香,到底是花园中的城市,还是城市中的花园,一时之间,让人难以辨别。广场公园之间,有很多匠心独具的喷泉,令你惊奇之后,更感赏心悦目。每日清晨和黄昏,广场草坪丛上喷灌洒水系统全部自动启动,轻霁飞霰之处,映着朝阳或晚霞,形成七色彩虹,刹那之间,仿佛触手可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仙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到大连体味这种意境可到滨海路东端的神斧岩瀑布。驻足那里,远处现代化的轮船往来,汽笛阵阵,近处荷兰式的风车缓缓转动,流水之声潺潺,令人惬意极了。都市的繁华气息和田园的清新静谧在这里体现得如此的和谐统一。市内马路侧树上,大都挂了各色树挂,路灯灯杆上有的放置有醒目的各色花盆、盆景,有的路灯则干脆整体做成了花的形状——槐花灯、白玉兰灯,一簇簇,一朵朵,争艳斗奇。每当夜幕降临,灯火在树间跳跃流动,荧光洁白,犹如绽开的槐花、兰花,隐隐地还浮动着香气。火树银花,到底是灯的树,还是花的灯,是都市的田园,还是田园般的都市,让你扑朔迷离……在市南侧与大海之间,有条绵长的锦带,此即滨海路。春日的清晨,人们可以迎着初起的朝阳,结伴沿路踏春游玩。道路一侧百草吐绿,山花烂漫,另一侧的大海好像积蓄了一冬的能量,辉映出一片新蓝,让你禁不住产生一种纵身入海的渴望;夏日的午后,来到沿路的海里畅游,海浪拍打着身体,累了回到岸边任细沙摩挲着脚掌,心旷神怡,倍感美妙;深秋的黄昏,来这里品味天高云淡,山上层林尽染,海面小岛婷婷,轻舟点点,波光粼粼,天海相连,顿觉胸襟宽阔,眼界辽远。漫步海边,将手脚浸入海里,清凉的海水刹那间为你涤荡尽心头的最后一丝尘埃,使你豁然间心境空明、练达开阔起来;或在秋日的沥沥细雨中,把伞行进于朦朦雨雾里,红叶在雨中闪亮,而海岸陡峭的奇峰、嶙峋的怪石在雾中愈发的影姿绰约,俨然一副朦胧迷离的水墨山水,在一片苍凉之中独身体验自然与人生的凄美;寒冬的夜晚,如果在此小停,寒风拂过银装素裹的山林,吹到紫气升腾的海面,便会觉着大自然的萧杀是如此严厉。

浪漫而富于想象力的大连人,在装扮自己家园的同时,不忘给城市增加几分童话色彩。无论在城内居民楼院,还是在通衢大道上,随处可见童话的影子。大连正在构筑一座东方卡通之城。到属于解困安居性质的侯二小区去看看,一个个红的、紫的、绿的、青的屋顶,斜斜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在希望广场附近的人民路一段道旁草地上,可以看到三尊滑稽可人、顽劣活泼的小猪雕像:他们一只伸开四蹄儿,卷起尾巴,仰面挺肚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只好像在追逐嬉闹中冷不丁一个趔趄,前脚儿着地,后脚儿抛向了空中,鼻子可爱的翘着;而另一只头戴小花帽、颈披纱巾的小花猪,则轻快地挠着腮儿,伸舌头舔着嘴唇回头乐,像是在说瞧,摔着了不是?”在市中心的中山路两劳,在通往棒極岛的迎兵路上,在丨兵海路上的东海公园,一尊尊造型各异的雕像无不演绎着都市版的绿野仙踪,讲述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

大连通透没有围墙,是座开放不设防的城市。不知是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在新建建筑工地的围栏上,花草树木,卡通大观,诸多的童话形象总是活灵活现,愉悦着你的眼,抚慰着你心灵的褶皱。走进大连,总让人感受着无尽的美景。离开了,你心田里也久久地荡漾着无边的景味……情醉扬州

烟花三月和扬州,相生相伴,由此而来的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今年已进入到第八届。4月18日,笔者与南京的一位同学相约来到心仪已久的扬州,正赶上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着实令人畅怀。

在琼花正艳的时节走进扬州,眼前是舒展着的巨幅山水卷轴:1300万平方米郁郁葱葱为底,园与宅的富丽、花与柳的明媚、河与湖的灵动,铺陈得张弛有度。沿河、滨江、环城400公里绿廊,随处可见的200个精致游园,像一条项链串起颗颗珍珠。4个大型森林公园,是随时可以享受到的“生态氧吧”。

这是景色宜人的乐园。

这是唐风宋雨浸润的城市。

推开这里的人文之窗,在“活着”的历史里穿行,从隋唐至现代,一日千年的传奇,隐藏于古风犹存的生活之中。扬州双博为首,近30个博物馆、纪念馆遍布于街头巷尾,这是尊崇文化的姿态,更是传承文化的努力。唐宋四门遗址静静矗立,一部2500年的通史,彰显着这座名城的内涵与厚重。

鉴真东渡,是扬州历史上对外交流的一次盛举。具有深厚律藏修养的鉴真,应日本僧人荣睿、善渡的邀请,自扬州大明寺出发赴日,历经12个年头,先后6次东渡,5次失败,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终以66岁的高龄抵达日本,担负起授戒传律的重任。后传法10载,并随之播扬了唐代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书法等科技文化艺术,对于日本奈良时期的天平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代生于扬州和到过扬州的诗人为数甚多,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杜牧等诗坛巨匠,几乎占了唐诗名家的半数以上。开元十五年初,诗仙李白结识了孟浩然,在暮春三月于黄鹤楼送他游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畅想,也使得扬州城的声名愈加远扬和响亮。

宋代的扬州,亦是名人荟萃。欧阳修、苏轼、陆游、文天祥等词文大家,以其多彩之笔勾勒了“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风物繁华与“烽火扬州路”的历史剪影。

时至元代,扬州城里来了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这位来自西欧的洋人,用他那双深邃而惊奇的蓝眼睛打量着这里的繁华物景,连同此前此后到过的西安、北京与开封、南京所留下的美好记忆,而后形成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旅行记》,从而带给了世人对东方中国的较早印象。明时的梅岭忠魂史可法,清代驰名画坛的“扬州八怪”,也都给扬州城的历史文化添加了绚丽多彩的一页。

深入扬州,让人感受到的是生生不息的千年文脉,是师法自然的和谐之境。随着导游小组的引领,我们来到了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国家4A级风景区——痩西湖。“清朝乾隆年间,来自杭州的诗人汪杭,把扬州西郊的这条狭长水域和杭州西湖作了比较: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痩西湖。这位诗人还形象地称杭州西湖为杨玉环,把这里的痩西湖比喻为赵飞燕,你们觉得如何呢?”导游的话引来了一片赞许的笑声。

痩西湖是一条清秀狭长的水道,湖长约5千米,最宽处仅百十米。清代康乾时期,这里已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景,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誉。走在湖畔,如看一幅画,也似读一本书。

如果把痩西湖看作是一支承接启合、张弛有度的乐曲,那么大虹桥便是它的前奏和序曲。从这里往北,水面变得开阔,有了“湖”的意味。“虹桥览胜”是痩西湖24景之一,有着一脉人文内涵。1659年,27岁的王士祯(别号“渔洋山人”)来到扬州担任推官(相当于如今的法院院长)。他过人的才气并未表现在断案上,而对诗文颇感兴趣。王渔洋在任第三年春天的三月三日,他带着一群文人雅士来到大虹桥边游玩。古人相信,在农历“三月三”这天到水边嬉戏能消除不祥,这个活动被称为修禊。历史上最著名的修禊活动诞生了那篇千古名作《兰亭集序》。此后,“效兰亭事”便成为很多文人向往的活动。在大虹桥边的这次活动中,王渔洋兴之所致,作了3首《综溪沙》,由此诞生了一个扬州人传诵至今的名句“绿杨城郭是扬州”。

过了虹桥,迈出痩西湖的南大门,脚下便是一条笔直的长堤,此为“长堤春晓”之景。这道600余米长堤的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而植,相映成趣。农历三月,一棵棵杨柳就像垂着长发的少女,婀娜多姿,雪绒花般的柳絮轻扬曼舞,加之氤氲的水气,使春日的痩西湖乃至扬州城罩上一层轻烟似的薄纱,如梦如幻,因之成就了令无数人评然心动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再往前行,堤边有一处成片的桃林,这就是桃花坞。导游小姐讲,当年“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一次在此参加诗文酒会,席间有人以“飞红”为题行酒令,在座的人都要当场赋诗一首。轮到一位盐商时,他想了很久憋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都说柳絮是白的,怎么会“片片红”?这位盐商无言以对,窘在那里。金农便站起来说某公果然博闻强记,他引用的是一首宋人的诗。大家都不太信,让金农背齐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