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开启真理的一扇门,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无暇去探索和开启、品味和领悟。而薪火相传的北大精神成就的一系列经典的人生哲学课却能直抵内心,带给我们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这是一个从北大先哲的人生经验中发现价值的机会,是一次从北大知名学者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中获取营养的尝试,相信对每一个致力于实现梦想和达成内心幸福的人都会大有裨益。
第一堂 想要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就要先认识自己
自知,是最大的精神财富。
【季羡林】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周国平】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第一节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我们总是忙于不断追求各种利益来满足物质上的种种欲望,却忘记了审视内心、思考生存的意义;我们也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判别人,却忘了应该先审视自身、认识自己。许多人或许从不曾真正面对过自己,也不曾认真地审视过那个真实的自我。
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这里尼采强调了“自知”的重要性。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认清的就是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给我们的忠告。
其实,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留一只眼睛看看自己。只有当你认识自己之后,你才能客观地评价和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才能知道自己行为上的不足之处以及情感上的缺陷,你也才有方法来克服这些不足。一般情况下,陷入盲目的人,都是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人。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可能去认识别人,又怎么可能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呢?
唐代有一位智闲禅师,有一次他的禅院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年纪轻轻,但是人聪明、勤快。小和尚希望能够尽快有所觉悟,于是去请教智闲禅师。智闲禅师就对他说:“既然你刚刚来这里,一定还不熟悉禅院里的师父和师兄们,你先去认识一下他们吧。”小和尚听了禅师的话,接下来的几天除了日常的劳作和参禅,都积极地去结识其他的僧人。
几天之后他又找到智闲禅师,说:“师父,禅院里的其他禅师和师兄们我都已经认识过了,接下来呢?”智闲禅师看了他一眼,说:“全部都认识了?”小和尚点头。智闲禅师说:“不对,还有一个人你没有认识,这个人对你来说,很重要啊!”
小和尚很疑惑,于是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询问,一间房一间房地去找那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可是始终没有找到。甚至在深夜里,他也一个人躺在床上思考:到底这个人是谁呢?
有一天,他打坐完后,正准备烧水做饭。去井边打水的时候,他无意间在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候他才顿悟:原来,智闲禅师让他寻找的那个人就是他自己。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这个小和尚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外部的世界,积极地探索着世界中的未知,但是却忽视了自己。连自己都没有真正认识的人如何去了解这个世界呢?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要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再肯定自己的优点。圣严法师曾经以照镜子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一般人对自己的缺点,大都是隐瞒、掩盖或不愿检讨和承认。这种人,往往是一脸的灰尘、油垢,但不愿自我反省和检查。他也许曾照过镜子,但看到又脏又丑的自己,就没有勇气再面对镜子。这种人不清楚、不了解自我长相,拒绝看清自己的缺点,往往自我膨胀。就像火鸡看到外敌时,颈部和身上的毛就竖直膨胀,借以夸大实力,希望让对手以为它体型变大了,但大家都清楚,那是假象。所以我们要随时保持自省,不断地从自我反思中深入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更好地认识人生,驾驭人生,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与其花费心思去揣摩别人的喜好,还不如好好认识自我。一个了解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北大课堂笔记】
只有完全认识了自己,你才能更好地去接触世界,但是往往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要困难得多。找到自己、认识自己,做一个明白人,才能有一个明朗的未来,到耄耋之年,才不至于悔恨,才不会觉得虚度此生。
§§§第二节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称完才知道轻重,量完才知道长短。既然世间万物都是这样,那心则更需要反复衡量,这样才能不断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自古以来,凡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懂得反省的人:邹忌在别人的一片赞扬声中反省自己,从而认识到了齐国政治的弊端,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使得齐国“战胜于朝廷”;唐太宗懂得反省自己,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开创了“贞观之治”。反观那些不懂得反省的人,都有很悲惨的结局:西楚霸王刚愎自用,临死的时候还在怪“时不利兮骓不逝”;崇祯皇帝不纳忠言,国破之时也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高喊“群臣误我”。
反思令人知得失、晓进退,不必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跑,偶尔停下来想一想你的人生,或许这样更能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人难免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反省,而是想办法去掩饰自己的过失,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错误。所以,反省是砥砺自我人品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你真正认识自我。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都在反省自己。他所留下的百万字的日记,大多数都是关于对自我行为的反省的。
初到京师为官的曾国藩耽于应酬交际,而忽略了学习,于是,他在日记里痛批自己的行为,并决定谢绝应酬,减少交游。
曾国藩年轻得志,因而高傲,喜欢与人争论,结果经常使得朋友之间不欢而散。于是,他也在日记里反省这样的行为。
创办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一时急功近利,伸手向朝廷要官,结果被“雪藏”了起来。这让他后悔不已,所以在他的日记里也有这方面的自我反省。
曾国藩几乎每天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一习惯使他不断改过迁善,优化自己的行为,在官场中也越来越顺畅,终成一代中兴之臣。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时刻反省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曾有位哲学家在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他说:“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凡是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见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如同一条河,在平坦的地区,它只会慢慢地流下去。总是碰到了崖石或者暗礁,它才会激起浪花。或者遇到了狂风,它才能涌起波涛。但并非所有的人,在面对困难、阻碍和痛苦之时,都会作出相应的反思与自省,始终还是有一些执迷不悟者存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在生活中才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经常有人说:“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被绊倒之后,往往是立刻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就离去了,根本就没有看到底是什么把自己绊倒了,等到下一次遇到的时候,照旧还是要被绊倒。所以,当我们做错了某件事,或者某一件事情失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反省、认真总结,争取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反省可使人保持清醒,可使人弥补短处,可使人纠正过失。真正懂得反省的人,经过时光的荡涤,便能冲洗掉俗世中纷纷扰扰的尘埃,给自己一个美好单纯的人生。
【北大课堂笔记】
将自己置身于原告席上,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揭开心灵的“面纱”,直视最深层的问题。这是一个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却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让自己做一棵自省的树,及时扔掉有问题的枝叶,才能不断地向上成长。
§§§第三节 该停下脚步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泰戈尔说:“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灵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从而听不到或者不愿承认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因此在人生中留下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我们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因此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他们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选择了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非爱情的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恋爱的对象……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人惯于为自己做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各种收益与损失,但是,我们唯一忽视的,便是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拿破仑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只重视肉体而不关注心灵,他是不会为自己心灵上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而惊扰的。但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找不到适当的方法;相反,要是他什么感觉也没有,则表明他不配作为一个文明人而存在。因为他从来没有正视过也没有解决过他的问题,他已埋下了一颗在多年后会令其深深后悔的伏雷。”
人生就像做一道道选择题,在人生的转折点,当你面临重大的选择时,你是选择盲目从众还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外界的干扰使我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因坚守内心而取得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如果听从父母的安排他会坐拥万贯家财,但他并没有被金钱和名利冲昏头脑,而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从事文学创作。他留下了《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比尔·盖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学校难以施展,于是,他听从自己的内心,毅然放弃学业,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研究。后来,他创办了微软公司,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首富。
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本想通过学医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国人被耻笑为“东亚病夫”的命运。可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为国人精神的麻木所震惊。既然思想都是麻木不仁的,那拥有强健的体魄有何用?于是,他倾听自己的内心,决定弃医从文。从此,他用笔做武器,与黑暗的现实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用文学做良药,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终于成为历史上耀眼的一颗恒星。
断臂男孩刘伟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他听见了音乐对他的呼唤,他说:“我的生命中有三种东西不可以少:空气、水、音乐。”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常常练得脚扭伤,终将钢琴弹得如行云流水。人们折服于他,不只是因为他那醉人的音乐,更因为他对生命的精彩演绎。他说:“要么精彩地活,要么赶紧死。”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奏响了命运的交响曲。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名人,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是苹果树,就努力结出最香甜的苹果;是玫瑰花,就努力开出最娇艳的花朵;是小橡树,也不必自卑,只要努力地长啊长,一定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人云亦云,不荒废青春,沿着我们选择的路走下去,相信每个人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北大课堂笔记】
只有内心真正平静下来,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从物欲横流的现实中解脱出来,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
§§§第四节 扬长避短,经营自己的强项
扬长避短就是发扬长处,回避短处。曾经有人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才能前进。”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也不必努力去让自己变得完美,因为即使穷尽我们一生的力量,也很难实现完美。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必纠结于自己的短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利用自己的长处,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在长处上的竞争力才能让我们具备优势,从而变得出类拔萃,进而脱颖而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特长。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以及职业的需要来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以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短处是我们人生发展中的短板,所以,我们必须要规避。如果我们非要硬着头皮在自己没有优势的方面经营自己的人生,那么到头来只能一败涂地。这就好比让兔子、松鼠学习游泳,它们永远也学不成,即使学成了,也不可能超越鱼。所以,扬长避短是经营成功人生的不二法门,只要我们能认清自身,将扬长避短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每天在“人无完人”的感叹中虚度光阴,就一定可以拥抱明天的成功。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父,开始学习柔道。他很认真地学习,不过令他不解的事,六个月过去了,师父却只是重复教他同一个动作。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父:“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数?”师父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父,于是就继续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父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看上去,小男孩有点招架不住了。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父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取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父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终于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父,我为何仅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父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由此看来,我们不要只盯着自己的弱项,要允许自己有瑕疵,上帝不会因为你身上有瑕疵而关闭你所有的成功之门。你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强项,好好去经营它,就能把它变为取得成功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