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鸡蛋只有从内而外成长的时候,才会有新生命的诞生;一个职场中人只有从内心深处使自己成长,压力才会得到真正解决,职业生涯才会呈现夺目光辉。
(1)没有压力是最好的吗?
要想管理好压力,首先要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历数有关压力的种种罪状后,相信你对压力一定深恶痛绝,甚至会发出“让压力从我们生活中永远消失”的呼声。问题是你能否完全消除现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没有压力真的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吗?有关专家明确表示:第一,不能;第二,并非如此。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氢气球飘到高空中以后,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爆炸,为什么?就是因为渐渐失去了大气的压力,气球内部产生膨胀而变得越来越薄,最终爆炸消失。同样的道理,人如果没有了压力,情感无从寄托,精神越来越空虚,内心的承受力也会越来越脆弱,终于有一天,就会如同那高空中的气球一样崩溃的。所以,有压力并非完全是件坏事。确切地说,我们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由压力造就的痛并快乐的生存滋养,让我们反而存活得更加有力。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发创造力。
达尔文有句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健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西方有一则寓言:上帝创造了一群鱼,把它们放到大海里,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鱼的身体比重大于水,鱼一旦停下来,就会向海底沉去,沉到一定深度,会被海水的压力压死。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给它们一个法宝——鱼鳔。鱼鳔是一个能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可是,上帝没有找到鲨鱼,想到鲨鱼必死无疑,他很是伤心了一段时间。亿万年后,上帝想看看鱼长得如何,就把它们统统聚在了一个水域,出乎上帝的意料——没装上鱼鳔的鲨鱼居然很健康,而且成了海里的强者!上帝不解地问鲨鱼:“你为什么没被海水淹死,活得这样好?”鲨鱼笑着说:“上帝啊,这得谢你!你当初不给我鱼鳔,我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不得不时时运动着,所以练就了强壮的身体。”
(2)如何使用压力“双刃剑”
有人形象地将压力比喻成一把琴,琴弦绷得太松了无法弹,绷得太紧了又会断,只有拉得不紧不松,恰到好处,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则将压力比喻为“双刃剑”,认为使用不当,害己害人;使用得当,可以用来防卫,使之为己所用。
一艘货轮卸货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的船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大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都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衡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在船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由此可见,对于无法逃避也无从选择,你除了勇敢面对,还要练就一身抗压的本领,用智慧来化解这些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压力的主人,而非压力的奴隶。这就好像,一个人只有当心灵的木桶不断扩大时,才能容纳更多的水,唯有抗压本领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化压力为动力,快乐工作快乐成功。因此,有人戏谑地讲:“成功的背后是靠一条‘压力’之路走出来的。”简而言之,所谓的抗压本领其实就是有效减轻压力的方法。
反观现代社会,“高压”可怖。如何让自己在高压中更加从容不迫,变得更加有品味,生活质量更高,探索减轻压力的方法,已日趋成为现代人的一项追求。他们不愿再忍受节奏狂乱的现状,而是乱中思静,时时懂得停下来思考一下:我的生活究竟需要什么改变?如何减轻压力?
对此,专家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种方法。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过高要求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做自己可以胜任的事情,对自己有个合理的预期和评价。比如,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体力和环境等具体条件去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能人云亦云,不要被周围所左右。心理学家马斯洛有句名言:“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富创造性。”意思是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你适合当一名厨师,那就不必要去追求当一名画家了。
及时总结,妥善计划,更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
(1)完成每天的工作计划。
(2)先集中精力解决难题。
(3)按先后次序做工作。
(4)把未能完成的工作留到第二天。
(5)分步骤完成大型工作计划。
(6)把不喜欢的工作视为挑战。
(7)完成工作后自我奖励。
(8)不要拖延时间。
(9)记录干扰工作的事情,努力排除干扰。
总之,可能的话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以减小工作强度。千万不要陷到一个可怕的泥潭当中:认为你是唯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增加你的工作强度。
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并不意味着弦总是绷着。假如你的大脑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工作压力就形成了。一定要学会平衡生活,让自己适时放松一下,这对身心都有益处。正如日本动画片中一休小师傅说的“休息,休息一会儿”。就让我们听听音乐、唱唱歌……轻轻松松休息一会儿又何妨?
勇于尝试以前惧怕的事情
有时压力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对某些事情的逃避。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是安全有益的东西。哪怕走出小小的一步,也会增强你的信心。如果一味回避恐惧,它们也会一直对你穷追不舍。尝试早到办公室几分钟,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尝试在公司交几个知心朋友,尝试与上司聊聊天,这些都能帮你减轻压力。
理解万岁
老板是绝大部分工作压力的来源。下属失职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同事之间摩擦也可能造成不爽,但真正的压力是如何让你的老板满意你的工作,羸得他的信任与赏识。工作中,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换角度思考,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理解老板的问题并让老板也理解你的问题,了解自己和老板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样,与同事和下属也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总之,理解了别人也就理解了自己,懂得了别人,也就为自己赢得了一颗宽容的心。
适当的运动
专家认为,体育运动是减轻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从而使你保持良好的心态,产生一种自我驾驭感和超越感。同时,锻炼时大脑释放出一种物质即内啡呔,它可以让你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
暴力减压
“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一捏。”这是美国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的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好得多。据说在法国有一家“减压餐馆”,用餐客人可以任意掀翻桌子、摔断椅子。北京一家外企办事处的办公室角落里也堆着各式各样的流氓兔,专供员工们拳打脚踢。
把烦恼倾吐出来
自己一个人承受压力会使情形变得更糟。研究者发现,如果不能够确定并宣泄自己的情感,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而多与人交流沟通,及时倾诉自己感受到的无助和痛苦,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则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谈,获取心理支持,增强自信心。交流对象最好选择和自己经历比较近的知心朋友。
食物减压
面对压力,许多人趋向于过量饮食,海吃海喝。医学研究表明,你若选择食物减压,必须限制其饮食当中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量。如果喝太多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则更容易感受压力,体内也会产生更多压力引发的激素。当然,假如你在饮食上稍稍下点工夫,食物减压可谓举手之劳。一项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压力。比如含有DHA的鱼油,鲑鱼、白鲔鱼、黑鲔鱼、鲐鱼是主要来源。此外,硒元素也能有效减压,金枪鱼、巴西栗和大蒜都富含硒。维生素B家族中的B2、B5和B6也是减压好帮手。当然了,如果饭局应酬太多,没办法总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或者吃得太多,肚里再也装不下了,那就在包里装上一盒维生素片或是鱼油丸之类的,随时补充。不过专家们指出,靠食物或者维生素减压,必须要持之以恒,每天形成习惯,一个月之后就能慢慢见到成效。
分标准
假如以前你做事的标准是全部完美无缺,现在你必须改变这一做事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尽善尽美。首先辨别一下你需要做的事。然后把事情归为两类,并列出清单:80分达标的工作——即不那么重要的工作列在一边;100分达标的工作——即最大、最重要的项目列在一边。如此,你就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压力。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群委员施梦娟还提醒人们,远离心理压力另有三大高招:一、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什么都往身上扛;二、当问题暂时不能解决时,可以先放下来缓缓;三、永远不要忘记,亲情是最好的压力排解器。
总之,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舒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自身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人差异、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一个鸡蛋只有从内而外成长的时候,才会有新生命的诞生;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使自己成长,压力才会得到真正解决,生命才会呈现夺目光彩!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思想,那就是——心胸要开阔,态度要积极,情绪要乐观……只有这样,你才能面对各种重压,泰然处之,在压力中品味快乐,获取成功。
(3)应用范例
吴经理是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的办公室杂乱无章。吴经理常常思考一些问题,然而,却频繁地被下属或其他事务打扰,无法专心于自己的公务。每当这时,吴经理就感到很心烦,常常对下属发脾气。
建议:使用“三月规则”和“三类文件法”整理办公桌。任何堆在桌面上三个月不被光顾的东西就应该存档或丢进纸篓;毫不迟疑地将文件分成三类:当即处理(约为总量的50%),留存处理(不应多于总量的20%)和毋需处理(即刻存档或丢弃)。对手头的工作,建议“分而治之”,采用四类方式处理:一、频繁出现或以前遇到过的类似问题(大约占总量的50%),请员工遵循“常规方法”处理,如果没有“常规方法”,应立即归纳并让员工掌握;二、由其他员工如秘书、助理等代为回答;三、打电话用“是”“否”来回答;四、直接面谈。
(4)黄金实践
客观分析自己曾经面对压力的“不幸”遭遇,找出原因,然后从个人角度和客观角度,依次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
辨识压力的征兆与症状
找出压力的来源
掌握压力的干预与应对策略
掌握行之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学会各种有效的放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