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那遥远的地方
5020600000026

第26章 6月16日 跛脚的“勇士”

从樟木到吉隆的路途并不远,但是这一路却有许多的拍摄点,其中希夏邦马峰便是最重要的一个拍摄点。希夏邦马峰, 藏语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海拔8012米,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山峰。这座山峰巍然耸立于喜马拉雅群峰之中,终年覆盖白雪的峰顶直插云天,袅袅白云如同轻纱在它周围飘游。清晨的希夏邦马峰在晨光的照耀下会如金子般熠熠生辉,为了拍到这样的照片,我们决定早上4点30分从樟木出发。

樟木是一个亚热带气候地区,经常下雨,我们起来时天空正飘着零星细雨,这样的天气并不适合拍摄,不过为了那一线的希望我们仍然按时出发到山顶去等候。我的车走在前面,刚刚出发不久,小饶打来电话说他们的“勇士”车爆胎了,这在我们一路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听到消息我不禁有些着急,盘山公路多有曲折,这个时间已经有车在路上行驶了,加上下雨路滑,他们在路边修车非常不安全。所幸的是作为汽车兵他们的经验是很丰富的,20多分钟后,他们又传来消息,说胎已经换好了,马上出发,可我的心里还是不太平静——唯一的备胎换上了,要是再爆胎的话……幸而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但我为此一路都非常忧虑。据说,我国为研发“勇士”车花费不少,在军中它甚至被称为“中国的悍马”,名头不小,但我们这一路,却发现了它不少问题,如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它爬山时时常遇到“开锅”的情形,我们只得停下车来,足足花上半小时、一小时或更多的时间来等待它降温。而且车载空调频频出问题,让车上的我们闷热不堪,只能在路况极其恶劣的情形下开着车窗前进,到了终点,大家都成了满头灰土的“白毛女”。我们经常都为这个车的各种问题头痛不已,司机感叹说,这种车真是好看不好用啊,而且因为配件奇缺,出了问题我们都得当“山大王”。我不禁想,“勇士”车用于交通尚且不尽如人意,真要指望它在战场上驰骋恐怕实在是还需改进。

不到7点,我们已经到达了山顶,就等着云雾中的希夏邦马峰向我们揭开她的面纱。希夏邦马峰山口海拔近5000米,清晨时峰顶小雨淅淅沥沥,大风凛冽,我们冻得瑟瑟发抖,拿着相机的手早就冻僵了,按一下快门就要放到嘴边吹口气暖暖。时间慢慢过去,眼看天色已经大亮,可阴沉的云雾仍然笼罩着希夏邦马峰,今天的拍摄是达不到理想效果了,带着些许遗憾,我们继续今天的行程。

从樟木到下吉隆,从地图上看相隔并不远,但因为希夏邦马峰的阻隔,我们只能绕路先到吉隆县。这条路非常荒凉,是一段无人区,平均海拔接近5000米,路上只看见荒山野地,基本上没有植被,路况非常颠簸,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担心后面的车如果再爆胎,那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一路只有少许国外旅人的车让我们稍微感觉到了一些人气。上午10点多,到了希夏邦马峰的右侧,这时天气已经放晴,我们突然发现笼罩希夏邦马峰的云雾已经散开了,在这里我们能够拍下它的全貌,虽然没有拍到它流光溢彩的美景,但这已经足以让我们庆幸了。

中午1点多我们到达了吉隆县,距今天的目的地还有70多公里。在这里吃了些面条当午饭,我们到修理厂去补胎,爆掉的胎已经报废了无法修补,无奈之下我们向修理厂借了一个型号大小差不多的胎作备用。从县城到下吉隆,海拔一直在降低,从5300米到2700米,山峰上、路边渐渐布满了绿色,下午6点多我们到达了下吉隆,这里的风景还是非常好的,作为另一个中尼边境,这里的通商口岸还没有开放,但是我可以想象,几年后,这里也会像樟木那样,热闹、和谐。

2009年6月16日23∶10写于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