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林徽因诗传
4908600000007

第7章 这秋天,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2)

这一段经历,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中说:“如你所说的,经验是可宝贵的,但是价值的经验全是痛苦换来的,我在这三年中真是得了不少经历,但也够苦了。经过了好些的变励的环境和心理,我是如你说的老成了好些,换句话说便是会悟了从青年的Ideallstickase(理想主义阶段)走到了成年的realistic(现实主义阶段),做人便这样做罢。Idealistic的梦停止了也就可以医下了许多vanity(虚荣)这未始不是个好处”。

林徽因,给予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梦,而其实很多时光她都在美梦幻灭之时,是一个吃过很多苦经历了很多风雨甚至倾城之乱的女子,但却是化风雨如天女散花,让我们只看见她诗意的一生,几乎都要忘记她渡风雨而来。

1927年年底梁启超在北京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婚事举办了订婚仪式,没有主角的仪式,双方家长仍然办得庄重周全,梁启超给他们写信说了具体的情形:

“这几天家里忙着为思成行文定礼,已定本月十八日(阳历)在京寓举行。因婚礼十有八九是在美举行,所以此次行文定礼特别庄严慎重些。晨起谒祖告聘,男女两家皆用全帖遍拜长亲,午间宴大宾,晚间家族欢宴……今将告庙文写寄,可由思成保藏之作纪念。

聘礼我家用玉佩两方,一红一绿,林家初时拟用一玉印,后闻我家用双佩,他家也用双印。但因刻印好手难得,故暂且不刻,完其太璞。礼毕拟将两家聘礼汇寄坎京,备结婚时佩带,惟物品太贵重,深恐失落。届时当与邮局及海关交涉,看能否确实担保,若不能,即仍留两家家长处,结婚后归来,乃授予宝存……”

不过在一年前,从林徽因这里失意离去的徐志摩很快便与陆小曼结了婚,从一段感情上失去,就要从另一段感情上弥补。结婚前,徐志摩给林徽因写了一首诗《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有了一段新感情的徐志摩,开始学着放下,放下旧爱,腾出心来爱上新人。当初的遇见,以为就是她了,一起要到老的人,可是一辈子那么长,在终点之前,谁知道手上最后牵着的会是谁呢?徐志摩跟远在美国的林徽因说他要放手了,以前种种,都当梦幻吧,我只是一朵云飘过你的心空,过往无痕,再是惊涛万里的爱情,在情之尽头,也会风流云散。

而想当年,一个从中国跟着父亲远涉重洋来到英国的少女,一个放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商科博士学位学习,也远涉重洋来到英国跟从于哲学家罗素学习的青年,两个人渡过万水千山,在茫茫江湖上,如两只小船相遇、相知、短暂的交会,绚烂的一瞬,在一个人眼里闪耀了一辈子,终究各自离去,她与他起源于偶然,终结于必然。

徐志摩的这个告别不会太让一个女子喜欢。徐志摩的再婚,让林徽因心里有片片的失落如落叶飘下,一直知道那个人最终会从等待自己的地方离去,而等他真的离去时,被他站久的地方还是会落下深深的履痕。我对你的爱还未生,就已告罄,来生请等等迟到的我。

此时,巧逢胡适再次赴美,林徽因邀请他去费城教育会演讲。林徽因其实是想跟胡适了解国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那个曾经如风吹云朵追逐着自己的人,他的结婚让曾经的深情风止云散,这在林徽因心里有不小的冲击。谈话之前,林徽娘因给胡适写信道:“我这三年残酷的遭遇给我许多烦恼和苦痛。我想你一定能够原谅我对于你到美的踊跃。我愿意见着你,我愿听到我所狂念的北京的声音和消息,你不以为太过吧?”

离开徐志摩这三年,林徽因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即便身边仍有一伞可供自己躲避,但凄风苦雨中,林徽因有时也会回忆起徐志摩,因为有徐志摩在的日子,岁月静好,青春正貌美如花。她以为她一直在回忆那个人,其实她只是在怀念那一段有他在身畔照亮的年华。

所以在谈话之后,林徽因给胡适写信说:“那天所谈的一切——宗教、人事、教育到政治——我全都忘不了的尤其是‘人事’。一切的事情我从前不明白现在已清楚了许多,就还有要说要问,也就让他们去,不说不问了。‘让过去的算过去的’这是志摩的一句现成话。”

“回去时看见朋友们替我问候,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的不了解。但是路远隔膜,误会再所不免的,他也该原谅我。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彻的明白了,但是过去的算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回忆只是回忆而已,那个闪耀着青春光芒的少女也在远去,走出来的是历劫而来担荷着满身风雨的坚毅的女子。曾经她受人保护,以后她成为他人的保护。

此时,她和徐志摩的感情正如她后来写的《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任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在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帜,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写这首诗时的林徽因正在香山双清别墅养病,之后,徐志摩坠机身亡。林徽因想要还一直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徐志摩忘掉她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又说自己“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都约好了要彼此忘记,可是谁又未曾想竟成谶言,最彻底的忘掉就是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她还在这个世界活着,而那人却已如落花落尽。

当初一遍又一遍说着要忘记,因为忘不了,才要一遍又一遍说着,从1927年说到1931年,说了一遍又一遍,还是忘不了,把忘记的约定一遍又一遍写成了备忘录,而1931年以后呢,再也不用忘了,那个人已在心中从备忘录成了纪念碑……

1928年,林徽因结束宾大学业,获得学士学位,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半年后她一毕业,就在加拿大举办了婚礼,梁思成的姐姐成了婚礼操办人。

结婚的日子是三月二十一日,为纪念宋代建筑家李诫,《营造法式》的编纂者。3月21日是宋代为李诫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几年后他们为儿子取名从诫,意思是“跟随(李)诫”。

林徽因穿着自己缝制的婚服、头戴饰有嵌珠的头饰、左右垂下两条彩缎,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大日子。参加婚礼的记者还把他们结婚的照片登上了当地的报纸。在上帝的见证下,他们奉彼此为唯一的人生伴侣。此后无论好或坏,富有贫穷,无论疾病健康,永远互相珍惜爱护,从生存之陆地直到天堂。并且互相忠诚,直到死亡将彼此分离。

梁启超写信给这对新婚夫妇:“你们结婚后,我有两件新希望:头一件你们俩体质都不甚好,希望因生理变化作用,在将来健康上开一新纪元。第二件你们俩从前都有小孩子脾气,爱吵嘴,现在完全成人了,希望全变成大人样子,处处互相体贴,造成终身和睦安乐的基础。”

这一年,又去了一趟英国、在剑桥旧地重游的徐志摩眼望着旧情难再,写下了那著名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