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4155100000021

第21章 告别汉口(1)

(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作者简介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美国进步作家、战地记者。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弗兰德城,是个传教士的女儿。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早年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后来成为作家和记者。她投身于进步的社会活动,走遍全美国。1921年被派往苏俄从事救灾工作,后任驻莫斯科记者。1918年至1920年,斯特朗任美国《工会记事报》特写编辑,参加了列宁著作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工作。1921年以后,她在苏联帮助鲍罗廷创办了《莫斯科每日新闻》,向美国和世界人民介绍了苏联的革命和建设。(1923年至1927年,鲍罗廷是国民党的重要苏联顾问。)1925年斯特朗首次访问中国,到广州报道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采访了罢工领导人苏兆征;1927年,深入湖南农村,报道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写下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1937年抗战开始后,斯特朗来中国访问西北地区,到山西八路军总部采访了朱德等领导人,后发表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类的五分之一》一书;1940年,在重庆待过一段时间,见到了周恩来;1946年,随美国记者代表团乘飞机访问延安,在解放区住了九个月;1946年第五次来华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的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她的《中国人征服了中国》一书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等地的经历。当时在中国的美国人中,最出名的可能要算是她了。

1949年,斯大林晚年的时候,斯特朗第二次去莫斯科,突然被揭发为“美国间谍”,并被逐出苏联国境。赫鲁晓夫那篇使斯大林身后声名扫地的讲话出现后不久,克里姆林宫宣布撤销对斯特朗的指控,给她“恢复名誉”。

斯特朗一生为追求进步和真理而不懈努力。在中国革命处于艰苦斗争的年代里,她曾五次来华访问,向世界报道中国人民的斗争实况和力量所在。1958年,斯特朗毅然第六次来到中国,并在北京愉快地定居下来。在中国最后一次居住期间,创作了《中国为粮食而战》《西藏见闻》《西藏农奴站起来》等书,并满怀激情地编写了《中国通讯》69篇,向全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3月29日,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她的一生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邓颖超说:“斯特朗生于美国,死于中国,她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骄傲,又是两国人民的友谊象征。”

事件背景

1927年,斯特朗第二次来到中国,时逢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关头。起初,国民党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发动了反对军阀的国民革命;后来,他们又投靠中外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把矛头转向共产党和进步工会的领导人。1927年4月12日,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黑暗和沉重的一天。这一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1927年初,在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影响下,各地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革命形势高涨。这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极度恐慌,他们加紧策划阴谋破坏活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不断制造反共事件。

1927年4月12日清晨,全副武装的流氓打手和反动军警向上海工人纠察队驻地发动进攻。仅在这天,上海工人纠察队队员死伤300多人,10O0多人被缴械。接着,上海总工会被查封,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继上海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反动派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仅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2000多人,其中包括著名共产党人萧楚女、熊雄等。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大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联名发出“讨蒋通电”,武汉、长沙等地群众也集会声讨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

1927年9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反革命合流。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了宁、汉、沪三个集团: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上海,西山会议派也以“中央党部”的名义进行活动。此外,还有粤、桂、晋等地方势力。宁、汉双方集中了国民党中最重要的一批领袖人物,又各自掌握着一个政府,拥有一支军队,割据着一大块地盘,因而成为最有分量的势力。他们为争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但很快地在反共的基础上合流。他们为了实现“合作清党”、“统一党务”,进行了一系列酝酿和接触。

不久,蒋介石发表下野宣言。蒋介石的下野,加快了宁、汉合作的步伐。而实际上,宁、汉、沪三方合作很快又为新的分裂所代替,出现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局面。共产党遭受重大损失,陈独秀却仍坚持机会主义立场,对蒋介石、汪精卫继续采取姑息迁就的态度。7月14日夜,汪精卫在武汉召开秘密会议,确定分共计划。15日召开分共会议,公布《统一本党政策案》,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封闭武汉的工会、农会,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批共产党员被抓、被杀……事态变化之快,令人惊诧不已,拥有重兵的将领们忽而反目,忽而联合,部队霎时间可以数易其帜。斯特朗所在的武汉地区,更是混乱。就在这种局势下,斯特朗清醒地分析了中国的情况,分析了鲍罗廷必须告别汉口的原因,分析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前景,分析了国共两党将来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报道原文

中国革命结束了它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将作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时期而载入史册。当时汇集到反帝口号之下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商人、学生、地主,甚至还有封建思想的将军们。他们把国民革命的大旗插向全中国四分之三的地区。但是这个统一战线终于以一连串的分裂而告终。这种分裂是由于工农组织的发展和军人们反对工农的要求而出现的。首先是蒋介石在南京同原先支持他的工农群众破裂,并开始处决其领导人,然后其他的将军们也跟着干起来。在湖南军事集团的控制下,武汉政府滑向反动。至此,全中国就再也没有一块地方能让工农享有组织起来的自由了,连集会也不准。国民革命从群众运动一变而为某种文雅的装饰品。蒋、唐、冯诸将领又像他们尚未标榜革命以前那样,争权夺利,互相开仗。他们只在镇压工农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这些人各有特点:蒋介石控制了上海,最有钱;冯玉祥远在西北,最穷,但部队纪律最严;唐生智手下只是一伙凶狠而纪律败坏的湖南佬,然而他有武汉政府在道义上的威望可供利用。不过这种威望已因他自己的专制统治而丧失殆尽,因而也造成了自身的迅速垮台。国民革命军在其壮观的进军中唤醒了整个华南的劳动人民。这一成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城镇劳动者在斗争中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在转入地下活动后仍然筹划着未来的斗争。如果劳动人民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要想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