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橡皮:中国先锋文学.3
3928300000013

第13章 橡皮文学奖(1)

一、橡皮文学奖获奖作者和作品

2014橡皮文学奖获奖作者:周亚平

2014橡皮文学奖获奖作者作品:《红白蓝灰黑黑》

二、2014橡皮文学奖授奖词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特别是在21世纪以来,在坚持其迷幻叙事的同时,又更显平静、厚实。他的诗集《红白蓝灰黑黑》集中展示了他的诗歌成就:它厚得跟一部词典一样,而事实上,它就是一部词典。这是一部全新的汉语范本,它构造了全新的世界,有着全新的规则和秩序,真实、具体并且自由。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好吧,也是它所需要的。

三、2014橡皮文学奖提名

乌青,《有一天》,坏蛋出版机构出版.2011年

小安,《我们这是精神病院》,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2013年

张羞,《散装麻雀》,联邦走马出版,2013年

周亚平,《红白蓝灰黑黑》,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

眼光独到、意气风发的2014橡皮文学奖评委们,你们好:

经过一段日子的犹豫,我今天终于挑选出了周亚平、小安、乌青和张羞4个天才作为首届橡皮文学奖的备选作者。他们光芒万丈的作品,刺眼的《有一天》、神经的《我们这是精神病院》、忧伤的《散装麻雀》和迷离的《红白蓝灰黑黑》,让我兴奋了好久,也犹豫了好久。现在,我把它们交给你们,希望你们坚定地为我们挑出这个世界最牛奖的第一届牛人。

橡皮文学奖提议人:杨黎

四、候选人及候选作品简介

1

张羞,1979年12月3日生于浙江嵊县。著有《瀑布》。现从事图书出版(有机会多多合作)。定居北京。

《散装麻雀》是《瀑布》里面的一部小说。一开始它有十七万字(2005年出版过一次),2012年,它被修改成七万字(2013年由联邦走马出版发行)。《散装麻雀》是一本漂亮的书,写得很漂亮。它漂亮的地方是,它以诗的方法写了一部小说。

2

乌青,男,1978年生,诗歌和小说写作者。主要作品《七诗辑》、《有一天》、《万有坏力:逃跑家》等。

《有一天》是乌青写的某本书的名字,主要由乌青式小说构成。目前有两个版本:2008版和2012版,前者由坏蛋出版计划于2008年独立出版,约15万字;后者至今未能出版,约22万字。两个版本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可以说是两本书。

3

小安,1964年生,“非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现居成都。毕业于军医大学护理系,后转业至地方精神病医院做护士。其代表作品有《种烟叶的女人》、《蜘蛛一》、《路上一盏灯》、《我们来写诗》、《内心世界》、《夫妻生活》等。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国诗年选》、《中国新诗年鉴》、《中国最佳诗歌》等诗歌选本。出版作品有诗集《种烟叶的女人》、《等喝酒的人》,随笔集《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

《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2013年4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是小安在精神病院工作三十年后写下的疯子们的故事,书中部分内容曾在《南方人物周刊》特别专栏里刊登。《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诙谐幽默,荒诞真实,小安式的语言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充满神经质。

4

周亚平,曾用笔名故事马等,当代著名诗人。20世纪80年代跨入诗坛并崭露头角,其所倡导的“简单的诗”,风靡一时。他还作为核心成员发起过“原样:中国语言诗派”,进行“语言诗”的创新写作,成果卓著,受到欧美诗界高度关注。曾出版中文诗集《如果麦子死了》、《俗丽》、《戏剧场》、《红白蓝灰黑黑》、《原样》及英文诗集《ORIGINAL》(合著)等。2011年当选为《诗探索》中国年度诗人;2011年6月,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冷感,我背光而坐”周亚平诗歌作品表演会;2011年11月,在成都白夜酒吧举办“奢侈的照明”周亚平诗歌朗诵会。近年写作更趋孤绝奇异而又丰富开阔,是当下中国诗坛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2012年8月,诗集《红白蓝灰黑黑》由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诗人20余年诗歌创作的一次集结,凝聚了作者各个时期的写作精华,具有无可替代的实验价值,个人化、先锋性、时代感跃然兼备。读者不仅能够阅读愉悦,更可从中获得先锋诗艺的深刻领悟与启迪。因其独特的创作态度、写作立场及扎实的文本结晶,本书堪称了解、研究中国当代诗歌前沿实践状态不可多得的优秀范例。

五、2014届橡皮文学奖评委会评委简介

一、何小竹

何小竹,1963年5月8日生于四川(现重庆市)彭水县。1979年辍学,先后从事过乐队演奏、政府公务员、广告公司文案、夜总会经理、杂志和出版社编辑等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曾参与“第三代”先锋诗歌运动,与杨黎、吉木狼格、小安等同为“非非”诗派成员。早起代表作有《梦见苹果和鱼的安》、《组诗》、《6个动词,或苹果》等,诗风呈现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20世纪90年代定居成都,与杨黎合出诗集《新作品》,代表作有《不是一头牛,而是一群牛》、《1994年冬在昆明》、《在一艘货轮上阅读罗布—格里耶的小说<橡皮>》等,诗风更趋简约和直白。21世纪与杨黎、韩东、乌青等创办橡皮先锋文学网,主编《橡皮》网刊,出任橡皮论坛版主,个人创作进入新的试验期,代表作有诗歌《为洗手液做个广告》、《与石光华在成都谈论礼李白》、《把费德曼的小说放在肚子上》;中、短片小说《明清茶楼》、《我一生中的色情念头》、《圈》等。2014年,自印诗集《时间表:2001—2012》。

推荐人语

何小竹与我同谋数十年,其文学品质不可怀疑。特别作为第三代的代表、非非的主将、《橡皮网刊》的主编、橡皮写作群的旗手、废话理论的建设者,出任橡皮文学奖评委自然当之无愧。除此之外,小竹诗歌、小说与批评同修,实在难得评委精神。

二、方闲海

诗人,艺术家。现居杭州。

1971年,出生于浙江舟山的一个小海岛。从小喜爱画画和文学。

1987年,在中学建立文学社和主编文学刊物,正式写诗和发表诗歌。

1989年,第三次转学,重新创办诗社和主编诗刊。正式学绘画。

1991年,高中毕业。一直到2001年,不再发表诗歌。

199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年,拒绝入党推荐。

1995年,由于英语成绩不合格而被迫休学一年,差点被退学。1997年在校举办第一次个人艺术展,一件作品遭校方封杀。

1999年,本科毕业,毕业作品:大型色彩木刻系列作品《文明的孩子》,敬献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并拒绝把作品选送当年的官方全国美展。同年留校任教。

2001年,借钱买第一架莱卡M6相机,远离绘画,开始摄影活动。

2001年,登上诗江湖论坛,笔名“口猪”,第一次在网络发表诗歌,并多次参加诗歌论战。

2008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今天已死》。

2008年,创立“黑哨诗歌出版计划”,以高度专业的诗集独立出版,用来推动非主流价值观的诗歌在当代中国的传播。

2011年,网络发帖:今生谢绝一切诗歌研讨会。

2014年,担任第一届橡皮文学奖评委。

推荐人语

版画家、摄影家、批评家和出版家,这些头衔显然并没有为诗人方闲海自己骄傲,但却是我推荐他为2014橡皮文学奖评委的理由。当然不是唯一理由。作为“诗江湖”为数不多的实力主将,橡皮、他们论坛出色的盟友,他的诗歌成绩就该当此荣。

三、赵志明

赵志明,1977年生,乡下人。出生的那年正好赶上计划生育,母亲被强制吃了打胎药,不仅没生效,还坐下了一身的病,终于网开一面,才得以出生。这没有任何杜撰的成分,但听上去不像是真的。

在孩提时期,经历了农业学大寨,承包到户,再到改革开放。乡间朴素而光怪陆离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粗犷而又细密的关系,构成了他写作的启蒙。

从高中开始做“文学梦”,首次接触到马尔克斯等作家。在大学里,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小说,主要攻读中短篇集,这些构成了其写作“原始积累”。

大学后接触到网络,又受到身边师友(韩东、朱文、顾前、曹寇、李黎等人)的影响,才开始尝试写作,并乐此不疲。在他们文学网发表诗歌(《简单的算术题》等)和小说(《还钱的故事》等),引起较大反响,作品被多家文学刊物刊登和转载。此后有近十年时间,疲于生计,鲜有创作。

2012年,受到杨黎、周亚平、张羞、而戈等诗人朋友的影响,重拾小说创作。2013年12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

推荐人语

我曾经戏说赵志明不是狮子座的,我觉得他为人做事谦逊、周到和散漫的风格的确不像一头狮子。不过他的小说却很狮子,轻松、简单的叙述,其实霸气十足。推荐他为2014橡皮文学奖评委,我所相信的是他朴素的艺术观和“他们”优秀的诗意传统。

四、于一爽

涣散。媒体人。没有新闻理想,可也不是完全没有。因为不想为工作付出太多,所以什么也没得到。读过的书很少,有几本读过7遍。不看杂志。对房子的理解是床。想寻找一种丧失逻辑的办法。爱哭。享受哭。也不是特别讨厌自己。所有三观都是爱情观。爱过很多人也被爱过。谈恋爱是因为怕死。

推荐人语

于一爽是2014橡皮文学奖唯一一位女性评委,因为我一直欣赏她的幽默。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她的幽默使她的小说总弥漫着广阔的诗意。这太牛了。而作为一个评委,有了她的参与,我们的文学奖不仅和世界有了有效的链接,也和上帝共有分享。

五、李九如

我,李九如,男,1986年生于山东。17岁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厌恶劳动,四体不勤。因为祖父的关系,开始接触文学。暗恋好几个姑娘,一直也没搞。17年中,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古体诗歌,是在蹲茅坑时憋出来的。一度变得忧郁而愤怒。这与青春期、阶段、初级阶段、文学等均有关系。

从未热爱大自然。

2003年进入某大学中文系,发现中文系就是个锤子。而城市是美好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姑娘更漂亮一些。当然,姑娘越来越远。我只好对着电脑打飞机。抽烟打游戏打飞机,这是那时的生活,直到2007年某一天,上了诗江湖。

有一天,看见杨黎的诗歌:万众一心,我却有点孤独。我并不赞美孤独。但这里说的:显然不是孤独。是一种,姿势。语言产生的姿势。而我仍然好勇斗狠,直到现在,仍有残留。

2010年到了北京。在这里我喝了更多的酒,写了更少的诗。我发现,诗歌不重要。甚至女人也是不重要的。兴趣越来越小,对一切。我不知道咋办。世界就那么存在着,我们必须看见它。而看不见的,比如灵魂,也是个锤子(我不是说所有看不见的都是锤子)。我看见了阿伦特,我分析了下,她的意思是:生命也是个锤子。然而我真的不是虚无主义者。现在重要的是要多搞一些钱。

推荐人语

出生于1986年的北大博士后李九如先生,完全是5个评委里最激愤的一个,当然也是最小的一个。年轻,敏锐,以及良好的诗歌训练,培养了他正常的艺术感觉。在当今中国,正常与艺术很难得联系到一起,所以他值得期待。

六、评委会评委推荐文章

我投周亚平一票

文/何小竹

2014橡皮文学奖入围的四部作品都很杰出和优秀,要选出其中一部,而放弃其他三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作为评委,我有投小安一票的理由,她的入围作品《我们这里是精神病院》,是我20年来读到的最好的汉语小说,其叙述语言完全超出主流和非主流小说的范畴,自成一体,让人耳目一新。我也有投乌青一票的理由,他的入围作品《有一天》文体独特,语言极具个性,开拓了小说与诗歌的视野。我也有投张羞一票的理由,他的入围作品《散装麻雀》看似废话的书写,却经得起反复的阅读,其文本既拒绝阐释,又处处充满可阐释的诱惑力。但最终,我将自己的这一票投给了周亚平的入围作品《红白蓝红白蓝灰黑黑》,其理由如下——

《红白蓝灰黑黑》这部诗集,以诗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语言的本质,而且是汉语言特有的本质,即既是听觉的还原,也是视觉的还原。作为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歌运动的背景下开始创作的诗人,周亚平的诗歌深具语言和形式的实验性。他像艺术家一样以语言为材料,制作出一件件被标记为“诗歌”的艺术品,其每一首“诗歌”都是不可重复,不可复制的。之所以将“诗歌”打上引号,是因为他的这些语言的艺术品,已经越出了诗歌的边界,超出了既有的诗学范围。这些语言的艺术品,阻断了诗歌的传统,但又延续和推进了诗歌史。因此,将2014橡皮文学奖授予周亚平的《红白蓝灰黑黑》这部诗集,既是表彰一位诗人二十余年自辟蹊经、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也是以“橡皮”一贯倡导的反传统、反潮流的文学理念,为未来确定一部经典。其经典意义在于,《红白蓝灰黑黑》这部诗集,既是面向我们时代的一面镜子,又是写给未来的一部预言。

评乌青《有一天》

文/方闲海

首先,我在四部杰出的候选作品中更中意独立出版所提供的作品集。理由可以很客观也可以很偏执,但是理由仅仅是理由,因此(略)…。

其次,我会毫无节制地倾向于诗集。幸运的是,乌青的《有一天》,在后半部分有一堆诗歌。前半部分是小说。乌青的诗歌和小说之间,有其内在的穿越逻辑,这是自觉写作的一种新动向。乌青涉足了一个“之间”的模糊地带,尤其,他的诗歌不太像诗歌,更像是他小说分泌出来的多余之物。没有警句,更少人生意义,甚至我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这是一种维生素C缺乏症。而我也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优待于诗歌?不是因为我是诗人。理由(略)……

最后,我认为作品相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作者写作思维的前沿性,在时代背景里能否与其他领域的各路妖魔一起共舞?甚至跟计算机技术。科学技术正在越来越强烈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在老套的文学观念里所经常抨击的反人性。科学技术是关于人的欲望和梦想的,文学也是。我理解的乌青写作,是特别潮特别骚的,他应对了现代社会所折射的无意义的一种生存游戏,从原始大麻到比特币。我选他,因为我推崇潮气和骚气,对白云的赞美,象征赤裸裸的空洞欲望,乌青诗歌特别擅长透析中国年轻一代“轻”的欲望,并能瞬间抵消沉重的现实。他的诗歌已经进入了城市的广场。《有一天》由“坏蛋”出版于2008年,依旧那么光鲜亮丽。在我看来,《有一天》的存在,几乎只有一个反作用,它反衬了中国先锋文学的大部队至目前还停留在城乡接合部。

为什么我推荐张羞

文/赵志明

四个写作天才,他们被橡皮奖提名,却不打麻将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让你从小安、周亚平、乌青和张羞中间,挑出一个代表,领取2014橡皮文学奖,你肯定也会左右为难难以取舍吧?你会说:还不如让他们四个人抓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