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笑忘书之在人间
37395000000004

第4章 制造陶锅

造锅,最好的肯定是铁或者其他金属。

但是对于眼下的老三来说,想都不要想,即使炼好的铁矿石放在他眼前,按照目前的条件,也造不出来啊。

只能老老实实的,依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了。

只能是烧制陶器了。

老三心说,这个应该问题不大吧。几万年前的老祖宗都能制造,想来我也应该也不在话下。

不过,天知道现在是啥时候,谁是老祖宗还不一定呢。

制造陶器的主要原料,红土,山上倒是不缺,到处都是。

作为童年时期撒尿做泥窝窝的高手,老三自然看的出来,这些红土是优良的黏土。

剩下的就是做窑了。老三找了个山坡,开始挖洞。仿佛陕西农民挖窑洞一样。

这岛上土质好,洞挖起来倒也轻松,不多时,挖了个一米那么深,也差不多一米多宽的窑洞。

这洞挖的有点技术含量,洞口小,里面大。

老三挖洞的时候,老二也没闲着。这货背着宝贝水壶,去小溪边打水了。

老三用挖出来的泥,活着水,捏了好几个锅,还有碗。

先放放,阴干一会,趁现在,去捡柴火。

捡了两大捆柴火,这次捡的,大部分是粗柴,这种柴,禁烧。

老三明白,这烧瓷和烧陶的主要区别是温度。陶器的烧制温度在700-1000℃之间,而瓷器的烧制温度最少也要1100℃。

自己这窑洞,这条件,能烧出陶器就心满意足了,瓷器就不要去想了。

窑洞里点上火,老三先烤烤窑洞,去除窑洞的湿气。等到湿气去的差不多,老三把捏好的这些锅碗放到洞里,找了几块小石头,垫在锅子和碗下面。然后把烧的旺旺的柴火慢慢送到窑洞里。

最后用剩下的泥巴把大部分的洞口封起来。就这样,不知不觉天慢慢黑下来了。

晚饭,照旧是鸟蛋。老三边吃边想,这鸟蛋也不知道还能吃多久。不过应该还可以吃很久。毕竟这林子挺大,也挺茂盛的。

就是不知道这是啥鸟,不知道能不能吃。不过到了现在,哪里还有不能吃的东西。明天就去捉几只吃。

老三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鸟,没有他不认识的。这海鸟,老三倒是真不明白。就学过高尔基的海燕,知道个海燕。

吃完鸟蛋,老三观察了一下窑洞的观察口。明火已经没有了,只有暗红的木炭还在燃烧。

老三把剩下的湿泥巴又封上去。只留下一点点小洞。

走吧,回家睡觉。

一人一驴,就着天上的月光,一脚深一脚浅,摇摇晃晃打道回府。

第二天一早,老三不慌不忙的到海边吃了牡蛎,又爬到树上,摘了几个椰子。才从容的往窑洞走去。

老三记得一句话,每逢大事必静气。

到了窑洞,老二这货已经在了,正瞪着驴眼,往里看。

老三也凑过去看看,火已经灭了。摸摸昨天封上去的泥巴,还有些温热。

老三用柴刀把泥巴轻轻扒开,还好,第一眼看过去,还好,这几个锅碗瓢盆,都没有破。

老三把手靠近,轻轻感受下,还有些烫。那就等会再来。

老三又返回海边,昨天就看到有些海带。

老三虽然是山里孩子,但海带还是认识的。村里逢集的时候,经常有人一捆捆放在地上叫卖。

这应该也是老三之前吃过的唯一的海鲜了。

老三扯了几根海带,装满一篓子。又到树林里,掏了几个鸟窝,这些鸟现在都不在家,估计是勤劳型的,早出晚归啊。

回到窑洞,锅子已经凉下来了。

老三轻轻拿出来,逐一检查。虽然是第一次烧,但很完美,竟然没有一个破掉的。手指轻轻弹上去,一阵金石之声,看来是烧成了。

这是陶器,因为温度不够,没有釉化。表面摸起来有点粗粗的颗粒感。

关于陶器,老三并不陌生。小时候,家里的脸盆就是陶的,黑黑的,粗粗的。还不禁摔。有时不小心碰掉地上,就会碎成几块了。

以前村里还有个锔碗匠,经常挑着担子去补锅锔碗。老三小时候视为神技,就差拜师了。

老子终于进入河姆渡文化了,可以制陶了,终于有口热乎饭可以吃了。

老三差一点就热泪盈眶了。

中午就吃海带蛋汤了。

老三背着这套家伙事,往小溪边走去。

不敢让老二背,这驴不靠谱,万一摔了,哭都来不及。

到了小溪边,老三先把这套家伙事好好刷了下,感觉和小时候家里用过的陶盆差不了多少,虽然这盆口碗口不是圆的,就连椭圆都谈不上。

老三想,这些,今后再改善吧。咱也是在中央六套上看过《人鬼情未了》的,今后有闲暇时间,咱也做个能转圈的盘子,那时候就会圆了。

把锅和碗洗好,老三还是自己背着,让老二背着干柴,回到家。

找三块石头垒起灶台,开始烧汤,放进去洗好切好的海带,看着水开始沸腾,老三把鸟蛋打到锅里,盛出两碗,老三不顾烫嘴,喝了一口,虽然少油没盐的,但实在是美味啊。

下午,老三再接再厉,摸了百十个鸟蛋。

第二天,老三一早就叫醒老二,去赶海。一边走,一边唱,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人生就是要这样,像烧水壶,即使屁股烧的通红,也要吹着欢快的口哨。

老三就是这样豪迈和彪悍。

到了海边,老三照例去捡牡蛎。昨天做了锅,今天多捡些,烧锅热水,绰一下,然后晒干,好歹也算有食物储备了。

老三这次是有备而来,带着两个鱼篓,还有绳子,准备捡满,然后让老二驮着回去。

正在老三撅着屁股干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老二溜溜达达去找草吃了。

连吃了几天的牡蛎,老二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对这玩意没兴趣了。

其实,何止这驴,说心里话,老三也没兴趣和胃口了。可是目前,也只有这个能吃了。

那些做布朗运动的招潮蟹,别看个头小,可跑起来倒是挺快,而且擅长打洞。还没等人到跟前,就嗖嗖的钻到沙子下面了。对于这些螃蟹,老三暂时还没想出办法。不知道这些家伙,有没有趋光性,晚上不妨点着火把来试试。

至于到海里捕鱼,老三暂时没这个胆子。老三虽然会游泳,但也仅限于狗刨式,而且还从没在海里游过呢。再说,没有渔网,就是下去了,也捉不住啊。

老三一边捡,一边思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就听到老二一阵大叫。

这叫声里有惊奇,还有些恐惧。在一起时间久了,老二大致的意思,老三是分的出来的。

抬头一看,老二在百米开外的沙滩上,前蹄踩着一块大石头。

老三一边奔跑过去,一边想,印象里昨天这附近没有石头啊。

跑到面前,老三心里乐开了花,哪里是石头啊,是一只大海龟。

这下发达了,有肉吃了。

这海龟可真够大的,比农村办酒席用的最大的铁锅还要大。直径最少也有一米五。

只见老二前蹄站在龟壳上,还时不时的用力踩几下。

估计这海龟也吓蒙了,没见过驴子这种玩意,一动不动。

老三从肩上卸下砍刀。如今这砍刀是天字第一号宝贝。老三截了一段绳子,把这宝刀斜背在身上,那是须臾不离身啊。开什么玩笑,目前这岛上只有这一把铁器,没准这世界上也只有这一把,可不能有闪失。如果丢了,哭都来不及的。

老三用砍刀对准这大海龟的脖子,比划了半天,下不去手。没有杀过这玩意,心里有点瘆得慌。

老三一边作势,一边对着老二大叫:踩住了,不要让它跑了啊。

突然,老三想到,这么大个海龟,即使杀了,一顿也吃不完啊。万一又臭了,损失可就大了,这可是好几百斤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