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笑忘书之在人间
37395000000003

第3章 处理牡蛎

第三天,老三醒来,照例去吃了壮阳大餐,不仅吃了,还采了很多,用那件T恤包起来,以备中午之需。

今天,老三仔细观察,海面上压根看不到一艘船,天上也没有飞过一架飞机。昨天晚上,老三躺着看星星的时候,也没看到过一颗卫星和飞机。

关于晚上看卫星看飞机,老三是有丰富经验的。

乡下孩子,夏天的晚上,没啥娱乐。夏天的夜晚,屋里又热,蚊子又多。

最好的办法就是搬一张简易的小床,睡到屋外的空地上。因为空地上有风,倘若再点上一堆麦草或者蒲棒,用烟把蚊子熏走,那么真的是太舒服了。

躺在屋外,数着星星,然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有一些星星,一点点移动,那些就是卫星。还有一些,会一下一下闪烁着红光,移动的比较快,这是飞机。

老三昨晚卫星和飞机可是一个都没看到。

既来之,则安之。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活下来是首位的。

两天过去了,老三的心也平静了,反正自己是个孤儿,村长老爷爷也没了,也没有父母牵挂。哪里不是生活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再说自己的驴不也在身边嘛。

老三心大,感慨了一通。保不准,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呢。

老三是个很有计划的人,高中读书的时候,那也是学霸级别的人物,最善于规划。计划做得好,万事不烦恼。古人不也说了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今天干什么呢。生存始终是第一要务啊。

衣食住行,目前来看,衣服暂时不是问题,感觉这天气不冷,目前身上这套还能凑合,不是第一要务。行,目前也先别想了,就这么大点地方,两条腿走走就足够了。食倒是个最大问题。总不能天天椰子和牡蛎吧,再说还都是生的。至于住,昨晚睡得还算可以,除了石头有点硬。今晚在石板上面铺点草,就解决了。

人是铁,饭是钢。食物是第一要务。

老三盘算好,智珠在握。

牡蛎是采集好了,先去寻找一块薄石板,这样,中午就可以吃铁板烧了。好歹吃口热乎的。人类学会利用火,吃熟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啊。

找了很久,可惜山上大多数都是圆滚滚的大石头,哪里有薄石板。只能转换思路,把牡蛎在火里烧熟吧。

看着自己那件T恤衫,老三不由心疼,哥们我就这一件衣服啊,今后省着穿吧。捉牡蛎,还是想办法编个篓子或者筐子吧。

说干就干,老三从来都是行动派。

爬到柳树上,老三砍了很多细柳枝,开始编起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不一会,老三的第一件手工作品,一个大肚小口鱼篓就编好了。

顺便割了很多茅草,白天先晒晒,去去湿气,晚上铺在身下,就不会那么硌得慌了。

就这样,一上午过去了。

中午,老三和老二在火堆里烤着牡蛎,等待牡蛎吱吱的把壳打开,冒着热气的时候,就是烤好了。

老三感觉,这和小时候在村后的小溪边烤贝壳基本没啥区别。不同的是,这牡蛎肉可比贝壳肉嫩多了,而且没有贝壳肉那种土腥气。

吃完午饭,老三顾不上休息,继续探索。

这小岛不大,老三转了好几圈,感觉没什么野兽,好像连老鼠都没有,可真够贫瘠的。

好消息是安全,坏消息是看来只能吃椰果和海鲜了。

看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海洋渔业啊。老三感觉任重而道远。连个渔网都没有,还海洋渔业呢。苦中作乐吧。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老三就一咕噜爬起来,此时,老二还睡得正香。昨晚睡觉的石板上铺了晒过的茅草,舒服很多,没那么硌得慌,还有青草的香气。看来老二这一夜也睡得很香啊。

老三冲着老二的屁股就是一脚。这懒货,还要睡到何时。你倒是舒服,不操心吃的,到处都是草。老子我,每天眼睛一睁开,就要四处寻找吃食。这劳碌命啊。

老二被踹了一脚,把头转了个方向,又接着睡。

没奈何,老三只得自己背着昨天昨天编好的鱼篓,拿着视若珍宝的柴刀,下山往海滩走去。

抬头看天,这启明星还在,估计也就早晨五点多吧。

老三不由的想起初中读书的那些日子。

农村的初中,每天都是有早晚自习的。每天早晨五点多,老三便要爬起来,揣着几个馒头就出门了,一路披星戴月往学校赶去。老三初中是在庞村读的,一早一晚都要走路十多里。还好年轻的老三身体好,连走带跑,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到。

老三看着东方的启明星,不由想起那些年路边的霜,路边草丛里的鸣虫,还有那冬夜惨白的月。

一边回忆往事,一边走,不多时,便到了海滩。

老三习惯性的摇摇脑袋,仿佛把往事抖落。

活在当下,老三咧了咧嘴,告诉自己。

今天老三的计划是尽可能多的采集贝壳,牡蛎,看这几天天气应该还可以,晒干,然后储存起来。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老三手脚麻利,不一会便采了满满一筐的牡蛎。

坐在一块岩石上,老三歇口气,然后,又叹了口气,打开牡蛎,开始了今天的早餐。

这玩意啊,真是越吃越难受啊。偶尔吃几个还可以,可真的一日三餐,老三真受不了。

估计老二也受不了,这吃货早晨没有跟来,估计就是吃够了。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老三听到老二蹑手蹑脚的走过来。

这是老二常用的伎俩,走过来,然后在老三耳朵边一阵大叫。这也是跟老二学的。

老三一个转身,手掌竖起,仿佛交通警察指挥交通,STOP。

老二,耳朵立刻耷拉下来。这货,心真大,还有玩的心啊。

老三背着满满一篓子牡蛎,找了个向阳的石板坡,把牡蛎一个个剖开,晒在石板上。

农村孩子,啥都会。以前老二在村后的河里捉到了鱼,吃不完的时候,便是这样,开膛剖腹,涂上盐,晒几个太阳,做成鱼干,便能长期储存了。

在老三心里,腌好的小鱼干,用油煎到两面微黄,夹在刚出锅的馒头里,那是无上的美味啊。

可惜现在没有盐,老三想。

等食物储存完毕,下一步就要晒盐了。不然,成白毛女,可不是好事情

晒好牡蛎,老三想还要再编一个鱼篓,这样,下次可以让这货驮着,一边一个正好。

说干就干。

老三往山上爬去。路过那篇桃树林,老三找了几个,照例和老二分了吃。这桃子又小,味道又寡淡,又没有热量,连充饥都有些困难。

到了柳树林,老三手脚麻利,不一会又编好了一个鱼篓。

中午又吃了几个桃,太阳火辣辣的很厉害,估计出去一会,皮都能晒爆了。老三只得回到石壁下,午休。老二这货,倒是不见了。老三也不担心,这小岛就这么大,还能丢了不成。

刚刚睡着,郭老三正在梦里吃小鱼干夹馒头呢,老二一阵大叫,扯着老三的T恤就往外走。

还没走到上午晒牡蛎的地方,就闻到一阵阵臭味。

老三走过去一看,这可不好,牡蛎都臭了。

原来海鲜还不能这样处理啊。

老三想了想,哦,舌尖上的中国里,这玩意应该需要先过水绰一下。

可老子现在哪里有锅子啊。

老三想了想,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如果不解决锅子的问题,那么牡蛎储备只能是一句空话。

说干就干。老三开始了造锅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