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有感晴天
37378300000006

第6章 注音符号 20170115

周有光先生仙去了。

小子真真不才,既孤陋又寡闻。看到有关周有光先生的这条新闻,才搜罗搜罗周有光先生的事迹的。关于对他的6字评价是否称得上,小子在这里就不敢言及了。可能是因为有人用这6个字做了《周有光传》的副标题所以就这样风口浪尖了吧。

我是一名在东北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卷翘舌是不分的,刚上小学时又是随父随军在海岛上,所以汉语拼音是没有拿过满分的。就连后来父亲转业,我们再回到地方,在新的学校里,比起我的名字,同学们更多叫的是,海蛎子。这是一种表明说话语音里有海潮气息的肯定语句。实话实说,我现在也听不懂,家里面现在还有当时我姥爷上岛时留下来的录音磁带里的我自己儿时的岛上口音。那个时候,家里能有这种能留住声音的黑匣子,是仅次于拥有需要自己调焦的黑白照相机的家庭的一种体面的象征。

父亲母亲在小学时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妈妈在家里是老大,只有最小的六姨上小学时学的是汉语拼音。二姨五姨她们的时候,是没有汉语拼音的。而妈妈的最初学的是注音符号。这种注音符号,原来叫注音字母,是很早时期的北洋政府时期,按照章太炎先生的注音蓝本,经过鲁迅先生及章太炎先生的众多门生制定的。就是现在的台湾也是还是有在使用注音符号的。

使用拉丁文字来表示汉字发音的方法,最初是来中国传教的外国传教士最先使用的。有考可查的记录,书籍也都是有的。在这里我又不得不再次申述一下,最初学习英语时,English被我标记“莺歌历史”这种方法我是一直使用到学习音标为止的。现在也可以看到很多旅游用外语速记法,也还是采用这种汉字谐音记忆法的。好像汉字的表音方式就是有这3种方式,拉丁文字,注音符号,同音汉字。好像周边望去大家都是自己用的注音符号,然后是接轨国际的拉丁文字这样的过程。我们自己的同音汉字是最早的标示汉字的方法了,最著名的应该是《说文》。而朝鲜,日本,越南等都是有实际的汉字不能标示的发音,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开始进入注音符号的阶段了。日本是消减汉字,拿出了汉字的偏旁。朝鲜民族却是用汉语的音训,借鉴八思巴语的发音,加上自己的理念,创造了谚文。越南是用汉字的原本文意加上谐音字体,构建了更难得喃字。

日本呢,还是在假名,汉字的掺杂使用。朝鲜民族一直是一少部分用汉字,一大大部分用谚文的,因为被日本在殖民时期强制使用汉字,出现了禁止使用汉字,大力宣扬谚文国学的阶段,曾一度是完全使用谚文,现在对于汉字的学习,以及相应地使用采取不积极的半开放态度吧。越南却是因为喃字太难了,完全废止了汉字和喃字,采用了拉丁文字的表音文字。

这就是最后大家都在向这个阶段发展的现状。我们从1918年开始使用的注音符号,在1958年时,改为了现用的汉语拼音。而我们不再使用的注音符号,台湾岛是一直都在使用的,只不过是1986年时增加了拉丁文字的表音方式,共同使用。日本也是经历过了各种版本的各国传教士的拉丁文字表音之后,于1937年制定了训令式罗马字表音。并于1954年更新训令式罗马字沿用至今。越南是在被法国入侵以后出现了拉丁表音文字,然后一直和汉字,喃字混用至1945年越南建国,废除了汉字和喃字,直到现在只采用的是被称之为国语字的这一种拉丁表音文字。

文字就是这样一直前进着的,同样文化就是这样一直沉淀着的。

爵爵小的时候,开口说话很晚,直到3岁时也还没怎么发过声,不知道当时,我和老婆在外面还没回家的时候是多么的着急,完全就是靠着“贵人言语迟”的信念在安慰自己。就是现在爵爵的舌头我们认为也还是有点稍微偏硬的。德德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回来了,德德也是发音很晚的,不过有了爵爵的一回生二回熟,我们夫妻这回是,稳坐钓鱼台的。可是急坏了每日把德德搂在怀中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再后来,向着爵爵喊的,“多多”,是怎么教授与他,“哥哥”也改不过来的。除了这个地方的“g”和“d”的部分以外,还有姥姥姥爷的部分,会被德德叫为,“yaoyao”“yao爷”。每每听到此处,心急的奶奶总是会对我们夫妻说,“你两带孩子去看看吧,这个发音可怎么好呀。”而每次我和我老婆的相视一笑,一定会让奶奶大发雷霆的。到现在德德已经4岁了。早已经是“哥哥”“哥哥”的跟着爵爵屁股后面不停吵闹的年纪了。不过我们夫妻对孩子的发音还是有在意的地方,那就是让他们尽量地说我们所谓的普通话。

前进的脚步,让我已经距离那注音符号很远了。或许注音符号会随着爵爵,德德的爷爷奶奶们的记忆一起远去。可是注音符号还是会在每一本字典的后面的附录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找寻它身影的人的到来吧。在那里沉淀,述说着汉字这种现在我们人类唯一使用的表意文字的一个发展阶段。汉字已经是好几千年了,所以同音汉字的阶段也是好几千年了。拉丁文字表音阶段各个国家各有不同也都是二战前后时期的,经过了一定的时期的注音符号阶段,为了本国文字更好,更快地被本国人,外国人辨别,标示而发展出来的必至结果。这个拉丁文字表音阶段,现在来看还是要延续相当相当一段时间的。会有多长我不知道,也不去推测。但是就是我们自己的注音符号来看,从1918年到1958年这短短的40年,标示了我们文字的一个前进的阶段,代表了我们文化的一个沉淀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