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有感晴天
37378300000005

第5章 筷子 20170114

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看到德德的筷子掉漆了。

这是一双纯色的筷子。谈绿色,从筷尾上方看是稍粗的圆角四边形,筷头是尖圆头的。筷身从尾至头都是平滑的没有做任何增减。这是有一次在北京,和博姐一起去一个日本的特产展览会的时候,我自己做给爵爵的。博姐是大姑家的大姐姐,名字是当时大姑父的部队驻扎地,一个带博字地名,因为在那里生下了博姐,所以名字里就取了一个博字。后来部队调动到大庆,又生下了我二姐姐,顺理成章的,二姐姐的名字就叫庆姐了。就像我的名字叫做长海一样,也是取之于地名的。

筷子可以说是国粹的一种,但不仅仅是只有我们中国自己使用的东西。如果我们在地图上画出一幅筷子使用区域图的话,就可以看出来是和广义的汉字文化圈差不太多的,是比狭义的汉字文化圈和儒教文化圈是要大一点的。当然多理解一下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民群众的移动,融合能力的话,这是不难理解的。

越南因为工作关系,去过一次,特别喜欢那带有浓浓地香草味道的米粉。当地的筷子确是普普通通的筷子,绝对没有越南米粉和越南旗袍那样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越南米粉比我们南方的米粉更加清纯,少了许多香辛料的味道之余,却又会被香草的妖艳给征服。绝大部分同胞却是正是因为越南米粉的香草味道而敬而远之。越南旗袍是打破了我们中国旗袍的要想美漏大腿的遐想极限,一般都是漏到腰的,开叉更高的是漏到**下沿左右的位置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第一次在胡志明机场看到很多这种装束时的心理阴影面积。不过大家还是可以安心的,越南旗袍的标配是长裤,所以说大腿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到侧腰处。除了最初的惊诧以后,对于看惯了欧美电影的沙滩风景的镜头的外地人来说,会马上就习惯的。

家里的筷子,除了这双当初是做给爵爵的,后来爵爵的手大了,现在就给德德用以外,还有老婆再使用的一双韩国的银筷子。这双筷子是我们的妹妹小A去韩国玩的时候带回来给我们的。小A是我们的同学,因为比我们夫妻都小,所以和我老婆叫姐,和我叫哥。这个事情我们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后来,小A和她男朋友说去姐姐家,开门一见面却和我叫哥,着实是让想找个连桥的男朋友郁闷不已,“本来是想找个连桥以为可以2对2的,没想到呀,是3对1。”我老婆特别痴迷古装剧,专注的是清代时的时间段,涉猎的是那个时间段的中日韩的后宫古装戏。清朝的十一帝就不说了,李朝的肃宗,英祖,德川幕府的家齐,家庆,家定都可以娓娓道来。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小A去济州岛玩的时候,特意带回来的2套餐具给我们。不过韩国筷子的扁圆造型,银制的重量都让我很是不习惯,而老婆却没有这种违和感,到现在也是用的极好。正是因为用的极为顺手,所以我路过汉城时,打电话给她问是否再买几副的时候,被怒斥到,“现在的筷子用的好好地,又不是竹制的,根本不需要长换,再说了小A给你买的那双,你又不用呢,别老想着乱花钱。”所以我是没有给她买过她喜欢的韩国银制扁圆筷子的。

要说家里的筷子,最多的不是我们国内的筷尾圆角四方,筷头圆形,筷身平滑的竹制筷子的,是各种各样的日式筷子。除了开篇说的原是做给爵爵后来给德德使用的尖筷头,四边粗尾筷是在北京的日本特产展览会上特意按照使用者的拇指和食指成直角,两个手指尖的直线距离的1.5倍的长度定做的以外,都是在日本本地买的。有六边筷尾的,有八边筷尾的。筷头大都是尖头的,而一少部分的不是尖头的,圆头筷尖部位,或是磨砂,或是有3,4圈的凹槽处理的。除此之外,还有筷身的夹持部位有螺旋向上凹槽,或是大弧凹槽等,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而有的设计。正是因为这些设计,让每一双筷子都显得与众不同,再使用方便的基础上,还因为每一双筷子的不同而增加了每一种筷子的美感。所以我们家的厨房,拉开餐具抽屉,数量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日本筷子。

还清楚地记得,在那个展览会上,博姐和姐夫在做着情侣筷。而我说要做孩子的筷子的时候,那个展商的负责者执拗地问我,“孩子的拇指和食指成直角,两个手指尖的直线距离是多少?”“什,什么”心里在想这是一种刁蛮吗?不说马马虎虎,也就是大概齐就可以了吧。在接受了耐心地讲解最佳长度是1.5倍,而且对于孩子正确地使用筷子,是非常重要的说法以后,我电话了老婆,丈量了长度,然后告知了那个责任者。那个责任者在电子计算器里输入了长度,按下了×1.5以后,在筷子本体材料上按照电子计算器的得数,画上标识,然后打开小磨具的开关,使用小磨具把材料打磨到标识处,并更加仔细地打磨了材料尾部,从磨具拿下来以后,再次确认一下才递给我。我按照他给我解说的固定住材料,然后再涂上颜色。放在一个灯光下光照固色后,放入了写好收件地址,和人名的信封,交给了那个责任者。就在这个整个的过程中,博姐和姐夫是直接量的距离,所以时间很充裕,她们做了2套情侣筷,也就是每人2付。博姐的那一套用的是六边筷尾,尖筷头,上的颜色是桔红底色配粉色落樱花瓣。姐夫的那一套是四边筷尾,圆筷头,筷身有螺旋凹槽。筷头有周圈凹槽,底色是浅淡的水天蓝,筷身凹槽处有随性的白色,和金色的流水纹。在毫无艺术细胞的我的眼里,和我上的只有的淡绿色比起来,是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的。爵爵是喜欢鳄鱼的,原本上色时是想鳄鱼绿然后加上鳄鱼后背上的黑点的,可是脑补了以后,觉得不好,所以就仅仅用了淡绿色。

这些信封被责任者从北京带回了东京,他们上了亮漆,做了防腐处理后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寄给了我们。我现在也还记得刚刚拿到这双筷子时的爵爵的笑脸。后来爵爵大了,又有了德德,现在德德在用。

它掉漆了。可能我们马上就不会再使用它了。可是在我看到它掉漆的那一眼时,它被制作出来时的点点滴滴,又都在我心里流淌而过。那责任者的所作所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制造的精髓,什么叫匠心,让我更多一点喜爱日本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