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云梦河山
37345700000007

第7章 北伐初战

看着大家在新居之地忙碌着,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血汗去创造新的生活,杨璟心想,是啊,没有什么困难、什么伤痛能压得倒华夏民族。杨璟不禁为这样一群百姓而骄傲,也为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自豪。勤劳善良是我们民族的天性,可是总有那豺狼之心一边羡慕我们富足的生活,一边又想不劳而得,抢掠我们就成了他们的职业,真是其心可诛也。

这么多的向来辛苦劳累,善良自强的百姓,因为这些豺狼不得不背井离乡,历经千险,跨越千里去到那安全之地,这一来或许就再难回去了。念及此,杨璟感到十分愤恨,恨那朝廷争权夺利,不顾百姓生死;恨那敌国无端入侵,烧杀抢掠;恨那贼子趁火打劫,残害百姓。这一刻杨璟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率领这些人打回家乡,驱逐敌寇,平定内乱。

这一日,兄弟几人正在锻炼武艺,教授百姓防身之术,忽然有信来到,却原来是师傅来信告诉他:中原混乱,敌寇入侵,为确保江南地区稳定,以及将来反攻敌军,琅琊王特命杨璟几人组建一支军队并负责训练,粮饷装备自有朝廷供应,兵源从南来百姓中选拔,人数暂定五千。

兄弟几人看到来信十分高兴,当下便准备此事,招兵买马。当听闻是准备北伐反击南侵敌人的军队时,另外还有兄弟几个在南迁百姓中积攒的好名声,报名之人踊跃,最后在众人中挑选出了身强力壮、无有牵挂,家有其他兄弟并且年龄较轻者共计五千人。

下面就是训练了,正式开始之前,兄弟几人登上高台,杨璟对大家说:“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都是北方人,都是因那北狄入境,烧杀抢掠被逼无奈才来到这江南之地讨生活,实不相瞒,我们兄弟也是北方人,我还有我大哥郑石还是燕山的,是帝国最北边了,虽然我们较早南下未遭那敌匪之苦,但我十分理解大家的感受。你们也都知道,包括现在队里的很多人都是和我一块南下的,中间所历的苦痛。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驱逐侵略,稳定朝局,使百姓安定下来,还一个太平江山,俗语云‘燕赵大地尽男儿,山东之地多好汉’,希望大家好好训练,不怕吃苦受罪,更不要怕流血流汗,总有一天我们会打回家乡去。”林越马上高汉:“打回家乡去。”台下也随之振臂高呼“打回家乡去。”

后来,杨璟才知道琅琊王为何组建新军。当年大晋一统江山、平定江南时,很是借重了江南的地方大族,比如周家,陆家,以及王家等,所以大晋建立,这些大家族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并越发势大起来,朝廷的江南地方政权如果不和这些家族搞好关系,那么一定是官做不太平。

当然这些家族肯定也是有利益纠纷的,私下里也会相斗,不过最近的时间里,王家出了两个有才能的人,哥哥王盛是文史精通、精于政务,弟弟王达则是精通兵法、武艺过人,但是这哥俩权力欲望都很重。当年琅琊王初封此地,但苦于江南无有熟识,并不能做什么有效的政务功绩,因为江南之地都是唯王家马首是瞻。正当琅琊王苦恼之时,王家却主动找上了琅琊王,经过一番密谈,或许是达成了什么目的,王家决定帮着琅琊王上位。

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盛让琅琊王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盛、王达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

这一天,在宁京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王盛、王达这些有声望的人对琅琊王如此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琅琊王,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这样一来,就提高了琅琊王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

琅琊王因王氏相帮虽然在江南威望提升,但王氏兄弟也很是“体贴”的分担了些事务。然琅琊王虽知王氏兄弟对于权柄十分向往,只是需借重他们亦是无可奈何。但狡兔还知三窟,琅琊王私下也肯定会有所行动。由于当前局势需要,琅琊王就借此组建了新训军,虽然新的军队不一定惟命是从,但只要不投靠王氏就行,此举就是要在目前王达一统江南兵马的形势中打开一个口子。因琅琊王与袁师傅有旧,又因杨璟几人有领军的能力,所以就得到了命令,而类似的新训军还有几支。王家虽知道此事,但也无法反驳,只期望以后有办法对付带兵之人,而对这些新训军自然是反感了。

杨璟此时是不知道这些的,只知道训练士卒,几乎已与其他事情绝缘,整个心血都扑在这上面了。不久之后,趁东海王等人在帝都醉生梦死之际,匈国大王率麾下兵马强渡河水,偷袭帝都并一攻而克,杀了包括皇帝、东海王在内的皇室以及大臣们,此还不算完,匈国大王抢掠一番后又自立为帝,受到匈国占领帝都并称帝的鼓励,其他几个南侵敌人也是纷纷开动,河水南岸豫、梁、兖、彭等州全面失守,西北雍州也被柔国攻克,而北地源源而来的更多国家已进入并州地。相对的是,由于帝都洛神被攻占,皇帝被杀,位于西都的秦王继位并号召天下勤王,江南宁京的琅琊王只好也派军队北山讨伐敌军。

但是由于雍州失守,很多明眼人都能看出西都的朝廷也命不久矣,所以琅琊王的重心都在秘密组建江南小朝廷,所以北伐只是为天下做样子。但不管怎么说战争并不是儿戏,北伐还是紧锣密鼓的准备着,而这对杨璟几人来说也是巨大的机会,而机会总会给有准备的人。

北伐军以王达为帅,总共五万余人,包括原江南驻军和新训军,杨璟几人自然也在抽调之列。出征之前,杨璟去拜别师傅,与师傅话毕后,本欲回还的杨璟忽然被子仪拉到自己闺房,杨璟可是下了一大跳,实在是于理不合。稳定下来后问子仪怎么了,子仪沉默了好久说:“璟哥,我知你渴望杀敌立功愿,可是那战场凶险,成斌已经去了,我不想……”说着竟流下两行泪珠。

说实话,聪明的杨璟已经知道了什么,说实话相处日久,他打心眼里也很喜欢子仪,可是她毕竟是自己师傅的孙女,自己实在不好办,今日间如此情景心里忽然就起了冲动,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猛地站起来,伸手擦去子仪的泪水,双目凝视着对方坚定的说:“好男儿志在千里,建功立业乃平生所愿,为国安民更乃本分之事,不过子仪你放心,我一定会没事的,天下又若何,等我回来,哈哈哈哈。”一边笑着就转身离开了,嘴里又喊一句“等着我”。子仪在后面望着离去的背影喃喃:“我等你,你可千万要小心啊。”

这一天风和日丽,宁京城外,却是一片肃杀的气氛,军阵整齐,战旗飞扬,崭新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点点寒光,一个个略显紧张和稚嫩的脸庞上透露着对北伐的战意和信心,手中的兵器让他们不忘自己的身份。这是北伐的大军在举行出征的仪式,祭天祭地祭祖先,以求保佑着战争的胜利。最后,琅琊王授于北伐大军统帅王达军旗斧钺,以及象征着军权的虎符,隆隆鼓响,大军缓缓开拔出征。

无数的百姓都纷纷来为大军送行,或许此时对于百姓而言,心里是非常高兴的,这并不是对于战争的向往而是对于收复故乡的憧憬。自然,师傅、子仪还有那郡主也都来为几人送行,叮嘱他们多多保重。

然而兄弟几个却是难以高兴,虽然几人率领五千人马,并且都还封了都尉之职,但是由于统帅王达对新训军的排斥,让他们几人领这五千人看守并押运大军粮草,还美其名曰行军打仗粮草为重。其实这也正确,毕竟‘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但是问题是管着大军粮草就必然几乎没有机会上战场,而粮草军都上战场的时候说明战争也基本失败了,所以兄弟几人相当不高兴,而以他们此时的地位也无法和统帅争辩,只得郁郁接受。但是他们完全不用担心,战争并不因为你的位置所在就会远离,有些人天生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大军一路前行,眼看就要过淮水,而淮水以北地区此时已是一团糟,有南侵的乌国,有南迁的流人,有乱民匪盗,还有扯旗造反的,甚至还有原来的当地官员豪族自立者,很多城池已是被这些人占据,一路行来才发现,局势已是如此糜烂。鉴于此,为了稳妥起见,大军开始放慢速度,缓慢过河,粮草辎重放在最后,按说这是最保险的方法了,但是万万没人想到,就在前军刚刚过河而辎重还剩一部分未渡的时候,危险来临了,此时只有千余人的军队在守着最后的粮草准备过河,是的,刚好有哥几个,谁让他们管粮草呢。

面对危局,几人并没慌张,而是有条不紊的准备着,首先派人渡河像北岸调动更多的人过来,然后林越领人前去探查来敌具体情况,郑石领人打马看此地地形如何,而杨璟负责稳住众军。杨璟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兄弟们,大家不要乱不要慌,虽然我们不知敌军如何,但是我们这么久的训练不就是等着这一天的吗。我知道很多人都没上过战场,心里可能有些打鼓,不过没关系,只要我们有杀敌的勇气就行,等会大家听我指挥,定能打败那前来贼人,但是我丑话也说在前面,谁他娘的不听命令,置众人于险地者,杀无赦。杀贼!杀贼!”众人齐声应命并高呼“杀贼!”

众军下去各自准备,郑石探查地形回来说此地大都平坦,就东边有一土包,地势稍高,估计能藏五百余人。杨璟闻言说:“这样的话,可以在山包后埋伏些人,然来敌较少的话伏兵尚有用处,否则只能固守待援,现在就看三弟的消息了。”虽然杨璟信心充足,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部下准备引火之物,一旦意外发生就点燃粮草,以防落入敌手。

一会儿,林越回来了并带回一个较好的消息,原来来敌只有一千五百余人,并且装备破落,不像是一支军队,更像是一群匪徒,不过士气看起来不错,正在向这边走来,估计两刻之间。杨璟说:“天助我也,这样,三弟率四百人在山包后埋伏,我和大哥率五百人结阵迎敌,剩余百人看管粮草。等会我和大哥边战边退,做溃散状吸引敌军追击,待来敌队伍散乱,三弟你率伏兵杀出,我们前后夹击,定能破敌。不过大哥和我要注意防止众军真的溃散,毕竟这是群没见过血的新兵。”两人点头,然后就去准备了。

顷刻之间,敌军果然到来,看起来和林越说的不差,不过可能是因为对眼前粮草心动了,看起来一个个气势汹汹,更何况发现对方只有几百人,没有更多言语,直接拔刀就朝晋军杀了过去,杨璟指挥大家,先是猛烈的抵挡一阵,然后假装不敌向水边逃去。不过由于新兵初上战场,对于杀人,遍地尸体还是不适应,后撤的队伍越来越乱,杨璟郑石不得不忙于整理。

而由于晋军溃散的过于逼真,来敌不疑有他直接就追了上来。杨璟率军退到水边,终于把队伍也给聚合起来,杨璟一边感慨大军还得训练,一边指挥众人掉过头重新结阵对敌,而众人发现已到水边无路可退不得不转头杀去,杨璟心里也小小的得意一下,此乃妙用淮阴侯‘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法’,淮阴侯当年也是率领一群新兵。

晋军猛然间杀回来,让追击来的也已是散乱的敌军猝不及防,向后败去,而此时,林越率土包后几百伏兵杀出,直接冲进敌军中间,使本已散乱的敌军更是首尾难以相顾。见此情景,来敌士气越来越低,而晋军则是士气高涨,战意更浓,见事不可为,敌军一部已是逃离而去,跑不掉的则开始有人跪地投降。恰逢此时,对岸来援的队伍也过江而来,迅速对逃离的敌军展开追击。战争结束,敌军除极少部分逃跑者,其余大多或被杀或被俘,兄弟几个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统帅王达闻报此事后,倒是对几人有些惊叹,虽然对新训军有看法,不过还是记下来他们的功劳,毕竟这几个年轻人人对他而言现在还是小人物,不仅如此,还把几人及部下调到前锋营听令。想来这也是对几人卖个人情。调到了大军前锋,兄弟几人都是高兴无比,这意味着能打更多的仗了,毕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是多少个好男儿的雄心壮志啊。

到了前军,兄弟几人立刻找到大军先锋官王安请求出战杀敌,但是王安并未理睬他们的热情,只是冷冷的扫过一眼:“你们几个年纪轻轻才上战场,别以为有微末之功就神气了,在我这里给我老实起来,下去吧。”几人听完都愣住了,虽未说话却也没有走,王安抬头又看:“怎么,不服从军令吗?军令都不听还能打胜仗,真是笑话!”兄弟几人只好红着脸退了下去,虽然生气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