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云梦河山
37345700000046

第46章 京城有命

光是善后就用了三天时间,然后杨璟才率军回返。两万五千将士出征,回去不足两万,杨璟也觉得很沉重。不过看着将士们那因胜利而高兴的笑容,心里也逐渐想开了,没有不用付出代价的胜利,而成功也从来不是廉价的,自己用六千人换一万五精骑已经很不错了。到了归州,刚把部下安慰好,便得到了消息,宁京有信来了。杨璟一边想城内赶,一边还纳闷,现在能有什么事呢。

原来,宁京的皇帝陛下要举行册立太子的典礼,因为自己和皇家的某些关系,要自己赶回去参加。当然同时来的还有公主的信,说是也想自己回去一趟。知道之后,杨璟只得叹到:“得,还是交代交代军务回去吧。”然后又急忙召集大家,交待了今后该怎样怎样,主要还是休整一段时间,毕竟刚打过大仗,尽量采取稳妥的策略,当然如有需要和必要就是另一回事了,全军以张朝为主,张亮、王翰为副,遇事多和刘宝商量等等。两日后自己就和刘豪一起回京了,这刘豪也想回家看看,便一起带上了。看着充做自己护卫的刘豪,杨璟就想起以前的玲羽,去哪里都跟着。两人回去走的就不是来路了,而是直下庐州,顺江向东,就到了宁京。

一路无话,到了宁京之后就各自分开了,杨璟及亲卫们直奔家中而去,看到熟悉的大门,杨璟心里也不由得激动起来,自己这一去就是将近两年啊,不知道沁儿每日间怎么提心吊胆呢。看着杨璟下马,看门的那个下人甚至是揉了揉眼睛才惊喜地大声喊道:“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自有人签过马匹,并安排亲兵,杨璟则大步向正堂走去。

穿过一进院子,看到一个小女孩在独自玩耍,旁边有几个侍女照料。杨璟看着她,不由得自言自语:“这是我的女儿?怎么这么大了?”那小女孩看到杨璟进来,先是表示很害怕的样子,躲到侍女的身后,然后又伸头看了看他,怯声声地说:“你是我的父亲吗?”杨璟难掩激动,上前抱住她说:“你是宁儿(杨璟给小女起名为宁)?你怎么知道我是你的父亲?”小女孩拿着杨璟给她顺路买的风车和甜糕,已经是不在害怕了,继续嘟着小嘴说:“娘亲告诉我的啊,她经常画你的画像,说你是我的爹爹啊。”杨璟闻言心中甚是感动,抱着女儿继续向屋里走去,而此时听到消息的公主也是飞快地跑出来,看着杨璟正抱着女儿向这边走,嘴张了半天居然只说了句:“夫君,你回来了。”杨璟上前把公主也搂在怀里,低声说道:“沁儿,你受苦了。”谁料说完这后,公主再也忍不住地大声哭了起来,听着公主的发泄般的苦哭声,杨璟也是眼泪打转。

晚上全家吃团圆饭自是不必说,高兴的父亲居然还给宅内的丫鬟仆人以及杨璟的亲兵都发了赏钱。杨璟和公主在这屋里说着闲话,看着已经熟睡的小女,杨璟说道:“宁儿都这么大了,我走的时候还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没想到现在都能自己玩耍,开口叫爹娘了。”公主听了,没好气地看杨璟一眼:“你也不想想,你这一去去了多久,两年啊,连铮弟都快要办喜事了,你居然连封家书都不回,不知道我有多担心啊。”

杨璟自知理亏,反而问道:“哦,连铮弟都长大了,我还记得他是孩童般的模样呢,当年母亲去世前,我一脚就把他踹倒了,这一晃就快要十年啊。不知铮弟看上的是哪家的姑娘啊?”“噢,听父亲说是当年的那个太常谢礼的侄女,想要和咱们结亲,对方也是天姿国色,知书达礼。父亲就同意了,铮弟一向至笑孝,当然也不会说什么。我看呢,以后照顾父亲,给他养老送终的肯定是铮弟,你这样天天征战……”

“是啊,铮弟比我孝顺,我,说不定到时候连……”可能感觉话题悲伤,杨璟就不在说了,一会好像想到了什么,又是开口问道:“对了,说起喜事,子仪和那陆远怎么样了?要不是在彭州陆远给我三千精锐,怕是我就回不来了。”说起这个,公主愤愤不平地说:“还能怎样,那陆远比你更甚,一心在外建功立业,压根就没想过回来结亲,每次这边催促,他都置之不理。眼看子仪都是二十多的大姑娘了,这不是耽误她吗?袁家和陆家说了,再这样下去,要么解除婚约,要么送子仪去彭州成亲。”

听了这话,杨璟倒是没有多惊讶,反而说道:“陆兄啊,当年彭州初见,我就知道你功名之心太重。可谁想到,唉,你我关系虽好,再这样下去我可要不依了。”公主闻言默然不语,长久之后开口说:“夫君,你一去两年,从不给家里捎信,我知道你是怕我们担心,我每次知道你的消息都是去宫里找皇上要的军报看的。你战胜我也开心,可每次你失败或是遭遇危险,我都生怕……很多次都在梦中惊醒,而我又没能给你留个后。”

“说什么呢,我杨璟福大命大,绝处逢生。再说,咱不是有了个孩子吗?”“可那是个女儿,我一直想给你要个男孩。”杨璟看着公主说道:“沁儿,女孩,男孩都一样,不要多想。”然后忽然上前抱起公主向着里屋走去,“你干嘛啊?”公主羞问,“你刚才不是说想要个男孩吗?咱们要孩子去啊。”听了杨璟这句话,公主是羞的再也不出声了,还把头缩进杨璟怀里。

几日后,册封皇后册立太子的典礼就在太庙举行了,杨璟和衣着华贵的公主一起参加了典礼。整个过程中,杨璟就像根木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是烦这种十分繁文缛节的仪式,连口饭都不能按点吃,走到城外的太庙也很远呢;二则是感觉立谁当太子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他甚至头都不想抬。圣旨不是都说了吗,太子天资聪颖、有皇家之风之类的吗,不管实不实,换谁对自己来说不都是一样啊。

而母以子贵,太子他娘当然就是皇后了。册封典礼过后,又回到宫中,封赏群臣并大赦天下。当然前面都是封王氏为代表的大家族,一大堆以太子为名义的三公、三师以及爵位等职衔就扔了出来,杨璟还是不在意,直到听到有关自己的才打起精神。而自己则被封为平北将军,加扬武伯,统管江淮之地北伐军队,他日出征讨伐中原。杨璟这时上前先是叩谢圣恩,然后说了一些不负陛下所望之类的话。

退下时杨璟偷偷地向上瞄了一眼,这一看可就大吃一惊,这所谓少有天资,习有圣德的太子怎么还是个娃娃,看起来不比自己女儿大几天嘛,能知道什么。怕是看错,杨璟又看了一次,确定那个身穿滚龙袍,头戴平天冠的小孩就是太子。虽然吃惊但杨璟还是控制住了自己,不动神色地退回去,心中却是连叹不已:国逢乱世,立个孩子有何用。

直到将近晚上,才在大宴群臣中吃了点东西。结束后,杨璟是立刻往回赶,实在不愿在这宫里多待一会,公主倒是随杨璟意,也就跟着回去了。眼看就要出了宫门,忽见一人身穿黑色绣金蟒袍,和几名跟随匆匆而来,杨璟发现这人居然认识,下意识就要上前说话,这时只见那人对他行了个眼色,示意不要说话,好在天色已暗,别人也没看出来这个小动作。杨璟就拉着公主回去了。

回家后,深夜,屋中,两人在小声聊着。杨璟愤愤地说:“没想到太子还是个娃娃,现在天下纷乱,正需有为之君,可皇帝这不是拿社稷当儿戏吗?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能有什么圣君风范?真是难以理解。”公主让杨璟安静下来,说道:“我说你真是的,除了领兵征战什么都不过问,你可知道那皇后是谁?”“当然不知道了。”杨璟摇摇头。“皇后就是宰相的小妹,所以皇帝立她的孩子做储君,可能也不完全处于本意。”闻言杨璟是恍然大悟:“我说呢,皇后看起来十分年轻。这些世家,真真是……天日被遮啊!”

过了一会,公主忽然先问:“夫君,怎么你认识行踪匆忙的那个人?”“认识啊,还一块打猎来着,他说叫黄绍,不过当时我就觉得他的身份肯定不对,只是没想到……对了,沁儿,他到底是何人,看穿着像个王爷。”“你们居然认识,看来你是避免不了这个漩涡了。”公主叹到。“什么意思?听你说的好像很严重的样子。”杨璟不解问。“夫君啊,那个人确实是个王爷,现在被封楚王,本名也确实叫绍,但不姓黄。若是个一般的王爷也就罢了,偏偏他是当今圣上的长子,并且母亲还是原配正室。”公主耐心解释着。

听到这,杨璟先是感叹了一句:“原来身份这么高贵,怪不得听得我的名号,还与我称兄道弟,让我称他为兄。不过也是哈,按照沁儿你的关系,这黄兄黄兄,可不就是皇兄吗?”只是杨璟就更不解了:“那这样说不正是嫡长子吗?按照古今礼法,不是正好立伟储君吗?哪怕是王家也不好随意干涉吧,这样要比立那个娃娃好的多嘛。”

“理事这么个理,但问题是他的母亲也就圣上的原配正室在圣上还未登基时就已经不在了,之后也从来没有追封为皇后,也就是说不算嫡子,所以王家才这么做,以维护自己长远的利益。”听了公主的这番解释,杨璟也明白了,还是很无奈的说:“这真是个糊涂账,怪不得那时见他时,他一脸的怒色,并且还对世家极为不满。”紧着又叹口气:“是啊,沁儿,你说的对啊,这朝争恐怕是脱离不了。对了啊,若有人问起就说我们并不熟,只是见过。”

晚上杨璟半宿没睡着,一直考虑着这个问题,自己与王家已经算是有生死之仇了,而又与皇长子关系密切,躲是躲不掉了,况且自己又没想着躲避。再三思虑后,杨璟下定决心,既然必需要面对那就让它猛烈的来吧,迎接它,战胜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