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康熙走向民国
37207000000017

第17章 0018.三藩之乱(三)

衡州城西十五里外,一片空旷平野之上,十五万吴军前日傍晚时分,便驻扎起了军营大寨。十余日以来,吴军兵锋甚芒,自贵阳出师以来,连克七城十二县,直指衡州。

衡州地处湖南中东部,北靠衡山,四周皆是跌层形成的环带岭脊山地,犹如盆地一般。依附山高险陡之势,扼制着湘地由南往北的咽喉之处,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王坤自作聪明,咎由自取,误我大事。”吴三桂端坐在军帐之中,脸色气得铁青,桌几上搁置着虎牢关的战报,“如今李定国出了虎牢关,便犹如蛟龙入海,实在是令人担忧的很。”

“李定国不过千人,难以成气候,王爷务须多虑。“钟无义宽慰道。

“先生此言差矣。”吴三桂驳道,“十余年前,云贵之战时,李定国以少胜多,两厥名王天下大震。老朽曾与他血战磨盘山,险些也命丧黄泉。此人练兵有道,兵士骁勇善战,攻伐战阵更是变幻莫测。如今在我军后方,一日不除便不得安宁。”

“臣有一计,愿能替王爷排忧。”钟无义道。

“先生请讲!”吴三桂急切问道。

“朱以洪名为王爷义子,可修书一封,封其官职,大赏晋军所部。我料想,他们出了虎牢关后,定会奔赴川地,我们可顺其意,令其攻打川蜀。”钟无义顿了顿道,“蜀道艰难,早年是大西王张献忠驻屯之地,如今更有清廷重兵把守,如若能攻取四川,必和王车甫臣汇合。两虎相会,怎能安得共生?”

“倘若胜不了清军,便出师未捷身先死了,也了了王爷的心病。”钟无义阴笑道。

“如此甚好。”吴三桂大喜,转头问一侧的方献德道,“衡州清军兵力如何?”

“据探子得报,守军估摸八九千人矣。”方献德答道。

“区区八九千人,怎使我十万大军数次攻不破?”吴三桂咬牙道。从昨天中午,吴军便率部攻打衡州,冲锋多达七八次,都无法登上城头。

”王爷。“钟无义道,”老夫以为,并非将士不够卖命,只是衡州地势险要,四周皆是高山险岭,城门口又是狭窄,大军根本无法展开。再加以数日以来,兵士连战连捷,甚是疲惫了些,一时才难以攻克。“

“以先生之言,当以为如何?”吴三桂问道。

“休整大军。”钟无义指着地图道,“遣精兵一支,由三塘镇绕过衡州,衡州守军的粮饷,全存放在石鼓镇郊,若能一举焚烧其粮草,衡州便可不攻自破了。”

“嗯。”吴三桂点了点头道,“诸位将军,谁人愿往?”

“父王。”吴应显拱手道,“儿臣愿往,三日之内若拿不下石鼓镇,愿受军法。”

帐中诸将,心中都想讨这一份的功劳,但如今吴应显站出身来,只得愤愤作罢。吴三桂欣慰得瞧着吴应显,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儿骁勇,全军上下谁人不服,只是偷袭粮草之事,需小心谨慎,你这鲁莽性子,还是放在攻城拔寨上比较适合。”

“父王。”吴应显欲再言,却被身边的钟无义扯了扯衣角,见其眼色便又憋了回去。

“世璠,敢立此功否?”吴三桂走到吴世璠身前问道。

“孙儿自当不负祖王所托。”吴世璠应声。

“好。”吴三桂点了点头令道,“着你率五千轻骑,十名副将仍由你选,五日之内拿下石鼓镇。粮草器械,一并焚烧了去,事不宜迟,你先行退下吧。”

“是。”吴世璠领命退出军帐。

为保万无一失,吴三桂特意将方献德跟随,领着五千兵马,径直奔往石鼓镇。

正此时。

军情哨骑一波波正赶到北京,一日急报三五封,不到半日功夫,云南全境皆失。康熙立刻召集群臣,端坐在龙椅之上,瞧着下面群臣个个胆颤,内心唏嘘不已,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怕事的紧。

“吴贼已然起兵,何人愿往扫除叛逆。”康熙问道。

正当群臣交头接耳之时,群臣中站出一身着三爪龙服之人,连忙跪拜道,“圣主陛下,也许是军情误报,为父忠义天下闻名,岂会起兵叛逆,臣以为定是有奸臣从中作梗,造谣滋事。待数日之后,定有消息而来,到时可一分真假。”

“哦?”康熙冷冷一笑,险些把这人给忘了,走下殿去,将一叠军情战报扔在他的面前,“应熊,这么多的误报?”

吴应熊战战兢兢,不断磕着头道,“我愿为圣上出使云南,劝说家父效忠朝廷。”

“你是想借机逃回去吧。”康熙冷哼一声,“来人,将吴应熊押下去,推至午门斩首示众。”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吴应熊叩头泣道。

要说造反的罪名,搁在哪朝哪代,斩首都算轻的了。不过吴应熊死得也确实冤了些,毕竟自己就在康熙的眼皮下,一来掀不起风浪,二来还可以作为和吴三桂谈条件的筹码。最起码在吴三桂攻城之时,挂在城墙头当个炮灰也强。

此时就此砍了吴应熊,也过于早了些罢。

开工哪有回头箭,既然撕破了脸皮,索性撕得更碎些。

群臣见康熙如此决断,也不再畏畏缩缩,个个自告奋勇,痛斥吴三桂反叛行径,藩王拥兵自重之害。顺便再表达一下,皇上英明神武,洞若观火的圣君风范。

女表子好当,牌坊难立。

“诸位爱卿如此义愤填膺,哪位愿去平叛?”康熙走回龙椅前道。

方才还不共戴天似的文臣们,立刻闭上了嘴,低头退在一旁。生怕退的慢些,被抓去当了壮丁,朝堂之上立刻沉闷起来。

“臣愿为前部先锋,为圣上扫除逆贼。”礼部尚书图海站出身来。

“好。”康熙大喜道,“兵部可调拨多少兵马?”

“八旗兵士共十三万人,汉军将士则有三十七万。”兵部尚书答道。

“着令图海为讨逆元帅,领汉军二十万,所需将军参政,兵部立刻调派。”康熙道,“即刻起兵伐吴,前往云南剿灭叛贼。”

“遵命。”

衡州城内早已是人心惶惶,主将多奇数日未眠,吴军暂时没有攻城的动态,内心更是疑惑的紧。不知吴老贼在算计什么,如此强众的兵力,居然不一鼓作气了。

衡州占着地利的优势,可兵少将微,实在难以久战。向朝廷求援的文书,早已经发往三五日,却不见半点动静。瞧着地图上的态势,多奇愈感眼皮沉重,不自禁便睡着了。

这一觉,睡得不太香。

再睁眼时,自己已被捆得如同粽子一般,被押在吴三桂的身前。

副将李达趁多奇熟睡之即,发动兵变,打开城门投降了吴三桂。

历史上有时候,就是令人特别的无奈,却又令人觉得可笑。凭借衡州的地利条件,加上城内储备的粮草,即便是吴世璠偷袭石鼓镇成功,也至少能坚持个半个月。

只是一觉的功夫,历史便被改写了。

吴军占领衡州后,各地的野心家也按捺不住了,纷纷起兵响应,尚之信举事于广东,耿精忠杀了福建总督,举旗呼应,孙延龄在广西叛变,就连海外孤岛的郑王爷,也派兵袭扰沿海。

一时间中国南部,遍地战火,大清江山犹剩下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