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孤舟感悟
37164600000059

第59章 《探讨活着的目的——价值高于一切》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也许各人自有各人的见解,有人会认为是为了敷衍后代;有人会认为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有人会认为活着就为社会服务。但是,我不禁要说句煞风景的话,你们这样活着到底累不累?活着是为了他人,可何曾想过自己?也许有人会辩驳道:我们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了应有的利益,这是公平交易呀!交易?难道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下那么一点可怜的交易?没有友谊?我总是觉得,世人实在太过实在、太过势利了。人确实要做点买卖才能够维持生活,但是,假若一味只顾赚钱而完全舍弃了生活——只为有利可图的工作而奔波忙碌仅仅是生存,那么又何异于禽兽?甚至连禽兽都不如。禽兽尚且懂得一些生活乐趣,更何况是人!

请世人千万不要激愤,我这绝非有意侮辱,而是为各位为生活过度忙碌的俗人而敲响一声警钟。人要生存,确实应该赚点钱来生活,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然而,钱财却不是万能的,它买不来逝去的时间,换不回已流去之水,唤不醒爱人已变的感情。人生端地为的是什么?这个再伟大的人物也没法给予正确的答案。生命的意义有人已给出了比较恰当的答案,就是继续活下去。但是说到活着的目的,恐怕各人的回答就千差万别了。但不管怎样,人既然活在世上就得活得像模像样。那么什么叫作像模像样?就是切莫苟且偷安。外国有句名言,懒惰像生锈那样,……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人生理应学习向日葵,积极向上,从不颓废。在有限的生命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做个勤奋努力的人,但切记要有选择性的做事业。在茫茫的人海之中若没有准确好方向盘,那么你定会迷失自我,始终都到不了目的地。

我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目标的。有人也许会反对,有人小时候很穷,就发誓说将来要赚很多很多的钱,难道这不是目标?有人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病人诊疗,减轻痛苦。这不算目标?能力强些的更希望能创建一家公司,这不是目标么?我自然知道这是目标,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获取巨大利益的基础上,这不能算做个人的志愿。这分明与个人化的兴趣所属的理想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理想一般纯属个人的兴趣所向,不存在任何意图。社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人与人之间当然总是互为利用,相互帮助,方可促进世界的发展。它常常会因之淹没掉那些有志之士的信念,使之和世俗同化。可是世界的潮流始终也没法真正浇灭志士燃烧已久的激情。他们的思想可能沉睡了许久,许久,可一旦苏醒过来,就如大地春回那样,必将焕发无限生机。他们的精神境界明显就与常人存在巨大的差异。举个例子吧!可否曾听说过西晋时期的嵇康?他是晋朝的文人名士,举止谈吐优雅,据说喜欢吹口哨。余秋雨就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他的事迹,形容他的口哨就如天籁之音。他是个性格特别的人物,当然与多数人是合不来的,容易招致他人的讨厌与异样的眼光。虽说陶渊明也是一介文人,还是著名的隐士,但毕竟他是任过官职,了解人情世故,其人缘最起码不会差。还有王羲之、孟浩然等人都是高雅的文人。至于那些道士,他们重在修道,和所谓隐士还是有分别的。山林癮最浓重者当推陶渊明,他的田园诗在盛唐时期被推到了极致。但是陶渊明是仕途失败后才选择归隐的,与自发性的隐居不同。那么现今是否还存在隐士?当然有,传闻有一名女子隐居于终南山,还穿着古装。有人喜欢这样,有人喜欢那样,只要不妨碍他人,本无不可。然而,奇怪的是,这个人尽管已经去山野选择了一块地方,并且有住所定居下来,还强辩自己不是隐居,说自己只是热爱大自然的人。之前也有男士选择终南山定居下来,过上简朴而纯真的生活。很难想象,一个人隐居山区内心是多么寂寞,不仅生活起居不方便,而且还得面对无边的寂寥,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在享受独处的极乐时同时也得忍耐常人无法忍受的孤寂与烦闷。

愿世人趁早觉悟,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时间是属于你自己的,没有人能够剥夺,没有你的允许,谁能够强迫你?相信自己,你的天赋可以改变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