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熊氏观点
37068900000004

第4章 《智比诸葛的人才 被历史抹杀的良将 马谡》

在当今,提起马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街亭大败,导致诸葛北伐失败的无能之人,但是真实的马谡非但不是无能之人,相反,他还是一个智比诸葛之高才。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CD县令和越嶲太守。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诸葛亮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可以深受诸葛亮器重,膝足长谈之人觉非等闲之辈。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马谡送行数十里。当时,诸葛亮向马谡问计,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速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归服。”诸葛亮便采纳了马谡的建议。不久,诸葛亮斩杀雍闿,并依照马谡之言赦免孟获,以使南中人心归服,因而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攻城为下,攻心为下。能提出此计就足可见马谡的智慧所在,且当时诸葛亮问计时是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今天请你再一次提出好计划。”由此可见,平时马谡也有给诸葛亮提出很多计划,诸葛亮本就乃智谋之人,能给诸葛亮出策,并且还被诸葛亮所采纳,那他也定是聪明绝世之人。

而马谡被世人所误解,以为他是庸才,皆是因为他街亭的大败。大家对于街亭这个地方可能不是很了解。陇山是横亘在关中平原西部的一座高山,如同从空中鸟瞰,陇西就恰如关中平原地头的一处田垄,故而世人给它起了一个比较贴切的名字——陇山,又因其曲折险峻,盘道六重方可登顶,又名六盘山。

想从关中进入陇西,南北走向的陇山就是一道必须要逾越的屏障,走六重盘道翻越陇山很不现实,所以最佳的行进路线便是千里陇山之中的各处隘口。

相比与其他的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街亭无疑是最为奇葩的一道隘口。陇山巍峨险峻,绵延千里,可偏生到了街亭这儿,好似被生生截断一般,留出一条宽达数里的平坦大道来,于是古往今来,街亭隘口就成为关中通往陇右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这样的地势,也无疑造就了街亭的易攻难守。

蜀建兴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大魏。这是蜀汉历次北伐中最为规模浩大的一次,也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诸葛亮兵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攻自破,只有雍州刺史郭淮死守上邽,拒不投降。

这次北伐震惊四方,魏明帝曹睿赶忙派名将张郃率兵五万驰援陇右。张郃也不辞辛劳,倍道兼程地赶往陇右。

然而从关中进入陇右,最理想的途径就是走街亭官道,张郃也没有选择别的路,五万步骑,以逐星赶月的速度直扑街亭而来。

作为一代智将,诸葛亮自然也认识到街亭的重要性,但兵出祁山之后,蜀军为了攻取陇上诸郡,兵力已然分散,应对张郃的来袭捉襟见肘,就在此时,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主将前去镇守街亭,将这一份最重的担子搁到了马谡的肩上。

马谡打的是遭遇战,他方至魏兵便接踵而来,当时的局势根本就不可能给马谡任何的时间,他只能是仓促应战。当时魏国的援兵多达五万人,而且半数是骑兵,整体力量上要强于蜀军,按照最通俗的做法,就是当道立寨,阻止魏军的攻击,与魏军展开正面的交锋。而马谡采取的则是另一种方法,居高临下,凭险据守。但是街亭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说任何一个领军将领到达这里都会头疼,大多数的隘口都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唯独街亭恰恰相反,是易攻难守,陇山的断崖笔直如削,南北的两处断崖之间至少也有数里的宽度,除了那座与四周孤立无连的土山之外,整个街亭坦荡如坻,这样的地势无疑是对进攻方有利,而不利于防守方。

本来就是魏强蜀弱,让蜀国的步兵同魏国的骑兵展开正面交锋的,是很难有优势和胜算的,只有凭险据守,才可以充分地发挥蜀军山地作战的优势,可以说马谡的策略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结果。因为当时的情况很紧急,蜀军刚则赶到街亭,魏军的大队人马就已经杀来了,时间紧迫,根本就不容许马谡从容地在当道口安营立寨,修筑防御工事,在当时的情况下,凭险而守可以说是最有效的策略了。

甚至的说就算是当道立寨这也是无效的,街亭地势平坦,宽达三四里的隘口想要修筑高垒深堑的防御工事相当地困难,而且防御价值并不太高,在当时挖再深的壕沟,只要魏兵集中力量,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填平。

魏国的骑兵是最强的骑兵,在野战之中,是无法与之争雄抗衡的,任何临时性的防御工事也只能是起短暂的延缓作用,若是马谡以当时的两万步兵和张郃的五万步骑做正面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如果马谡当时就采取当道下寨与魏军硬拼的策略,或许比凭险拒守失败的更快,魏军的骑兵可以轻而易举地碾压而过。

马谡也是足智多谋之辈,这种浅显的道理他又岂会不明白,野战是魏军的强项,山地战则是蜀军的强项,想要扬长避短,就必须抢占制高点,利用地形的优势来阻击魏军,这样才可能会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魏军想要通过街亭的话,就不可能弃土山上的蜀军于不顾,如果一意孤行的话,那么魏军的后勤供应线就暴露在了蜀军的眼前,蜀郡随时可以掐断魏军的后勤供应线,所以张郃到达街亭之后,首要的目标就是攻打土山,彻底地拿下街亭来。

张郃也对土山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但他很快地发现,别说是五万人,就是再多投入一倍的兵力,也很难攻下蜀军防守严密的土山。由此可见,马谡的计谋还是很成功的,但是随后张郃改变了策略,围而不攻,切断了山上蜀军的水源。按理来说,任何人三天不喝水,嗓子就会干得冒烟,战斗力就无法保证,继续缺水下去,只能是干死渴死。但是马谡却并不急,因为当时候正好是春季,春季多雨,只要几天之内下一场雨,那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但是最后的结果为众所知之,马谡败了,无它,天公不作美,本来几天就会下一次的大雨却是连续好几天一直没有到来,导致蜀军没有水喝,马谡被迫下山于魏军大战,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战争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作战总有几分赌博的意思在里面,马谡在街亭战败也只可以说是天意如此了。

虽然街亭之战马谡输了,但马谡的计谋也是没有错误的,甚至是高明的,恐怕就算是诸葛亮亲自前往也无法取得比马谡更好的战绩了吧。总的来说,马谡也是一位智比诸葛的能将,只是因为街亭之战的原因被抹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