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迎接
37004300000018

第18章 童年不再来

按照十几年前的生活标准来计算,我的家庭并不算得上富有,但我的孩童时代却在物质条件不充分的那个年代过得很充实。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没有任何一台电子设备,唯一有的,就是一台信号极差的小黑白电视机。

我的童年,基本上与我在本人的处女作《始与痛,苦与末》中第一章对同名主人公童年的叙述相仿,这里便不再多讲。需要多说几句的,便是我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促成了今天我爱广泛涉猎的性格。我小时候的爱好多的数不胜数,于是我参加了许多兴趣班,可是我的家人却并不乐意,因为那是我的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合起来还不到五百块,而兴趣班的收费价格,无疑是高昂的。

不多的玩具,唯一的一台电视机,和许多奇怪的兴趣班,成了我童年最宝贵的东西。或许也正是物质匮乏的现实刺激了我,现在我的条件逐渐变好,我用的东西也越来越奢侈。一块八块五的电子表变成了如今价值好几百的机械表;削也削不完的铅笔,变成了六百元一支的派克金笔;曾今的小黑白电视成为了今日五十四寸的平板大彩电。我也变得更加爱惜东西,这一点是从我喜欢上动漫并开始收集模玩和手办的时候养成的。

然而,当生活条件改变时,物质就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再也没有和小伙伴们赤脚在河滩上捉河蟹的快乐,再也没有躺在草地上看萤火虫像流星般划过的闲适。我们会因为工作问题渐行渐远。我想新海诚的电影《秒速五厘米》对此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就像周杰伦《稻香》中所唱的那样:“回家吧,回到最初的怀抱。”当我们因为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或与我们应该回到我们留下最真实记忆的小巷深处那幢有两个光溜溜的石凳的老宅里,去寻觅我们最真挚的感情。

我是一个很爱孩子的人,我们我总能从孩子们身上找寻到自己的影子。有时在书房里一边抽烟,一边焦头烂额地写稿子的时候,听到院子里小孩子们的声音,我会下意识地探出头去看一看。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打篮球,或许他还练的不够吧,打得有些差,看着看着,我从他的身上居然看到了自己当年打篮球时的影子,我不禁落泪了。初中之后,我的双手留下了残疾,这使我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练习篮球。很多年过去了,看到这个孩子和我当年刚刚学打篮球时的姿势一模一样时,我心中自然别有一番滋味。虽然一直都没有什么进步,但是却依然那么努力。我肯定,那时,我一定是幸福的。

那时,我们的童年仍然是可以有时间去回味的,在回味它们的时候,我们兴许可是重新拾起童年的记忆。

可是,现在呢?

我们回味童年的机会,已然消失了。

过度繁重的的工作浩浩荡荡的闯入了我们的生活,端午节对我而言是一个记忆犹新的实例。这几年来因为繁重的学业我屡屡错过端午。以前闻到艾叶的香味,我会问奶奶那是什么,她总是一脸慈祥的告诉我,笑盈盈的说:“这就是端午啊!”而现在,我却只能一个人啃着冷硬的粽子,孤独地望向心中幻想的那个真正的家。强大的竞争已经是我们忘却了那些美好,它们一一成为过往,同时,这也剥夺了我们怀念那些美好的权力。

我们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它们成为了真正不再来的童年。

但是同年永远存在于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那些美好并未消逝,只是想玻璃珠那样碎了,需要我们去把他们重新拼凑起来。就像最后,在《秒速五厘米》中,贵树和明理不约而同地回到小镇,虽然只是短短的擦肩而过,但一瞬间的美好,将化作那根导线,点亮在我们去寻找那些美好的路上,那盏永远明亮的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