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鬼笛传奇
36604000000003

第3章 震惊世界的发现

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终于退去了。辽阔的贾湖湖面重新又蕩起了清澈的涟漪。

从贾湖村通往舞阳县城的柏油路两旁,由一排排钻天杨组成的绿色走廊在夏日骄阳的沐浴下,显得格外青绿。

公路上,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急匆匆向贾湖村奔去。

这个中年男人不是别人,正是舞阳县文化馆馆长朱帜同志。

昨天,他接到一个陌生人打给他的电话,告诉他说:“贾湖村在重修护庄堤坝挖土时,发现了很多古代文物。老百姓不知道这些文物的重要和珍贵,有的就随便仍掉了,很可惜。希望县文化馆能派人来村里调查一下,看一下这些文物的年代和价值……”

朱馆长表扬了来电人爱护国家文物的精神,并寻问对方是谁。对方答道:“我是谁并不重要。您敢快派人来调查地下的文物更重要。”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朱馆长下意识地想着:陌生人报告的贾湖文物,到底是什么呢?

朱帜风风火火骑着自行车径直进了村部大院。村委值班的年经的团支部书记贾玉莲,笑容可掬地迎接了他:“欢迎欢迎,是什么风把朱馆长吹来了呀?”随后就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团支书贾玉莲和朱馆长很熟。因为,早在她刚从高中毕业时,朱馆长就曾在贾湖的田野里考察和寻找过一些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从那时起他们就相识了。

“我今天来你们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们村部昨天下午是不是有人给县文化馆打过一个电话呀?贾玉莲同志。”

“是的。”团支书贾玉莲汇报说:“昨天下午是村小学的教师贾建华老师给文化馆打过一个电话。”

“哦。是建华呀。这个小鬼,昨天还不告诉我名字。原来是我们县文化馆培养的业余文物保护宣传员呀。我这就去找他聊聊。”

原来,自从那年朱帜从贾湖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斧之后,就在贾湖小学培养了贾建华老师作为县文化馆业余文物保护宣传员。

朱帜撂下自行车,急忙转身去村小学找贾建华。

贾湖村小学。座落在村中央一块高地上。

两排洪水过后建起的简陋的青砖瓦房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

一间音乐教室里传出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

朱帜走进学校大门,刚好碰到正在操场给学生上体育课的老师贾建华。

“贾老师!”朱帜离贾建华还有好远,便迫不及待地亮开了大噪门。

贾建华回头一望,见是县文化馆朱馆长,便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是朱馆长呀。我就知道您很快就会来找我。果然是这样,哈哈。”

“你这小鬼。昨天也不告诉我你是谁,报告完情况就挂了电话。让我猜了好半天。”

“还能有谁会这样把地下文物放在心上?当然是我啦!不告诉你,是想让您快点来我村调查。”贾建华和朱馆长一路说着,一路朝学校办公室走去。

进了办公室,朱馆长坐在了硬木沙发上,贾建华为朱馆长沏了茶。然后转身走进里间,从里间拿出了一个档案袋,从袋子里掏出一支残缺的骨笛和两件龟甲一样的东西,递到朱帜面前。

“朱馆长看看,这就是昨天我从护庄堤筑堤工地上捡来的文物,这上面好象还有契刻符号和甲骨文呢。”

朱帜接过贾建华递给他的几片文物,从兜里掏出放大镜仔细端祥着,如获至宝。

他知道,骨笛和甲骨文能在贾湖发现,那可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绝对是一件重写历史的重大事件。

骨笛绝少发现。而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所识别,之后在安阳殷墟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有十几万片。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个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古代巫师占卜决定族人渔捞、狩猎、征伐、农业诸多事情吉凶而用的龟甲。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宝贵资料。

朱馆长小心翼翼地把几片文物重新放进档案袋中,对贾建华说:“你保存的这几片文物非常珍贵。我下午就直接把它送到省文物部门进行C14同位素测定,看一看这些兽骨距今有多少年了,然后向省文物保护单位申请下一步的文物保护性发掘方案。”

贾建华说:“太好了!如果省里能批准在我们这里进行文物保护性发掘,那我们贾湖村可真的要出大名了。”他兴奋地给朱帜续了一杯茶水,接着说:“昨天我们村小学五六年级师生去参加村里的筑堤义务劳动,在取土时发现了这些文物。听在现场劳动的农民们说,他们在灾后重建盖房挖土时,经常会挖到一些简陋的盆盆罐罐和稀奇古怪的石头和骨头。”

朱帜若有所思地说:“根据《信息论》的观点,子系统往往能会反映出母系统中的大量信息。你们贾湖村发现的这些盆盆罐罐和石头骨头等文物,反映了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古人类频繁活动的场所。今后随着我们对贾湖村更详细的考古观注,我们也许会有更大更惊人的发现。初步判定,这里起码是一处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不多说了。下午我就启程到省城对你提供的文物进行C14同位素测年。回来后我们再详谈。”

朱帜馆长急匆匆地走了,一如他急匆匆的来。

省文物鉴定部门很快对朱帜提供的文物样品进行了C14同位素测年鉴定,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刻有符号的骨笛和龟甲距今已有8000~9000年了。

这一消息象平地一声春雷,引爆了贾湖村,引爆了舞阳县,引起了中国和世界考古界的注意。

于是,省有关领导从大学和科研机构调派了一批专业考古工作者,组成贾湖考古发掘工作队,开赴贾湖,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工作队队长是一名戴着金丝眼镜,个子不高却著作等身的对考古颇有研究的年轻的许文博教授。他身强力健、谈吐高雅、穿着时髦、长相英俊,工作起来象个狂人。

田野中,用简易帐棚搭起的工棚就矗立农民的田地里。几十号人白天工作,晚上休息。短短几天工夫,收获颇丰。

一支支骨笛,一件件石器,一个个陶罐,一片片饰件,一处处作坊遗址……陆续被挖掘出来。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一个颇具规模的远古墓葬群逐渐显露出端倪。

一座座墓葬,一具具骸骨,在考古人员精心处理下披露了8000年前人类的诸多信息。

夕阳西下。紧张而忙碌的一天工作结束了。许文博队长和工作队员们吃完工作餐,便都开始上床休息。大家都知道养足了精神,明天才好继续工作。

夜深了,人静了。一道闪电在空中划过。雷声也从南山方向朝贾湖村滚滚而来。

顷刻间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考古工地的临时工棚内突然出现了诡异一幕。

正在熟睡的许文博教授,仿佛被诡异的灵魂附体,忽然从床上翻身坐起,嘴里念念有词,继而鞋也不穿,光脚跳到地上,手舞足蹈,嘴里吹着一种悦耳而美妙的口哨。

其他工作队员莫名奇妙地从梦中惊醒,睡眼惺忪地望着许教授。也许是被许教授那神秘而奇妙口哨声所召唤,也许是被许文博教授漂亮的舞步所感染,考古队员们一个个相继跳下床来,相继加入到这诡异的手舞足蹈的夜惊场面之中。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多维的世界。8000年前生活在贾湖这片土地上的先祖英灵,突然被雷声惊醒,他们附体于考古队员们的身体重新复活。

附体于许文博教授的,正是白天考古时发现的那具身高185公分的原始人部落首领“贾鹤”的灵魂。我们姑且把他叫作“贾鹤”吧。因为,在他的骸骨旁,发现了随葬象牙雕板、龟甲和大量绿松石串饰,以及用仙鹤尺骨制作的精美的七孔骨笛和精致的骨质宝剑。许教授研究后曾初步认为,这些精美的饰件,只有首领才能够佩戴,更重要的是七孔骨笛的出土,也许可以证明这个叫做“贾鹤”的首领,很可能是中华“宫商”音乐和“七声”音阶的鼻祖。

夜惊的人,据说心里是清醒的。考古工作队的队员们一阵狂欢过后,一个个又重新回到床上倒头睡去。唯有许文博教授,狂舞醒来之后久久不能入睡。天将亮时,雷停了,雨住了。许教授鬼使神差般地走到了工作间那些挖掘出的文物旁,陷入了沉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