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乡村轶事
36525900000050

第50章 又是一年“双抢”时

又是一年“双抢”时

小暑季节,水稻成熟。田野里,满目金黄稻浪滚滚,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田野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今年的“双抢”拉开帷幕,农人为了一年的收获,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

有关“双抢”,在我心里留下了太多深刻的记忆。

我是农家子弟,老家是一个人少地多的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妹妹念小学,家里6口人分到10亩责任田,是全家的收入来源。那时候的暑假,我们兄妹每年都要参加“双抢”大会战。大人干的是重活,小孩一般都是捡送“禾把”、薅秧和放牛。

“双抢”就是早稻抢收和晚稻抢种,要在大暑到立秋这段高温时间里完成抢种抢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误了季节就影响收成,是农村非常重视的季节,大家都会为“双抢”早早做好一切准备,男女老少齐上阵,全家人分工有序,起早贪黑地抢时间赶进度。记得一向受宠的妹妹有一次在这样的时间耍小性子不想干活,受到父母严厉责罚,乖乖地跟着大家下田劳作。

全家人下到地里用镰刀将水稻割成一个个小“禾把”,割完后满地都是排列有序的“禾把”,大人上打谷机脱粒,孩子就捡“禾把”往大人投送,母亲在脱粒机后面将稻谷清理稻杆杂草装箩筐;父亲是个棒劳力,随时要挑起150多斤的谷担往家里运送晾晒;奶奶在家做家务晾稻谷;爷爷是个庄稼老把式,件件农活拿得起放得下,是家里的主心骨,农事在他的安排下忙而有序,爷爷负责耕田施肥。耕牛和农具在他手中应付自如,一块3亩多的水田让他耕得平平整整。为插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插秧也是很辛苦的活,考验的是腰力,父母和爷爷都是能手,三个人一天可以插3亩地。我们兄妹就负责薅秧和运送,有时候实在太累或太热了,就喝口水擦把汗小憩一下继续干。那几年,捡“禾把”和薅秧放牛基本上是我们兄妹完成的,为配合“双抢”起到了重要作用。

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脱粒机吱吱呀呀的吟唱声和吆喝耕牛的声音响成一片,热闹非凡,人们在骄阳似火的天气里挥汗如雨,忙得不亦乐乎。

大多数人一般都可以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繁重的“双抢”任务,让金黄色的田野披上绿装,一些缺劳力的人家会得到大家的热心帮助,这段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几乎让人累脱一层皮。

“双抢”结束,一年的收获基本上确定下来,人们感到轻松舒坦,都会好好休息几天,吃喝几顿恢复体力,心里感到无比充实而快乐。

后来这个情况慢慢改变,直播代替了插秧,机械操作进入田间地头,耕田机收割机大大减轻了繁重劳动强度,生产力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现在,很多家庭种几十亩地也不在话下。

“双抢”季节,我的心又飞到了家乡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