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乡村轶事
36525900000002

第2章 乡村轶事系列篇之二:太香婆婆

乡村轶事续篇:太香婆婆

老家那个村庄叫中庄村,是个大村落,有300多户人家几百口人,现在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很多人在城里买房居家,50岁以上的劳力在家务农,村里人都很勤劳,农闲时到县城建筑工地做工有每天有100到200元的收入,很多人从事家禽家畜养殖收入也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中庄村是远近有名的养殖村。

这里我要说的是我和一个叫太香婆婆的老人以及他们儿女的故事。

村里有个太香婆婆,今年80多岁了,是个和蔼慈祥心地善良的可敬老人,60几岁时丈夫就去世了,和我母亲年龄相仿,有二男三女五个儿女,都已成家。太香婆年轻时是个勤劳能干很能吃苦的农村妇女,家务农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就算是田间扶犁打耙男人做的活计她也一样拿得下,30几岁时在水利工地上连挑几十担土不带气喘的,其他妇女早就累趴下了,一般的男劳力都甘拜下风,她也以勤劳能干成了村里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太香婆做得一手好豆腐,做出的豆腐质地上乘口感甜嫩很受欢迎,我很喜欢吃。农事劳作之余她就做豆腐挑着到周围村子里走村上户叫卖,以此赚钱补贴家用。这是很辛苦的活,以前没有电动磨浆机时,每天磨豆子磨到很晚,第二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做豆腐,天刚蒙蒙亮,村里就会传来她那清亮悠长的声音“卖——豆腐——卖——豆腐——。”人们就会拿着盆碟之类的盛器出来买豆腐,我经常是第一个跑出来的,也是最受她优待的人,是吃着她的豆腐长大的。村里有一些家境拮据的人会得到太香婆份量上的照顾,虽然只是多得一点豆腐,却温暖了人心,在村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她的豆腐生意往往是供不应求,邻村也有卖豆腐的,生意都做不过她。

后来由于岁数大了,就没有再做了,几个儿女都嫌这个生意太辛苦,手艺没有传承下来。

我和太香婆两家关系很好,我和她几个儿女象兄弟姐妹一样。太香婆对我很疼爱象自己的儿子一样,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有我一份,今天一把盐水豆,明天一捧熟花生,几乎享受了她儿女一样的待遇,我父母总打趣说要把我送给她做儿子。那时候我们两家境况差不多。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过得很困难,太香婆家的豆腐脑成了我垂涎向往的食品,不懂事的我经常天不亮就往她家跑,太香婆对我毫不吝啬,总是那么笑眯眯的取出一只碗,盛上豆腐脑后放上一勺甘蔗红砂糖,鲜嫩的豆腐脑配上红糖香味是那么诱人早已让我垂涎三尺了,呼啦呼啦几口就吸到肚子里了,又眼巴巴地望锅里瞧,这时,父亲或母亲就会赶来,我就会受到训斥甚至肉体责罚,太香婆自然会极力调解袒护,我知道她把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搬到城里后,老人家成了我最牵挂的人,工作之余我经常会打电话问候老人让她保重身体,每次我回村时,虽然老人会极力拒绝但我仍然会用大量的钱物象对自己的母亲一样孝敬老人。

有一次回村时,得知她和大儿子之间出了一点状况。

老人的大儿子从小性情孤僻,脾性有点尖刻,不是很好相处,取了个媳妇也是比较强悍的女人,长期以来老人和大儿子夫妻有了龃龉难以相处,相反,二儿子夫妻都很温和孝顺,老人就搬到二儿子家住。她身子骨还比较硬朗,就就力所能及地帮二儿子看孩子做起了家务,二儿子夫妻减轻了很多负担得以腾出手来做生意,大儿子夫妻就不乐意了。

按当地风俗,平时,老人的三个女儿以及外甥外甥女逢年过节都会有钱物上的孝敬,再加上我每年孝敬老人,生活上还是过得去的,老人对两个儿子的赡养方面要求就不怎么高了,每人每年500元钱和300斤稻谷,加起来不到1000元,这样的赡养条件在村里都不算高,问题是大儿子夫妇认为现在老人给二儿子做家务等于给他们创造了财富,老人的劳动远远超过了赡养费用,这样二儿子不但没有赡养老人,反而得到了老人的好处。

兄弟不睦,大儿子夫妇气不顺了,尤其是大儿媳闹得很凶,要老人停止做家务独享清闲,否则不负担赡养钱物。很多亲戚朋友和村干部上门调解做工作,都无济于事,这就有点过分了。

我想了一下,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母亲七八十岁高龄,作于儿女,尽到自己的赡养义务这是无条件的,至于老人想怎么做是她的自由和权利,儿女以任何理由在赡养问题上为难老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至于老人疏远大儿子亲近小儿子,这是孝道问题,就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亲情是不会打折扣的,你付出一分就收获一分。

我当即自告奋勇地上门做劝导工作,虽然老人大儿子脾气有点倔,我但和我处得象兄弟一般,每次相见我都请他们兄弟吃饭分外亲切经常会有往来。我做思想工作的水平向来就不错,向他们摆法理讲亲情,经过好一番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再加上夫妻俩对我很敬重,慢慢都想通了,从此没有再为难老人,母子婆媳关系都得到极大的改善。

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村里有一些老人不同程度的受到儿子媳妇的责难,老人们为了家庭和睦都是选择隐忍没有找政府维权,很多人对老人做法都让人看不下去了。

可以说,我虽然住在外地,在村里还是有着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的,多年来乐于助人处事公正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在村民中是个“人物”。处理好了太香婆母子事件之后,接着又摆平了几件类似的婆媳不睦现象和其他一些家庭矛盾,一时间成了村里正能量代言人。

勤劳善良的太香婆渐渐老去,每次我面对老人家一次比一次苍老的面容都会心酸不已而落泪,我多么希望老人家能健康长寿啊!

这天我在外出差,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太香婆85岁寿终正寝,我是多么想尽快赶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啊,人在几千里外,手中的事情实在放不下,只能遥望家乡方向,心情沉重地默默鞠躬致哀!

半个月后,我来到亲人墓地献上花圈,已是满面泪水泣不成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