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乡村轶事
36525900000001

第1章 乡村轶事

乡村轶事

我在大都市居家工作,老家是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偏僻农村,从小在那里长大,乡下还有一些本家叔伯和堂兄弟姐妹。

离开老家有20多年了,每年我都会驱车回去探亲。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新农村建设搞得红红火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改变,乡亲们总是那么淳朴热情,每年回乡我都会很开心。

长期接触都市文明的我处在他们之间,在感受乡风淳朴的同时,也有一些难合时宜不和谐的音符。当今农村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有的令人触目惊心震惊不已,这些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东西让我感到惊讶和不解,难以适应。有这么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风水先生

村里有个叫周浩的村民,是我的远房本家,夫妻俩和一双儿女四口人。以前供孩子读书家境不是很富裕,在一间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里住了几十年,熬到儿女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条件才逐渐好转。夫妻俩在村口建了一栋两层新楼房欢欢喜喜入住,不料两年后,周浩身体渐渐感到不适,头脑经常疼痛昏眩,症状越来越严重,到医院检查出是一种恶性脑瘤,而且到了晚期。这可真是祸从天降,儿女闻讯从外地赶回,全家人以泪洗面一片愁云惨雾。

55岁的周浩最终因绝症不治身亡。

一年之后,周浩的妻子又患上了难缠的肾病,到很多大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太好,最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为母亲请了一个保姆长期照顾她。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让家人身心受到沉重摧残,苦不堪言。很多人想来想去感就到不对劲,自然就怀疑到房子的风水问题。周浩的妻子请来了一个风水先生。

这是一个远近有名的风水先生,在十里八村很吃香,几乎一年四季几乎都忙不过来。除了看风水还会辟邪驱鬼看怪病,很多孩子受了惊吓家长就认为是中了邪宁可不去医院找风水师画符驱邪。村民们对这样的风水师是奉若神明,风水师红包拿到手软,在当今农村很有市场。这次是请了几次好不容易才请到的。我有机会看到了风水先生辟邪驱鬼的场面,也算是开了眼界。

像一些电视里的镜头一样,风水先生在堂前焚香祷告,口中念念有词搞得有模有样,好似进入了仙境与神鬼对话,最后挥舞木剑左劈又砍开始所谓的作法,我心里感到好笑又不敢出声。一番折腾之后,风水先生像是从梦幻中苏醒一样,装腔作势地告诉周浩一家人说,新房确实有大问题,因为房门正当村口,南方一股凶煞之气直冲门庭,所以房主必然遭灾遇难。

一家人脸色铁青,惊骇异常。人们惊问有没有什么破解办法,风水先生摇头叹息说,房子建错了地方,已成一座凶宅不能再住了,除了搬迁别无他法。说完后接过一个厚实的红包神情满意地离去。

入住才两年的新房成了凶宅,匪夷所思,我觉得这是风水先生故弄玄虚危言耸听,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周浩夫妻生病真的与凶宅有关还是巧合,令人疑虑重重。但是人们好像根本不加怀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成了大众心态。

周浩的妻子搬回老屋居住,从此对新房患上了恐惧症,偶尔从新居路过就感到阴森恐怖心惊肉跳,这种折磨几乎让她精神崩溃,一怒之下作出了一个震惊乡里的决定,她叫来了一辆铲车,一阵稀里哗啦之后,新居成了一堆废墟......

这件事影响深远,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很多运气不顺的村民都自然地与房子风水联系在一起,这个在门前起了一堵墙抵挡凶煞气,那个在门楣上悬一面镜子驱鬼辟邪。其中一个填塘建房的人想起以前水塘里有洗澡溺亡者,宅基地不吉利使自己时运不济,十多万多建起来的房子贱价两万卖给了村里一个单身汉。

(二)赌风盛行

村里大多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平时村里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一到年关的时候人们纷纷回家过年,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忙碌一年的人们喜欢在节日里尽情娱乐放松一下,打麻将赌博就成了他们最刺激的娱乐方式,腊月正月里,到处是打麻将玩牌九的声音响成一片,赌桌上围得密密匝匝比看戏都热闹,男女老少手痒痒了上都会押上几把。正常娱乐小赌怡情也说得过去,一些年轻气盛一上场往往就没了节制,在赌桌上斗起了豪气,几百几千地往上甩,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一个个好像是大款似的。赌场容易乱性冲动图一时之快。我看到几个打扮时髦的后生,一场下来输赢都在七八千甚至几万元,桌上大摞大摞的钞票转来转去眼都花了,看得我心里直发怵。

有很多好赌成性的人全年的血汗工资在赌桌了打了水漂,红了眼到处筹借赌资。有的人年年赌年年输,年年输年年赌,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连车票钱都输了,于是这个时候村里就会发生多起盗窃事件,一个刚结婚新娘子上厕所离开房间几分钟金银首饰就不翼而飞,有一户人家的耕牛也被撬门盗走。首饰被盗者虽有明确的线索但没有直接证据没有查出结果,耕牛盗窃者——一个春节期间狂输三万的打工仔已经到了看守所里。

(三)跟风攀比

去年我在村里住了5天,竟然赶上了两趟红白喜事的宴会,送礼一次400两次花了800,这还是一般的数字,我看到有人送600到1000。堂兄告诉我,喝喜酒大家都是这么送礼,用在这方面的开销每年达到八千到一万,送少了面子上就过不去,有些不宽裕的人家在这种场面上也得打肿脸充胖子,苦不堪言。设宴送礼之风呈愈演愈烈之势。办喜事的人也不容易,当今农村娶一个媳妇没有二三十万下不来,办一场丧事至少也得三万多。我有一个堂叔,上半年娶了一个儿媳妇,积蓄全花光还拉下好几万外债,没等他喘过气来,下半年两个老人相继去世。得,还得打肿脸充胖子借钱办事。一年三趟婚丧喜事下来,拉下了十多万的饥荒。

每次回家都感慨良多,农村物质文明在快速推进,精神文明方面却却明显滞后,如何提升农民精神素质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从心里衷心祝愿家乡能尽早革除积重难返的陈规陋习,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家乡的山山水水,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