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79

第79章 三皇逊位

不提明治的yy,因为在黄帝纪年4585年(公元1888年),发生了几件大事,令世界上其他事件黯然失色。

最重要的几件事就是唐宋明三国三位皇帝以年事已高为由,实行内禅,传位三位太子。事前三位皇帝分别与内阁、太子做了多次沟通,内阁按例进行了挽留,但皇帝退位之意甚坚,也就只好同意。实际上三位皇帝互相沟通时,认为三位太子虽然智力、能力远超常人(脑域加大开发,身体经过强化,当然出众,只是皇帝和他们自己不知),但在十国伐美时,作为师级指挥官参加了作战,此后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攻击性,需要用皇位进行约束。

果然,三位太子对于即将成为皇帝非常不感冒。唐国太子傅哲认为,父皇春秋正盛,需要继续在位,好满足自己征战全球、建立不朽功业的愿望,一旦继位,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傅哲对于叔王(傅士勤)伐美的功业极为羡慕,认为自己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建立类似的功业应该问题不大。但需要时间,伐美战争结束后,太子积功晋升中将,如果没有战争,大致需要5-8年才能晋升上将,那样才有领兵出征的机会,所以他认为父皇至少需要在位10年以上,反正父皇的身体很好,活到百岁问题不大(也是经过强化,寿命自然会很长)。他的小九九被正丰皇帝识破后一顿训斥,认为作为已过40岁的成年人,应该负担起领导国家的重任,而不是想着打打杀杀,应该把建立功业的机会留给后辈,自己老父已经在位超过40年,不思让老父颐养天年,可谓不孝。这话说的很重,傅哲只好跪地请罪,不情不愿的任父皇安排内禅事宜。

明国太子李明认为,盘踞北亚的俄罗斯还需要继续削弱,到时明国作为主力,自己如果军衔到了,肯定是领兵主帅,到时肯定可以建立不次于鲁王、叔王、秦王伐美的功业,建立大功后再继位也不迟。裕德皇帝认为,华夏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移民填充北美,而不是想着继续开疆拓土,反正那些土地放在那里也跑不掉,早晚是华夏的囊中之物,所以十年内华夏不会主动挑起战争,难道你这个不孝子忍心再让老父继续操劳十年以上,再说我华夏名将辈出,你怎么知道主帅的位置能够轮到你小子头上,需要华夏国家联席会议决定。再说鲁王、秦王还有你叔王是因缘时会,才获得了领兵伐美的机会,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自大和无脑造成了这个机会。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傻,不会再有人主动挑战华夏,给华夏修理他们的机会了。反正朕意已决,你就老老实实的等着内禅吧,说到这里,李明只好诺诺而退。

宋国太子对于自己父皇内禅给自己极为不爽,如果成果,那么他就一点没有领兵驰骋疆场的机会了。为了让自己的父皇继续在位,他给自己的两位叔王秦王林平和、韩王林平云发去密电,请二位叔王劝说自己父皇改变主意。不出所料,已经得知自己大哥真实意图的两位国王把即将上任的宋国皇帝训斥了一顿,二人认为,林翼已经年过40,是时候结果领导宋国的重任了,而不是仅仅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的领兵将领,这不是一位大国继承人的成熟想法。凤和皇帝对于太子的私下串联异常恼怒,召进宫内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说你小子能耐啊,为了满足自己领兵厮杀的愿望,竟然把领导国家的大任放到一边,看来朕的想法是正确的,需要用这个更重要的位置来限制你的自由,而不是想着上战场。看看你的那两位皇兄多么懂事(傅哲和李明),老父一说,就乖乖听命,没有你这么多的妖蛾子,朕怎么生出你这个不孝子呢,气死朕了。虽然知道自己父皇的话不尽不实,但此时的林翼已经毫无办法,只得领命。

海外华夏诸国对于三个大国的皇帝更替是乐观其成,认为三位皇帝已经功业盖世,不再需要更大的功业来证明自己的英明了,现在传位正当其时。曹王傅科、陈王傅论、蜀王林飞、凉王李良、辽王李光、薛王傅言、越王林永、蔡王林越、管王李强、霍王林坦、郜王林睿、滕王傅云、沈王傅明、雍王李智纷纷给三位即将继位的太子哥哥发来恭贺电报,表示哥哥即将继位皇帝可喜可贺,将来如果有不开眼的国家挑战华夏,哥哥们作为皇帝不可轻出,小弟的国家较小,事务不多,到时可以代兄出征,定不会为哥哥们丢脸。三位不爽的太子接电后,分别把这些一点不为自己考虑的弟弟们去电骂了一顿,算是稍解郁闷。

满清满人权贵也对三国太子推辞皇位的举动跌破了一地眼镜,要知道作为一个野蛮的种族入主中原,每次皇位更替都是血淋林的,父子、兄弟放开亲情,争斗不休,就是为了坐上那个位置。现在三国太子的反应颠覆了他们的三观,原来正宗的华夏已经这么文明,这么高端,为了一个皇位,没有厮杀,没有争斗,看来真的与我族不同,怪不得把我们看成野蛮人。

欧洲国家的反应分成两派,一派是在新欧罗巴有新领地的国家,他们认为三国太子的推辞是真正文明的体现,足以作为各国君主更换的典范;另一派是在西欧罗巴有领地的国家,这些国家原先基本都有称霸世界的雄心,但三国的出现基本打破了他们的幻想,本想三国在皇位更替的时候如果爆发内乱就太美妙了,那样说不定可以火中取栗,得些好处,但现在这么和谐,令他们大为不爽,只好酸溜溜的表示恭贺。

西俄、以色列、哲国对于三位太子在继位前的退让大为赞赏,认为体现出了华夏的高贵和文明,还不忘把欧洲国家笑话一把。认为欧洲历史上出现众多的继承人战争说明西方文明还不成熟,要赶上华夏的文明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好我们现在积极融入华夏,彻底与欧美文明分道扬镳,是走向文明的正确之路,气得欧洲国家大骂马屁精。

黄帝纪年4585年(公元1888年),唐国正丰38年,7月,正丰皇帝傅士茂下诏内禅,诏书用文言文书写,大意是:朕当这个皇帝很久了,现在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决定禅位给太子傅哲。朕当皇帝时,以族人和世界和平为重,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勉力而为,幸好没有什么大错。太子已经成年,历练已久,可以继位,希望群臣及国民像支持朕一样支持太子。也希望太子善待群臣及国民,以世界和平为念,交好各国,造福世界。

内阁按例三次挽留,太子按例三次推辞,皆不准。8月8日,正式在新筑好的禅位坛傅士茂将皇位传给太子傅哲,当日傅哲继位为帝,立傅祥胤为太子。经群臣商议,改元平成,为正丰皇帝上尊号为:继天体道至德诚功天帝。

黄帝纪年4585年(公元1888年),明国裕德41年,7月,裕德皇帝李青平下诏禅位,同样这个诏书也是用文言文书写,内容是:朕登基41年,赖列祖列宗保佑,一直国事顺遂,群臣功不可没。在位期间,没有大的功绩,侥天之幸,明国与世界建立起联系,正式融入世界。在同族之国的协助下,挽救了众多族人性命,这是朕最欣慰之事。希望太子继位后,交好同族之国,每事以同族为念,与其他各国和睦相处,推动世界进步。

与唐国的程序一样,内阁、太子也是挽留、推辞了三次,不准后筑坛禅位。8月16日,李明正式即位明国皇帝,立李令哲为太子,改元建兴,为裕德皇帝上尊号为:钦天统圣敬文仁武皇帝。

黄帝纪年4585年(公元1888年),宋国凤和37年,8月28日,宋国也走完了下诏禅位、挽留、推辞、筑坛、禅位的程序,太子林翼正式即皇帝位,立林毅夫为太子,改元丰源,为裕德皇帝上尊号为:至行纯德建极圣功皇帝。

当年9月,在轩辕群岛举行的第五届华夏国家联席会议上,经过一年的检验(主要是各国派出人员深入民间,实地考察国民的语言掌握程度以及对于华夏的认同度),与会各国代表一致认为:朝鲜除去老年人外,壮年之下国民均能熟练掌握汉语,且国民对于华夏的认同感极高,由于与华夏割离已久形成的疏离感已不存在,可以给予朝鲜华夏国家地位。虽然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但一日不正式宣布,一日不是华夏国家,现在终于被认同,让亲自与会的朝鲜国王李熙喜极而涕,各国代表也是纷纷道贺。李熙表示,希望在中原满人下台后,以合适的机会并入华夏,成为华夏一省,希望各国允许。主持会议的宋国礼部尚书钱宣同表示欢迎,表态将会向国内汇报后会给朝鲜王室一个妥善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