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41

第41章 和平时期2

“还有实封之地?怎么可能?三国怎能行此下策?”奕奇道。

“三国的亲王实封之地不在国内,在于新的占领地。在我大清平叛的三王将是第一批可能得实封之地的亲王。不过在三国新得土地达到他们期望之前,是不会实封的。三国计划最起码将来的土地面积不会小于我大清,最起码应该差不多,此后才是给亲王的封地,给亲王封地之后,将为独立国家,不是从属。三国中看来明国将是第一个可能达到他的期望国土的,第一个封国的应该是明国郑王李青安,也得在十年以后,因为其国内现在百姓严重不足,移民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世铎给几人分析道。

奕听的悠然神往,作为一国统治者来说,开疆拓土总是青史留名的美事,但他也清楚,给亲王实封之地满清是轮不到了,只能羡慕一下。不过也好,三国与西夷争锋,总好过把目光放在满清身上。

几位亲王饮酒的时候,奕譞抱怨说,急急忙忙的把他召回,耽误了多少好事,再过去不知还有无机会,被奕一顿训斥,也就不言,暗自盘算着怎么也得在年后争取再去唐国,看着大把赚钱的机会赚不到真是令人难受。

整个黄帝纪年4565年(公元1868年)里,世界各地风平浪静,三国继续移民大业,充实着自己的国土和新占领地。还在除了国民和新移民外,还有数量不少的回回青壮、俄罗斯青壮可用,为三国的国内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安置移民、新领土的开发陡然加快。

春节过后,心里长草的三王以需要继续游历三国、学习治国之道为由,继续前往三国(当然不能说是为了赚钱了,那也太难听了),与之同行的还有其他满人权贵以及汉人商贾、驻三国别院的官员家属(也不能不让人家赚钱呀),以及继续派往三国的士人、武举、留学幼童(三位别院尚书屡次上书,要求继续加大留学规模)。

俄罗斯在被斩断了伸往东方的爪子后,又把目光放在了欧洲,尤其是巴尔干,小动作不断,一时间欧洲暗流涌动。看到两个欧洲大陆强国法兰西、俄罗斯吃了大亏,令普鲁士国王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雄心大起(三国再厉害也不会跑到欧洲腹地与自己为难),看到最主要的对手刚刚被人敲了一闷棍,德意志邦联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雄心,他更希望的是建立德意志帝国。但威廉清楚欧洲各国对于德意志统一的戒心,最为反对的肯定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所以需要解决他,不过解决他需要更多的准备。

自从与三国建交后,雄心勃勃的威廉一世与雄才大略的首相俾斯麦在明了三国的实力后,立时发出了与三国加深关系的信号,幸运的是,得到了三国积极的回应,让君臣二人大为兴奋。在与三国接触时发现,三国对于普鲁士一统德意志的雄心大为赞扬,并且计划大力支持,普奥战争中的军火交易仅是试水,就让普鲁士大为满意。所以首相俾斯麦于黄帝纪年4564年(公元1867年)七月间对三国进行了秘密访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在协议中,俾斯麦计划为普鲁士军队全面换装三国的装备,虽然买不到三国的制式装备有点遗憾,但是三国外销的武器已经远远超出欧洲的水平(包括普鲁士自己),并且三国承诺在这批订单完成后,将向普鲁士转让军工技术,更是超出了俾斯麦的预期。

另外,三国将为普鲁士培训不下于1万名普鲁士中低级军官,还为近千名高级军官提供交流的机会(也是培训,三国为了普鲁士的面子,改为交流的名义),装备交货、军官培训的时间均截止到黄帝纪年4566年(公元1869年)底,可以满足普鲁士的时间节点要求。

虽然是秘密外交,但要一点风声传不过来也是不现实的,俾斯麦秘访三国2个月后,拿破仑三世已经知道了三国与普鲁士秘密协议的大致细节(其实就是三国自己透漏出去的),通过驻三国大使提出了与三国进一步加强关系以及正式会谈的请求(宋法条约签订后,法兰西就已与三国建交),得到了允许。

黄帝纪年4565年(公元1868年)三月,法兰西第二帝国“副皇帝”国务总理欧仁?鲁埃、军事大臣A.J.圣阿尔诺正式访问三国,顺序是宋国、唐国、明国。虽然与宋国做过了一场,但毕竟是打的交道多不是?为了表达诚意,欧仁?鲁埃带了大批的订单,包括唐国的锦缎、茶叶、御酒,明国的首饰、咖啡、钻石,宋国的化妆品、保健品、宝石等奢侈品就达到了3亿金法郎(好歹此时法兰西第二帝国也是世界第二殖民大国,从世界各地掠夺的财富不少,才有这个底气,比宅在欧洲,只会买枪买炮的普鲁士人有钱的太多了),引起了三国皇帝及内阁的一致赞扬。得到消息的普鲁士大为紧张,赶紧电令驻三国大使,令其拜访三国礼部,询问是否三国对欧政策有变,三国礼部的回答是三国支持普鲁士的立场不变,对法以贸易为主,对普以军事支持为主,才让威廉一世与俾斯麦放下心来。

法兰西派遣如此高规格使者到来,当然不是仅仅为了买一大批奢侈品回去,虽然这些奢侈品对于国内是刚性需求,运回也能赚一大笔钱,但这不是政治家的目的。在封闭的会谈中,总理欧仁?鲁埃和军事大臣A.J.圣阿尔诺提出了加强军事交流、引进装备的要求,三国也未反对,但也同时指出,三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华夏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二人为首的法国使团暗地里撇嘴,打赢别人就爱好和平了,每占一地就驱逐原住民也是爱好和平?我呸!),三国出售武器仅为购买国保卫自己国家使用,没有助其扩张的心思(真正攻击性的先进武器你们也不卖,二人继续吐槽),虽然心里腻歪,但二人也只能点头称是,顺着他们的话说。

既然三国出售武器仅为购买国保卫自己国家使用,那么法兰西帝国购买一批保家卫国的武器应该也没有问题吧?那当然没有问题,对面的宋国礼部尚书钱运昌、唐驻宋别院尚书文钦夏(字子华)、明驻宋别院尚书秦玄同(字文兴)很痛快的回应,接着三人分别拿出了各自国家的武器出口名录,均是厚厚的一本。三国的武器出口名录内容详尽,图文并茂,武器性能、参数、价格(分为离岸价、到岸价两种(根据不同地点稍有区别)),看的法国使团等人眼花缭乱。虽然对面的华夏人(现在欧洲对三国的统一称呼,至于清国,那还是清国人,以示区别)有趁人之危之嫌,但也不得不说,人家准备的就是周全,为客户考虑的就是周到。

军事大臣A.J.圣阿尔诺看完这些名录不淡定了,因为无论陆军武器(已由秘鲁、哥伦比亚、俄罗斯证明了三国武器的强大)、还是海军武器(已由法国人自己、俄罗斯证明了其强大的战斗力),虽然是出口型,远低于三国的制式装备,但也比欧洲的武器要强(与俾斯麦的看法一致)。当然要购买了,不买就要被那些普鲁士人压着打了,不光要买,还要多买,这是圣阿尔诺的看到名录的第一个反应。与欧仁?鲁埃稍作商议后,计划上书拿破仑三世,请确定购买数量。

数日后,三国铺设的海底电报线路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拿破仑三世的回电批准了二人的建议,除了陆军武器不少于普鲁士外,还批准了二人大批购买军舰的要求,且表示如果现金不足以购买,可以考虑卖一部分殖民地。

对于拿破仑三世的可以卖一部分殖民地买武器的建议,三国的兴趣不大,因为三国现在的所有土地还未开发完成,就只提出一条,三国可以为其提供买方信贷,抵押物是即将通航的苏伊士运河,可以抵押5亿金法郎,这个建议令法国人大为心动,但是双方就通航时间、抵押金额进行了商议,约定待运河通航后再议。但三国提出的如果运河转让,只能转让给三国,如果转让给其他欧美国家,将视为对三国的挑衅,三国将予以占领,二人在请示国内后也就同意了,随后法国与三国签订了抵押或卖出的意向协议。

殖民地三国不需要,运河暂时不能换钱用,那就只能用现金购买了,好在法兰西并不是真的缺乏现金,加上国内紧急发行了一批债券,达10亿金法郎之多,足够购买一大批陆海军武器了。最后法国购买了20个师的陆军武器,16艘巡洋舰(三国极力建议购买的,事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国各自承担一部分,巡洋舰满排4800-5500吨,装备205火炮四门,最高17节,续航距离4000海里/10节),达11亿金法郎之多。另外三国将派出120名欧裔军官前往法国,提高其作战能力。

法国使团在三国访问期间,三国政要均在不同场合提到法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及反政府的工人运动,认为是对各国君主的巨大威胁,需要加以注意,将会对将来的战争产生消极影响,希望法方注意,二人均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