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37

第37章 左宗棠西进

黄帝纪年4564年,清同治6年,唐正丰17年,明裕德20年宋凤和16年(公元1867年),4月下旬。

满清军机处的电报到了明国(此时唐宋两国至清国的海底电报线路正在施工,明国至清国的电报线路已经完成),清国别院的留守人员不敢怠慢,赶紧通知正在游山玩水的世铎(满清的王爷都是一个德行,正事不想干,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和在明国各地游历的刘坤一,请二位回北京定夺。

被打断行程不爽的二人回到别院,看到军机处令其与明国接触,要求三国军队继续参加平叛和驱逐阿古柏、俄罗斯的指令,并要求二人借用明国电报通知驻唐宋两国别院人员,不敢大意,随后分头行动。世铎前去求见王引昌,刘坤一则去转发给驻唐宋两国别院的电文。

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就是得力,第二日驻唐宋两国别院的回电就到了,回电说已经通知在外的王爷和尚书,不日就可回京与两国中枢接触(奕譞、华丰玩的正嗨呢,二人已经乐不思清了,正想着要给军机处去电长留此地呢,不过电报线路未通,这样的要求又不方便通过明国中转,真是可恼)。

按照事前三国驻清平叛军的汇报,今年上半年即可肃清甘肃一地的回回,预计伴随军队回程的便宜劳力(回回青壮俘虏)可有100万人以上,跟随到来的移民估计也能达到300万人以上(包括部分回回孩童),将极大的缓解三国的劳动力缺口,因为现在三国新得土地均有一亿亩以上的耕地,急需华夏族人填补(三国新土地均把原住民清理干净,这也是欧美各国最为诟病的地方)。现在满清的要求给三国出了一个难题。

三国出兵平叛是尽同族的义务,没有向满清提出军费的要求,给予左宗棠部队的军需也是三国奉献,但现在对付外敌,本应是满清自己的家事,三国本不想参与。一是经济代价,二是外派军人思家心切,三是恐怕满清将来遇到外敌时,要求三国无偿帮忙御敌,那怎么得了?

经过三国内阁无数电报沟通及三位别院尚书的努力(驻三国的别院尚书均是满清末期能臣,能力当然不在话下),在与满清军机处沟通后,三国内阁在三位陛下批准后,做出来暂缓撤军的决定。但是要求满清在肃清甘肃一地的回回后,独力独资修建入疆公路(就是使用三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需要付费,三国的机械满清需要租赁或买断),在入疆公路完成前,远征军暂不西进,在后为左宗棠部队压阵,保护后勤。三国的军队军费还是三国自行承担但左宗棠部队在平叛结束西进的时候抵御外敌的时候,满清需自行承担军费(军饷和生活费用),军火消耗也需现金交易,但为同族计,三国供应的军需按市价的一半计算(供应欧洲各国的价格)。并且承诺,在入疆公路修通后,三国军队立即入疆,会同左宗棠部队消灭新疆叛军和阿古柏、俄罗斯入境部队,并可借此加大明国对俄谈判的压力(在英国人的牵线搭桥下,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扭扭捏捏的派出了使团,正在明北京与明国谈判)。

满清军机处接到与三国最后的谈判决议,也是很头疼,本来想以同族的名义忽悠共同抵抗外敌,但是三国并未上当,而是提出了各项要求。不过满清的大佬们最后也想开了,如不是三国出现,外敌也是要抗的,那样所有开支只能自己承担了。所以这个结果虽然不理想,但还可以接受。三国预计入疆公路如果不惜代价,今年有可能修通,所以三国军队西进攻击的时间应在,所以三国计划今年甘肃平叛结束后给军队轮流换防,以慰官兵思乡之情。

军机处的中堂们一面对三国少爷兵的做派腹诽不已,一面严令左宗棠,加紧捕捉回回青壮,力争从三国计划掳走的青壮截留一部分修筑入疆公路,要求今年务必年内修通。因为如果对汉人民夫太严苛,势必引起三国的反弹,还是不要冒险的好。对于回回,三国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如果不是三国需要免费劳力,一定会把这些回回杀光,他们在山西就是这么做的。

左宗棠接到军机处的指示,也放下心来,只要三国军队在,即使是仅仅压阵,他也心中有底气。实际上他不知三国为他率领的新军配备的武器要领先阿古柏、俄罗斯军队至少一代,直接对敌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但是如果可以更省力,如同现在甘肃的平叛一样,他的新军只能算是配角,谁又会拒绝呢?虽然当配角不如自己动手那么愉快,但是自己减少损失还是很乐意的。现在好了,主要工作是修路,第一需要人,这一点好办,给三王灌点迷汤,截留点回回青壮应该问题不大,大不了答应在修完入疆公路把活下来的再还给他们罢了,第二是材料,这一点很关键,如果这些满人权贵的水泥厂不对外销售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三国已经不再提供免费水泥了)。

心动不如行动,左宗棠当即前去拜访三王和施存礼上将(终于晋升了),将自己预备用一些回回青壮的事一说,三王到未说什么,施存礼上将大摇其头:“季高兄休要哄骗我等,入疆公路如此之长,沿途又困难,至少需要30万回回青壮,在修通后,还能剩下几个?一半就谢天谢地了。而损失了不下15万三国急需的免费劳力,兄弟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调脑袋不至于,把兄弟这个上将降个一级二级倒是有很大可能的。季高兄,如今我等也算有同袍之义,如此坑害兄弟,你于心何忍。”

左宗棠一看事情要黄,心中大急,心想你们在陕西杀了这么多回回也未见你们着急,现在看着免费劳力就不杀了,但自己的任务还是需要完成的,征集汉人民夫,在三国军队眼皮底下又不好赶工,还是回回好用,这个必须争取过来。俗话说,人急智生,左宗棠当即有了一个注意,“贵国计划的免费劳力应该只是甘肃境内的回回青壮吧,既然如此,贵国原无入疆计划,新疆的回回叛军也不少,修筑入疆公路死了多少甘肃回回,下官用新疆的回回补上就是。且新疆的回回身高体壮,远胜甘肃回回,贵国并不吃亏。”

三王和施存礼上将一怔,还真未想到左宗棠能够提出这样的解决办法,不过也不能这样便宜了他,“既然我军入疆,那里的回回青壮当然也是我们的劳力,不过左大人的提议很有建设性,补上死去的回回只能是贵军亲自捕捉的,我们自己捕捉的算我们自己的。”李青安说到。

没想到这么一个漏洞也被他们发现了,不过左宗棠已经很满意了,顶多自己手下的兄弟们辛苦一下,多多捕捉回回青壮就是了。不过需要同他们讲好,各捉各的,不能把自己辛辛苦苦捉的算在他们账上,那就苦了。对于分头捕捉回回,三国诸人没有疑义,也就确定下来。

人手的事解决了,那就剩下材料的事了,这一点倒好办,直接给军机处上书,要求在入疆公路修通之前,征用全部水泥厂的出产,令其不得外销,要不然入疆公路今年绝难修通。

接到左蛮子的上书,军机处的满人权贵一阵牙疼,要知道这几座水泥厂要么是他们与三国合资的,要么是自己的亲友与三国合资的,水泥供给国家哪有对外销售畅快,现在水泥有价无市,各地要买水泥的在厂外排队等候,一点不愁销售。曾国藩大为赞成(他未办水泥厂),其他满人军机心中暗骂曾剃头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左蛮子的要求。

人手、水泥的问题解决,左宗棠的动作很快,将自己的新军大部投入到监督修路上来,跟着三国军队的脚步全面开始修筑入疆公路(此时西兰公路已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三国军队手里要回来35万回回青壮(反正死去的可到新疆捕捉新的俘虏顶替,再说也不会真的死这么多吧?三王和施存礼上将提到如果补上死去的回回还有剩余,三国愿意出资购买,一个青壮3块银圆,左宗棠的劲头更足了),全面铺开入疆公路的修建。

当年7月,甘肃的叛军全部被消灭,三国军队开始换防。此时甘肃段的入疆公路已经完成路基,部分桥梁还在施工,一些路段已经开始铺筑混凝土。左宗棠惊奇的发现,在自己的手下得知回回可以卖钱后,积极性大增,且回回的死亡率较西兰公路大幅度下降,看来金钱的魔力是无穷的。

9月上旬,甘肃段的入疆公路全部通车,中旬,左宗棠新军入疆,当月就产生了“效益”,捕捉的3万多名回回,换来了10万余块银圆,左宗棠宣布全部给兵丁加饷,本人一文不取,全军士气大振,作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