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28

第28章 华夏故国行续12

黄帝纪年4563年,清同治5年,唐正丰16年,明裕德19年,宋凤和15年(公元1866年)3月16日,三国三王离京,前往西安军中任职。唐国鲁王傅士勤任总指挥部参谋长,明国郑王李青安任明国派遣的陆军旅副旅长,宋国秦王林平和接任宋国派遣的陆军团团长(原团长高振上校转任副团长)。三王到后,依托几个月来积存的军需,对回民叛军实施了进攻。

3月下旬,从海州到西安,全长2000里的官道上,混凝土路面的修筑全面铺开。在三国管理及技术人员的调配下,满清当地官府征召的7万名民夫,分成20支修路施工队,每一队2000人左右,负责50km路面的修筑。另外安排40支备料施工队,每一队400-600人左右,负责采石采砂。剩余的一万人左右配属三国的工兵部队,进行20个兵站的建设。由于三国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经验丰富,调配得当,且给予民夫的待遇极好(每一月4块银元,三餐全包,且每一日一顿肉食,每一月轮流休息三天,每一日工作时间不超5个时辰(10小时),且每一人一月两套工作服归己),所以进度极快。四月中旬已完成全部路基的修筑,五月下旬雨季到来之前完成了到西安的混凝土路面的修筑。6月中旬,海西公路全线通车,此时20座兵站也全部修筑完毕,同时依托公路,三国工程兵部队也完成了海州-西安的电报线路铺设。在正式通车前的测试中,一辆运货的四轮马车从海州到西安仅用72个小时,大大震惊了满清朝野。

看到水泥官道压倒性的运输效率,满清朝廷浮想联翩,如果全国都修通了如此高档次的官道,调兵、运输钱粮将极为方便。但当李鸿藻前去三国别院,询及三国别院尚书,可否以该公路的组织形式修筑全国的官道时,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唐国别院尚书成可维(字易生)对李鸿藻讲到,海西公路不可复制,因为这条公路是为前线平叛的军队运送军需,所以特事特办,从三国运来的水泥不计代价,成本高的不可想象,要想在全国范围内修筑,只有等到三国与权贵们合资的水泥厂投产再说了,并且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机械都是三国运用国家力量调集来的,这样的事可一不可再,不过西安至兰州以及从兰州入疆的公路到可如此办理,看到三国对其他官道兴趣不大,李鸿藻只好悻悻而归。

4月20日,同治下诏,授曾国藩大学士,入军机处,仍兼直隶总督。授左宗棠东阁大学士,陕甘总督,筹备西征事宜,会办陕甘剿回。

4月26日,同治下诏派遣醇亲王奕譞为答谢使(终于如愿了),出使唐国,随行的有满清驻唐国别院尚书李鸿章一行(升了一级),还有10名交换任职的府县官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张之洞荣幸的身列其中);20名25岁以下的年轻举人前去培训(朝廷承诺,学成回国后赐进士出身);30名25岁以下的年轻武举人前去海军军校学习;40名10-12岁的幼童前去求学,另有别院工作人员、警卫40余人。

同日,下诏派礼亲王世铎为答谢使,出使明国,随行的有满清驻明国别院尚书刘坤一一行(也升了一级),还有8名交换任职的府县官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16名25岁以下的年轻举人前去培训(朝廷承诺,学成回国后赐进士出身);25名25岁以下的年轻武举人前去海军军校学习;30名10-12岁的幼童前去求学,另有别院工作人员、警卫30余人。

同日,下诏派肃亲王华丰为答谢使,出使宋国,随行的有满清驻宋国别院尚书谭钟麟一行(升了两级),还有6名交换任职的府县官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14名25岁以下的年轻举人前去培训(朝廷承诺,学成回国后赐进士出身);20名25岁以下的年轻武举人前去海军军校学习;25名10-12岁的幼童前去求学,另有别院工作人员、警卫30余人。

因满清并无远航的船只,所以将随三国回国的巡洋舰前去三国,三国别院尚书已分别给三国驻清舰队行文,派员陪同使团前往驻地,由各自驻清舰队派军舰在使团前往目的国。

5月10日,世铎率领的使明使团从天津港出发,乘坐明国的兖州号、青州号装甲巡洋舰前往明国(三国的军舰分级、命名规则已经实行,现在施行以古国命名战列舰,唐时各州命名装甲巡洋舰,唐时各县命名巡洋舰,驱逐舰以历朝文臣命名,护卫舰历朝武将命名,潜艇以鱼类命名,登陆舰以山岳命名,补给舰以湖泊命名,并进行了分配,且为满清预留了部分备用)。5月18日,奕譞率领的使唐使团从上海出发,乘坐夷州号、梧州号装甲巡洋舰前往唐国。5月26日,华丰率领的使宋使团从广州出发,乘坐宋国的琼州号、雷州号装甲巡洋舰前往宋国。

9、10月间,满清权贵与三国合资的8座水泥厂陆续投产,年产量分别在10万到15万吨不等。看到自家参与投资的水泥厂开始生产,诸位满人权贵又动了修路的念头。因为自海西公路投入使用以来,仅37%的车辆收费分成就让满清朝廷户部极为满意。自家既能出售水泥盈利,修好的公路还能给朝廷增加收入,如此公私两便的事,那是在理想不过的了。不过三国说了,除了西安-兰州段和入疆公路外,对于其他公路兴趣不大,需要满清自行修筑,那就修这两条吧,不过入疆公路暂不可行,因为三国军队刚把回回们从陕西赶出去,现三国军队正在囤积军需准备入甘,那就修西兰公路吧,想来这些三国军人和朝廷也不会拒绝。确如他们所想,三国别院尚书在征得国内同意后,同意再修西兰公路,不过需要满清负担40%的水泥,分成比例不变,将来的入疆公路需要全部水泥由满清承担。三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施工机械依旧由三国派出,为了自家的钱袋子和朝廷的收入(说的大义凛然),满清诸位军机大臣勉为其难的同意了。其实三国别院尚书大力推荐的是铁路,力陈铁路的好处,但在了解了铁路的造价后,全都打起了退堂鼓,再说铁路行进时地动山摇,还影响风水(风水先生说的),所以铁路之说就无声无息了。

事实证明,在牵扯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所有人都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在9月初开始与三国别院尚书接洽继续修建公路,待达成一致意见已到9月底了,10月中旬陕西大地的路基修筑就开始了。在满清军机处的催促下,承诺大力调集民夫运送军需,三国军队于10月下旬处陕西继续追剿回回叛军,三国的先头骑兵部队于11月中旬已将至兰州的720km修筑路段全部肃清,至11月底因为气候原因不得不停工时,全线路基已全面完成,混凝土路面已铺筑一半以上,并建设好了10座兵站。之所以进展神速,还在于新任军机大臣曾国藩的一个建设性的提议,那就是既然三国对于回回幼童外不留活口(幼童均由移民船队带回三国,交由三国家庭抚养,令其该宗信道或信佛),那还不如废物利用,让他们修路就是,反正即使有些损失也不心疼,还节省了费用。对于三国和满清来说,这个建议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太高明了,所以对于俘获的回回们,在保证其后代的安全的承诺下,身强力壮的均赶往了修路工地,当然为了效率,伙食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工钱,那就呵呵了。三国的三位亲王和将领们以及驻清官员们举一反三地想到,既然可以废物利用,那就不妨利用的彻底一些,现在三国因为移民而大兴土木,需要劳动力甚多,反正修路用不了这么些人,那就随移民运往三国,继续为自己的罪行服罪吧。至于建设完成还有大命活下来的,随便找个地方一放,也是上苍有好生之德了,在三国或将来的封国定居,那是想也别想,不杀你们就是格外开恩了。

12月中旬,左宗棠的新编西征部队编练完毕,接受完装备后前往陕西,与三国平叛部队一起行动,但保留自己的独立指挥权,不受施存礼中将指挥。新编军队在接受了三国的训练后,从兵丁到带兵将领(最后三国同意了中高级军官接受三国的培训,但要有满清大员陪同,省的三国教官给他们洗脑,对于满清朝廷的行为,三国教官们无语应对)技战术技能、精神面貌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比起三国军队远远不如,但比起以往的湘军、淮军、楚军,那真是天地之别了,对方回回、阿古柏以及俄罗斯犯边部队,装备、训练强了不是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