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20

第20章 华夏故国行续4

清廷的满人权贵原想忽悠三国出兵平叛,但他们还是大大的低估了三国朝野对于西北回乱的反应速度和力度,自崇厚与三国代表会谈不超过2个月,1866年1月6日,三国的使团船队和派遣军先遣队已到山东外海。

两艘金州水师营的快龙船正在此地巡逻,这对于清廷水师是破天荒的大事,因为自乾隆之后,军备废弛,水师更甚。尤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的脆败更让清廷沿海水师基本失去了训练的兴致,加上从上到下的吃空饷,各船人员配备不齐,数月不出一次海。

但这次不同,自从清廷定下与三国建交进而借兵的决议后,兵部严令天津水师和金州水师,每日需派船巡航,以期遇到三国船队,引领其至天津与海州,使三国使臣和三国客军上岸。兵部的命令使得两地水师怨声载道,没奈何只得拼凑水手,选择状况较好的快龙船出海,希望早早遇到三国船队,摆脱这个苦差。

远远看到三国兵舰,两个哨官大骇,以为是洋鬼子又打过来了,两人心下暗暗叫苦,投降吧不愿,跑又跑不掉。一名眼神甚好的小兵自小识得几个字,看到其中有的船上大旗上的“宋”字,赶紧告诉自己上司,不是洋鬼子,而是上官严令必须遇到的三国船队,我们发财了,很可能还要立功呢。

原来两处营官深怕手下这些兵油子不尽心,故而设下重赏,发现三国来船全船加一月全饷,要不然这些兵油子才不出力巡航呢,即使出海也就找个地方避风,到时回航就是。听到小兵说可能是三国船队,两个哨官忐忑不安的趋近一看大喜,果真苍天有眼,终于让我们遇到了。

在赏金的刺激下,全船拼全力划桨,可恶的老天今天风向不对(刚才还大呼苍天有眼呢),只好辛苦一下弟兄们了。实际三国船队早就发现两艘快龙船了,赶紧下令减速,与其会和。

两艘快龙船赶到船队附近,两下喊话沟通后,正是三国船队,令其靠近,让两名哨官用悬梯爬上了最大的军舰。这艘军舰是唐国的魏国号战列舰,舰长是唐国海军上校陈明真,参加过惩罚秘鲁的战争,这次被唐国派出,担任使团的坐舰,在冲绳以东海域会和了宋明两国船队后,其他两国使臣上了这两艘船。陈明真在舰首甲板接见了两位哨官赵三平和张次苟(原名张二狗,上官的师爷嫌弃其名粗俗,为其改名),知道是清廷金州水师营的迎接船只大喜,在请示了舰上上官后,命每人打赏4块银元(其时外国银元已在中国流通,三国与欧洲各国的交往中也知道了这一点,但三国早就发行金本位纸币,为方便在清廷贸易所以在出发前临时赶制了一批),让其派人分别引领使船及军舰前往目的地。赵三平和张次苟没想到还有意外之财,赶紧磕头谢恩。陈明真见其奴颜婢膝的样子不喜,脸色转阴,吩咐两人,把两船挂在船后,分头前往天津和海州。

三国这次前来的船队规模庞大,鉴于现在海上各国的装备实际,除三国各出一艘战列舰作为使团坐舰兼震慑清廷及各国外,,其余均为巡洋舰,为三国运输船队护航。其中宋国巡洋舰4艘,明国巡洋舰4艘,唐国巡洋舰6艘,三国补给舰7艘,运输船120艘(运载唐国陆军师一个,师长王传讯少将,明国陆军旅一个,旅长常思贤准将,宋国陆军团一个,团长高振上校,并另有唐国两个,宋明两国各一个共四个工兵营,陆军兵员共31500人,陆军总指挥为唐国施存礼中将)。

话分两头,遇到两艘哨船后,三国船队分成两支,一支由三国的战列舰和各一艘巡洋舰、两艘补给舰、三艘运输船在赵三平的引领下赶往天津,其余船队在张次苟的引领下赶往海州,与滞留在海州的前期人员会和。

在前去天津的途中,又遇到天津水师营的一艘快龙船,见被金州水师营的同行拔了头筹遇到了三国船队,哨官李大有郁闷异常。陈明真见此情形赶紧安排打赏,与金州水师营的赏格一致,李大有才转忧为喜,将快龙船挂在军舰后前往天津。

到了天津码头,陈明真又送了不少三国小特产给两位哨官,赵三平欢天喜地的率船离开,李大有则去上报营官。营官自知自己级吗不够,积极赶往三口通商衙门,禀报崇厚迎接。崇厚得信大喜,这三国的正式使臣和援军来到,自己的功劳可是扎扎实实的了。在问及来的使臣什么职位时,营官不知,骂了声蠢材赶紧排出仪仗出迎。

到得码头,看到三国船队正在卸船,已有部分大车赶往原法租界,派遣随从一问使臣规格,吓了一大跳,一面赶紧派人快马去京城汇报,一面递上名帖,硬着头皮请人通报。

崇厚之所以如此,因为三国这次派来的建交使臣规格太高,为表重视,三国派出人员除当管的礼部官员外,还有三国三位陛下的亲弟,三位亲王(唐国鲁王傅士勤及王妃莫清涟、明国郑王李青安及王妃常思馨、宋国秦王林平和及王妃周依兰)和唐国次相,济阳伯杨师德(字青山)以及唐礼部侍郎加尚书衔、咸阳伯欧阳震(字景天)、宋参知政事桂林伯赵成峰(字行山)及宋礼部侍郎加尚书衔孟繁昌(字正文)、明内阁次辅临沂伯冯九如(字言顺)及明礼部侍郎加尚书衔秦真水(字怡和)等高规格成员。以上几位,任何一个都要高于他,要是依着满清的礼仪,他是要下跪行礼的。所以递上的名帖是用最大的字写的,依足了下官拜见上官的礼仪。

等了没一会,欧阳震、孟繁昌、秦真水在姚振绪、郑天文的陪同下下船,姚振绪给双方介绍后,崇厚上前给三位大人行礼,欧阳震对崇厚说道:“地山老弟前来亲迎,我等深感盛情。不过三位殿下有些乏了,并且三位娘娘更是困倦,几位大人正在船上陪三位殿下叙话。原法国租界虽已交付我方,但房屋较少,不能供贵人歇息。烦请地山老弟安排一下馆舍,供贵人歇息,不知可否?我等不胜感激。”

崇厚一听,船上几位贵人不愿见他,这也难怪,他这样的小官怎能直接拜见这样的贵人呢,不过不见也好,要是见了,光磕头还得好一会呢,至于之前姚振绪所说的不行跪礼之说,怎能当真。至于安排住处,诺大个天津,太简单了。上次法夷自从把租界交给三国后,把一直霸占的行宫望海楼也给腾出来了,自己另行觅地安置领事馆。前几天刚把望海楼收拾好,正好给几位王爷、娘娘安置,至于几位大人,天津还能缺了住处,想到这,赶紧安排随从去找天津知府张文藻,令其为三国使团其他成员安排几处馆舍。安排完随从去找张文藻,对着三人道:“三位大人,贵人的住处早已安排妥当,几位大人的住处,我等进城即可入住。下官官小位卑,就不去拜见贵人及几位大人了。下官接到消息,就安排信使前往京城汇报,不日朝廷将派出大员来迎接贵人及各位大人。烦请大人请几位贵人下船,前去宿处歇息。且下官已略备薄酒,请几位大人赏光,下官好向几位大人请益。”

三人看到崇厚的做派,看来对这些迎来送往几位在行,从上次姚振绪回国所言,这清廷全是一片末世气象。三人心下暗自摇头,不过在平叛和移民上,需要清廷的地方还多的很,倒也不至于得罪他。三人对视一眼,欧阳震对崇厚说道:“地山老弟的好意我们心领了,酒席就不必了,来日有空,再与老弟叙话。我等这就去请贵人及几位大人下船,劳烦老弟引领,前去宿处。”

崇厚一听,连酒席都省了,这样也好,接待还是等京城来的大人们办吧。想到这躬身对三人道:“全听大人吩咐,下官这就为各位先导,前去宿处。”

………

第二日一早,崇厚派来的信使风尘仆仆赶到了军机处,军机处的章京得知来由后不敢怠慢,赶紧派人带信使前去太和殿(现在正举行朝会)。殿门外礼部侍郎见到信使,询问情由后立即求见。进殿后礼部侍郎把崇厚来使带来的消息说完后,满朝权贵大喜。因为三国派出这么高规格的使臣前来,肯定不是对清廷不利,如果喊打喊杀,用不着这么高的身份,看来前朝汉人后裔建立的国家还是华夏做派。这样就好办了,立时停下此前的议题,商量起对三国的接待。

其时满清已入主中原200余年,虽然文明倒退、科技停滞,但是礼部的礼仪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的。自从道光年间,洋鬼子把礼部从事外交的程序冲击的一塌糊涂,弄得礼部大臣们一听说洋人就直打退堂鼓。现在好了,三国均是汉人所建,应是通晓礼仪,应该不会如洋鬼子那样蛮横(虽然他们比洋鬼子还强)。在一片轻松的气氛中,大佬们定下了迎接人选:恭亲王奕、礼亲王世铎、醇亲王奕譞,加上军机大臣文祥、宝鋆、李鸿藻(其时李棠阶已去世),曹毓瑛有病不宜远行在京留守,礼部尚书倭什珲布、万青藜,加上应招进京的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

1866年1月10日,满清以难得的高效率派出了以恭亲王奕为首的迎接使团,前往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