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19

第19章 华夏故国行续3

三人及伯洛内、西蒙离开,崇厚安排完军营的事后不敢怠慢,安排师爷把租界交接、三国使者到来、扣押俄罗斯商船、即将与俄罗斯交战、对于东北失地的三国态度、三国对中原的态度写成奏折,连夜加急送往京城。

1865年11月7日下午,北京

在军机处值守的首席军机恭亲王奕接到崇厚的奏折,看完之后除了对三国这么能惹事(与俄罗斯交战)感慨一番外,与崇厚一样,对三国再次强调对中原的态度放下心来。因上午的朝会已过,心想还是趁早给两宫太后吃个定心丸才是,至于他侄子同治皇帝,那小屁孩懂得什么。同时想到糜烂的陕甘战局,既然三国处处以华夏后人自居,未尝不能借力。

奕的面子还是有的,在递牌子求见后,很快,他的两个四嫂、侄子在钟粹宫见了面,把崇厚的奏章呈给两宫太后,静静的等候两个四嫂吩咐。

两个女人看完,均是心头落地,看来这个荣华富贵还有的享,这才是最大的喜事。其实这时的清廷,已经被道光(第一次鸦片战争)、咸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吓破了胆,对于西洋人的蛮横、贪婪深深地畏惧。现在有了自称同族的三国愿意建交,甚至还愿意挑起对抗俄罗斯的重担,哪还有不允之理。至于收复失地,真如崇厚分析的一样,荒僻之地,要来干嘛?也就是那些海外弃民拿着当宝,他们要就给他们就是。不过慈禧不愧她姐姐慈安所说的精明,看完奏折对奕和慈安道:“姐姐,六爷,这三国如此做派,正是我大清之福。不过他们愿取那荒僻之地,也不能这么便宜他们。”

慈安听后不解,说道:“妹妹是什么意思,那失地在俄夷手里,他们要夺让他们夺去,朝廷还能问他们要些银两不成?三国如此蛮横,定是不给的。”

“姐姐想的差了,妹妹想的是,如今多隆阿战死,穆图善又不中用,西北迟迟不能平定,白白靡费钱粮。如今三国自称华夏后人,又怎能坐视自己族人被那些回回荼毒。只消将消息透给他们,他们愿意出兵平乱那是最好,即使不出兵,对朝廷有没有什么损失,然后再把三国不出兵救援族人的的消息放出,失了大义名分,也绝了他们对中原的念想。”慈禧对慈安解释道。

听了慈禧的解释,慈安皱着眉道:“要是三国出兵,灭了这些乱民,又恋栈不去,到时请神容易送神难,那可如何是好?”

听到慈安如此瞻前顾后,没有一点担当,慈禧心下鄙夷,但又不能不解释,笑着对慈安道:“姐姐放心,到时不妨与三国签约时声势搞的大一些,让这些汉人官儿多来几个参加,这样让他们不谋取中原的说辞大白于天下,再把收取华夏失地的大义加诸其身,到时他们即使有心中原也不行了。再说这些汉人一个个道貌岸然,最好面子,即使事后后悔也是打下牙咽肚子里,也绝了朝内汉臣们与其交接的小心思。”

未待慈安表态,奕赞叹道:“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说的是,臣弟原也有请其助剿西北乱民的心思,因考虑不周全,心下有些忐忑。听圣母皇太后一说这个道理,臣弟把心放肚子里了。且不管如何,东北失地原该我朝收复,但朝廷一是力有未逮,二是念在华夏一脉,任其收取,也可让三国尤其是明国承朝廷的情。说不定那些汉人连助兵的费用就自己承担了呢。”

听到一直被自己死鬼老公忌惮的小叔子和自己认为精明强干的妹妹慈禧都这么说,慈安本就是个没有多大主意的人,也就放心道:“既然妹妹和六爷这么说,哀家也就放心了。明日再在朝会上议一议,定下建交、请其助兵的事,六爷赶紧安排。”

奕:“臣弟谨尊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慈谕。”

………

第二日朝会上到是波澜不惊,叔嫂三人定下的事,还能有谁反对。其中多数汉人不管是清是贪,对于汉人前朝后人能在海外立国且打败洋人均感与有荣焉,当然不会多事;大多数满人权贵早就对失地没了念想,又对西北迟迟不能平复的回乱感到头疼,所以对能有人收复失地让老毛子吃瘪当然不会反对,至于借兵,反正借成借不成也没有什么损失。至于个别满人中的心机深沉之辈,人微言轻,更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朝会很快定下决议,军机处派出信使到天津,安排崇厚约见三国代表,知会其朝廷定议,定下建交与借兵事宜。

崇厚接到军机处的指示后,心下大定,原先他对自己是第一个与汉人接触的满人高官还是心下忐忑不安,但军机处的指示让他明白自己做对了。朝廷既不反对与三国建交,还打算借兵助剿,这样自己原先与三国来人接洽,过是肯定没有了,搞不好还有大功呢。这人心病一去,做事的动力就足了,赶紧派人请三国代表过府一叙。

姚振绪、苏有存、郑天文三人很快来到三口通商大臣衙门,这次崇厚心情轻松,亲自到门口迎接,三人连道不敢,崇厚不以为意把三人让进厅内,分宾主坐下。

崇厚那清廷同意建交的朝廷定议一说,三人均是面带喜色。虽然费了一些周折,但是没有动刀动枪就把建交的是谈妥,怎么也是一项功劳。待崇厚提起三国要对俄罗斯动手收复失地,朝廷念在华夏一脉没有意见,听任三国去取,听的三人暗暗撇嘴,但也不得不道谢。因三国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移民,而移民最好在一个和平的环境,虽然靠给清廷一个下马威也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效果将大打折扣,在移民达到一定数量之前,与清廷维持一定的和平是必要的。

待到崇厚婉转提到现在西北回乱正炽,汉人惨遭荼毒,而朝廷平叛不力,意欲借兵之意时,三人大惊然后大怒,虽然见到李鸿章时提到过这事,但是李鸿章对此了解不多,三人也未在意。三国希望在移民时与清廷保持和平的状态并不代表愿意维护清廷的统治,甚至如果清廷内部纷乱不休将降低移民的难度,但现在汉人被回民屠杀,却大出三人意料之外。

姚振绪:“大人所言属实?真的这些回子丧心病狂,不分青红皂白,屠我族子民?”

看到三人的反应,果然这些汉人很是看重自己的族人,这与朝廷的汉人官儿大大不同,当年汉人平长毛时,杀的自己族人可不少,崇厚心中暗暗得意,如果这样,完成朝廷的嘱托的难度将大大降低。做着怫然不悦的样子道:“正清兄说的哪里话,本官所说,千真万确。要不是本官职责所在,本官早就向朝廷请命去屠尽这些回子了。惨呢,听说先是整村整村的屠,现在是整县整县的屠,好多地方已经百里不见人烟了。”

苏有存眼带赤红,哽咽道:“大人不必讲了,我族之民何等贵重,只能由这些邪魔外道荼毒。我等这就回程,禀报陛下,发兵屠这回民全族,以报我族子民血海深仇。”

三人中郑天文还保持着冷静:“正清兄、焕文兄且慢,我等不愔军旅之事,想我三国发兵,弹药补给为重中之重。因为饮食、住宿可借地方之力,可这军中军需消耗,不在小数。舰上有海军陆战队军人,可由大人安排,先期由舰上海军陆战队军人勘察行军路线,确定兵站位置,到时大军一到,可直接行军至战场,不虞这后勤之忧。”

听到郑天文的话,姚振绪也冷静下来,对崇厚说道:“子先兄说的是,烦请大人上报贵国朝廷,我三国行军需考察线路,在下这就通知驻舰军人下舰集合,待贵国安排地方官员,勘察线路,确定兵站。焕文兄,你且在此地回合军人,等待这边朝廷安排地方,立即开始考察,在下以为,大军上岸以在海州为宜,军人的路线勘察从此地开始为宜。在下及焕文兄先到明国,汇报后给敝国及贵国陛下电文,三舰接着回敝国,听后陛下及尚书省安排行事。两位兄台意下如何?”

苏有存、郑天文:“都依正清兄吩咐,事不宜迟,我等分头行事,请大人速速上报贵国朝廷。”

崇厚心下满意,肃容道:“为敝国之事,劳动三国,本官心头难安。三位兄台放心,本官这就上书朝廷,由兵部下文沿途州县,配合贵军及焕文兄沿线勘察,定不会误了贵军行军。”

姚振绪、苏有存、郑天文:“多谢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