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36

第136章 非洲的发展

战后的非洲非常简单,最起码比原位面中一战后的非洲简单了很多,除了非洲中部的新欧罗巴十四国领地及西非五国以及巨无霸宋国外,北部还有法国、英国殖民地及大和王国的一小块殖民地,南部是英国的南非殖民地。对了,还有一个独立国家,那就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现在是阿比西尼亚帝国。

英国殖民地包括后世的埃及、南北苏丹大部、利比亚一部、南非(包括后世的莱索托、斯威士兰)、西撒哈拉,面积约556万km2,人口在吸收了东南亚移民、被驱赶来的黑人后,人口达到7000万。这些人口种族多种多样,其中东南亚马来人约900万,黑人3640万,阿拉伯人2200万,欧裔白人200万人,印度裔居民260万。在处于底层的殖民地人口中,印度裔由于人口较少,掀不起什么风浪,黑人由于文明落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阿拉伯人和东南亚马来人由于较高的文明层次,一直叫嚣着独立建国。其中处于利比亚东部的原菲律宾人(约300万)、南非西部的原海峡殖民地马来人(约320万)最为起劲,其余分得四分五裂,起不到什么影响。这就使得英国殖民地官员不得不维持了较大规模的殖民地军队,其中北非常年维持了25万人,南非维持了13万人的军队,成为英国沉重的负担。为了收支平衡且往本土输血,英国加大了对于殖民地的压榨,又进一步加剧了殖民地的内部矛盾。

法国在北非、西非还有大片的殖民地,包括后世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乍得、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马里大部、布基纳法索一部、尼日尔大部、突尼斯,领土面积约有820万km2,从面积而论,仍是非洲最大的势力。在吸收了东南亚马来人后以及非洲中部的黑人后,殖民地人口仍有8500万人。其人种多样性类似英国殖民地,其中马来人1400万,阿拉伯人2500万,黑人4460万,欧裔140万人。其内部问题与英国殖民地类似,马来人(来自印度支那的约800万人分成两支,来自菲律宾的400万人一支,来自海峡殖民地的200万人一支)至少有四五支势力,独立建国的意愿很强;另外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人也都想着驱逐欧洲势力,独立建国。也与英国类似,法国人在非洲殖民地常年维持着一支约30万人的殖民地军队,用来镇压殖民地动乱。

此外,利比亚临海中部约30万km2的土地被划给了大和王国,有约120万公顷的可耕土地,大和王国在此安置了约800万国民。大和王国占据此地后,很快驱逐了所有阿拉伯人,将这个地方当成自己的本土来发展。虽然面积不大,耕地不多,但东方民族的勤劳发挥了作用,两年后此地的粮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在第三年已经可以少量支援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本土(已经把欧洲部分当成本土)。大和王国认为,将来可以向南改造约300万公顷的沙漠作为耕地,虽然产量肯定不如沿海地带,但也可维持约1500万人的粮食需求。在改造沙漠的过程中,大和王国得到了唐宋明三位新任皇帝的大力支持,资金、技术一点不缺,使得由于迁国引发的一点点怨气消于无形(本身迁国就是因为惧怕中华及明国的敲打进行的,基本上可以说是自愿的)。大和王国新任首相西园寺公望乐观的估计,非洲领地将来的人口容量将在3000万人以上,依托欧洲本土(未来人口容量在3000-3500万人左右),大和王国将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

东非之角的阿比西尼亚帝国面积约110万km2,人口约3500万人,虽然是黑人,但是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信众占60%),不过绿教信徒也不少(信众占35%),其余信仰原始宗教。这个国家是非洲唯一的未受欧洲国家殖民掠夺的国家,但是文明程度低下,现代工业基本没有,在宋国成为其邻国之前,一直受到意大利的觊觎,gdp仅有20亿唐元。

相比阿比西尼亚帝国和英法殖民地,西非五国发展的情形就好得多了,自从西俄从法国非洲殖民地那里获得的土地,在其余四国中间分配了以后,五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金国、新罗在其余三国面前也没有拿着华夏国家的面子,而是利用自己身为华夏国家的优势,与其余三国开展贸易,使得整个西非五国的经济运行极为良好。

截止到黄帝纪年4620年(公元1923年)底,西非五国已经摆脱战争影响,进入到和平发展阶段。由于战争期间没有受到战争破坏,加上出售军火及物资获得的利润由于进入和平时期促进了生产的极大跃进,五国的经济较战前均有了大幅度增长。

西俄国土面积达到了40万km2,人口达到了1450万人,gdp达到150亿唐元,主要经济指标比战前均增加一倍以上,人均更是在白人世界里名列前茅。以色列国土面积达到36万km2(其中2万km2是在中东的飞地),人口达到915万人(其中85万在飞地),gdp达到224亿唐元,在白人世界了排名第四,人均第一,主要经济指标比战前增加一倍。哲国国土面积达到42.65万km2,已经世俗化的哲国除了没有华夏国家的名分外,其余都与华夏国家没有任何不同。并且哲国深知自己与安南不进入华夏体系的用意,那就是作为一个标杆,让其他国家看到差距(如果想进入华夏体系,最次应该比哲国、安南更接近华夏吧)。哲国人口达到1360万人,道教、佛教有度牒的宗教人士已经超过绿教,已经不能算作绿教国家了。哲国的经济在华夏资金、技术、设备的输入的刺激下,连续十年保持了年均13%的高速增长,gdp达到272亿唐元,主要经济指标是战前的3倍以上。

西非的两个华夏国家的发展更是迅猛,两国均未直接介入战争,但由于临近西俄、以色列,全面分享了战争期间的贸易红利,各方面均得到很大发展。金国国土面积达到38万km2,人口达到820万人。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与其他华夏国家相同,且原从华夏迁移来的满族已经不满于自己的满族身份,认为以地域划分种族不妥,顶多自己能算华夏的一个支脉,与新罗或者中华的山东、河北等省份一致。在其他华夏国家的鼎力支持下,金国连续十年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gdp达到97亿唐元,各项经济指标达到战前的四倍以上。新罗的情形与金国类似,国土面积达到38.34万km2,人口达到830万人,gdp达到101亿唐元,各项经济指标也达到战前的四倍以上。

西非五国的经济发展境况超过新欧罗巴,远优于欧洲大陆和美洲白人国家,这是由于他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哲国与两个华夏国家处于接受技术、资金、设备的第一档次,西俄、以色列作为第二档次,本身就比其他国家好的多。而且五国的层次恰好作为向新欧罗巴输出技术、设备的最合适的国家(其余国家与这些国家的技术落差太大,不太适合直接输出),其贸易的红火是可想而知的,这也进一步刺激了五国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现在非洲的黑人还有1.16亿人,整个战争期间被欧洲国家接收了3200多万人(现在还有2000万多一点,这还是生育率高的结果,排除掉新出生的幼童,黑人成人损失一半以上),可以说相对于人口规模来说,黑人遭受的损失更重。西方大国的罪恶战争,给全球黑白人种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也是欧洲白人对人类做下的新的罪恶。当然还有被迁移到欧洲的中亚突厥人种、北亚蒙古人种,其受损程度与黑人类似。当然从积极的一面来说,黑人、中亚突厥人种、北亚蒙古人种的输入,丰富了欧洲的人种,加速了民族大融合(如同原位面中公知们宣扬的华夏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那样),使欧洲成为人种最全的地区。

就人种而言,实际上非洲也没有吃亏,虽然迁移了不少黑人,但是外来族群也不少。同期新欧罗巴人口达到9299万人,加上西俄、以色列人口,纯种欧洲白人超过一亿,达到11579万人。华夏四国(算上哲国)在非洲的人口达到9000万人,算上新近输入的2300万马来人,黄种人在非洲也超过一亿,达到11300万人,基本与黑白人(欧罗巴人种)种并列,改变了后世一提非洲,人们的印象就是黑非洲的印象。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新欧罗巴、西非加上宋国不太喜欢黑人,而是对他们进行驱逐,没有了民族大融合的机会。更可恶的是与黑人接壤的几个国家,为了不让黑人越境,竟然不约而同的在自己的边境线外布设了1到2km的地雷带,只留了几个小小的缺口作为贸易通道。这些国家在后世必然遭到喜欢讴歌民族大融合的公知们的抨击,这几乎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