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35

第135章 郑荷联姻

随后,进入问名环节,8月28日,郑国太子李枫在钱峰的陪同下前往以色列新耶路撒冷,拜会以色列总统格罗斯以及外长斯特恩,并带来价值50万郑元的谢媒礼,委托斯特恩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9月8日,以色列外长斯特恩再次来到阿姆斯特丹,正式履行自己女方媒人的工作---询问女方朱丽安娜的全名、出生年月日及确切出生时间,准备请人合婚。

9月16日,新郑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学大师周经天为李松、朱丽安娜?路易丝?埃玛?玛丽?威廉敏娜合婚。所谓合婚,就是把男女双方八字配在一起,对双方八字之间的五行是否和谐,双方所行的各种运气节律有无严重的冲克等信息详加研究,由此推导出以后两人的婚姻生活吉凶,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患不幸的婚姻于未燃之际,从而提高婚姻质量。有文称,八字四柱,年柱为老辈、根;月柱为父母、苗;日柱为夫妻、花;时柱为子女、果;因此以日柱判夫妻之合,时柱判子女。此乃大忌!日时乃未果之事,天机难循,且个人命理十分复杂,尤其对已识之两人,切记不可因日时之凶判凶。从算命说,人之命理,错综复杂,受成长环境、遭遇、有缘人、面相、手相等等等众多因素影响。天机几乎不可预知,万不可乱议凶福。周经天经过两天的推算,得出两人八字相合、适合成婚的结论,问名环节完成。

接着就是纳吉环节,9月28日,曹国礼部尚书钱峰携带两只黄金打造的大雁(100kg)以及其他礼品总价值100万郑元再次前往阿姆斯特丹,向荷兰王室递交合婚书,说明两人八字相合,适合成婚。荷兰王室大喜,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总算把这事定下来了,纳吉环节完成。不过钱峰说下一环节是纳征,也就是订婚仪式,建议在朱丽安娜成年后另选良辰吉日在阿姆斯特丹进行。纳征之后之后是请期,即确定结婚时间,最后才是亲迎,新郎信王李松前来阿姆斯特丹迎娶公主。

被繁复无比的华夏婚姻仪式摆弄的头晕脑胀的荷兰王室、政府此时已经没有判断能力,只觉得华夏的婚俗过于高端,相对于华夏的订婚仪式,欧洲的婚俗简直是弱爆了。在接受了数百万郑元的礼品后,荷兰王室以及政府知道自己赚大了,预计成婚后,自己一方的所得远远大于直接卖地的所得,更不要说还有明国、郑国以及华夏诸国的友谊了。所以荷兰首相怯生生的问道是否需要提前交割荷属圭亚那这个嫁妆时,钱峰表示一般的嫁妆当然需要在结婚时带至夫家,但土地显然不在此列,因为土地还需要清理,如果成婚时在移交,之后出现点小问题就不好了,不如现在交割,陛下的亲家(郑王陛下)肯定不会让贵国花费,贵国只要找好地方安置即可。荷兰王室、政府才放下心来。

荷兰之所以希望提前交割,主要是如果成婚时交割,这段时间内荷兰不打算再投入资金及精力了,如果中间出了岔子就不好了,搞不好还要与亲家结仇。既然男方媒人(他们现在也知道媒人是干什么的了)说了,那就肯定没有问题了。

10月8日,荷兰外交部通知郑国礼部,希望可以交割公主的嫁妆之一---荷属圭亚那,希望贵国做好准备,郑国礼部答应了这一要求。果不其然,郑王李令峰提出愿意郑国出资,帮助荷兰将原住民运送至荷兰指定地点。10月20日至11月10日,郑国雇佣了华夏国家约100艘商船,将约20万原住民运送到了荷属东印度、新欧罗巴荷兰领地及本土,没有让荷兰花费一点费用。随后郑国军队、移民开始进入这一地域,开始全面接收。

为了答谢邻国的支持、配合,郑国也向唐国转让了约10万km2的土地,唐国随后向秦国转让了7万km2的土地,自己只保留了3万km2的土地。为了恭喜郑国拓土及次子定下婚姻,唐国拿出了120万唐元的贺礼,秦国拿出了280万秦元的贺礼(大家都知道是拿的土地款,但说成贺礼更为高端、和谐不是?)。

经过再次分配土地,唐国国土面积达到1063.2万km2,郑国国土达到88.95万km2,秦国国土达到88万km2,三国都得到了不少的土地,都从信王李松的婚姻中得到了好处。并且华夏国家为了补偿李松的巨大牺牲(华夏国家认为李松吃了大亏),唐国、宋国以及其他王国授予李松从伯爵到郡王的爵位,明国及郑国外的李姓国家授予其侯爵至亲王爵位,并赠以城堡、良田或产业。

11月16日,郑国为首的华夏各王国派出宫女、女官、教师、侍从保镖等约200人的团队前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负责教导、侍候未来的信王王妃、荷兰王后朱丽安娜?路易丝?埃玛?玛丽?威廉敏娜,使其尽快学会并适应华夏的语言、文化、传统,为将来的成婚做准备。两国约定,在公主成年之后,结婚之前,将在这个团队的陪同下前往华夏诸国,近距离的体验华夏的真实社会状况,并巡视自己的产业,为将来持家做好准备。

荷兰与郑国的联姻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一直以来,欧洲一直自居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高贵无比,也从没有公主外嫁的先例,认为除了欧洲王室以外,其他种族没有资格与欧洲王室联姻。这次一位有欧洲王位继承权的公主与华夏王子联姻,这位王子还要以放弃继承权为代价,说明在华夏国家眼里,华夏王国的普通亲王要比欧洲的国王高贵的多。事后诸国认为李松牺牲过大给予的补偿,说明他们对欧洲的认识出自内心,实在是令欧洲大国憋屈,也打消了其他国家与华夏各国联姻的信心。

对于荷兰来说,与郑国王室联姻订婚的这几个月可谓是眼界大开,没有想到华夏的婚俗如此繁杂,如此有韵味,这个过程荷兰国内竟然没有人弄得懂(这也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华夏强势的缘故,要是在海外华夏出世以前,欧洲白人对于自己不懂得的欧洲之外的习俗通通称之为野蛮和落后,现在打死他们也不敢说华夏野蛮,没看到一个没有继承权的王子娶了一位有继承权的荷兰公主委屈的很吗?)。但好处也很多,就是在纳吉之后,华夏诸国对荷兰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往荷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军舰、飞机如果误入华夏的领海、领空,铁定被扣留(此时欧洲的导航技术很差),还要把其上的操作者、乘客作为非法入境者扣留、判刑,现在最起码荷兰的军舰、飞机如果误入华夏的领海、领空,只是驱逐了事,也不会扣留人员,更不会判刑了。

荷兰政府的感触也很深,荷兰历史上虽然也阔过,但那是很久远的历史了,欧洲大国近百年来,一直不把荷兰放在眼里。尤其是同为欧洲小国的比利时、葡萄牙在欧战打出了名声,已经被欧洲人视为第四、第五强国,荷兰更没有人当回事了。如果一直没有辉煌历史还好说,如同瑞典、挪威、瑞士、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被人视为欧洲第六强国)、波兰、捷克,这些国家能有一个平常心,根本不会有争雄世界的雄心。欧战之后欧洲大国看待荷兰还不如这些国家,这让曾经称雄七海,人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情何以堪?不过现在好了,荷兰外交官在欧洲的外交场合,大国们的态度好了很多,虽然两位孩子还未成婚,但是都知道荷兰身后有郑国(gdp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综合)、明国(一国可以吊打欧洲全部国家)、燕国(轻松战胜南俄的强国)等李姓王国,个个都不好惹,尤其知道华夏特别重视亲戚,这些国家怎么能够不买账?

尤其是在荷属东印度,与兰芳相邻的这块殖民地现在对荷印态度也好了很多,不再被视为蛮夷了,而是认为可以交流的文明国家了。除了要求善待华裔居民外,也不再时不时的武力威胁,认为对于华夏后裔不公需要敲打了。荷兰人也很清楚,面子是别人给的,但大多数时候是自己丢的,所以现在荷兰对待兰芳认定的华裔时,更加的小心谨慎,唯恐出了差错,这更得到了兰芳以及其他华夏国家的认可。

所以荷兰国内上下,现在对与郑国联姻均是无比赞同,连带着对于自己的媒人—以色列也感觉顺眼了许多。要不是以色列的建议,自己怎么能够想到将荷属圭亚那作为嫁妆能够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呢?看来奸猾的犹太人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与华夏国家打交道他们还是很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