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19

第119章 欧洲之外的世界

战后的中东地区,由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崩溃,除了在土耳其东部出现了一个库尔德斯坦国外,还出现了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五个“独立”国家,另外还有一个以色列的小小飞地,面积2万km2,里面包含了圣城耶路撒冷。

原先被奥斯曼土耳其抵押的汉志、内志王国以及伊拉克,在宗主国崩溃后成为华夏的财产,与外界估计的不同,这些土地华夏没有全部据为己有,而是在签订了100年的石油开发协议后,扶植了伊拉克王国、沙特阿拉伯王国、科威特王国、卡塔尔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与这些国家签订的石油开发协议中,这些国家可以获得石油开采净收益的30-40%,可谓非常厚道,也减少了这些国家的抵触情绪。并且莒国、湘国、邾国向北扩展了部分领土,其中莒国达到70万km2,湘国达到72万km2,邾国达到69万km2,沙特阿拉伯还有97.75万km2,包括后世的首都利雅得、圣地麦加、麦地那也都在沙特境内。中东国家中,比后世原位面少了也门、阿曼,多了一个库尔德斯坦,估计热闹程度不会太低。

并且以色列在西非还有不小的国土,所以对于飞地的热切程度并不高,所以也不会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发生大的冲突,并在华夏顾问的建议下,对于圣城耶路撒冷,仅保留了市政管理权,欢迎***教徒、基督教徒前来瞻仰本教遗迹。以色列的开明举动,得到了其他两教的很高评价,并且以色列凶名在外(他在欧战的表现已经传到中东国家上层人士耳朵里),周边的阿拉伯人也不会没事找他们的麻烦。再说阿拉伯国家中,只有伊拉克王国、沙特阿拉伯王国、科威特王国、卡塔尔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真正的独立国家(除了石油被华夏国家垄断,其他不受任何人控制),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还在受到英法两国的保护呢。

西非五国中,只有西俄、以色列正儿八经参加了欧战,哲国是以“志愿军”的名义参加的,金国、新罗是以“军事观察员”的名义介入的。哲国的参战军费由华夏国家共同承担,且华夏国家派遣了大量士兵、军官充当哲国“志愿军”,以便了解欧洲正常的军事实力。所以哲国的伤亡并不大,不到20万,但是练兵效果很好。西俄获得20万km2土地后,没有忘记自己的四个邻国,除了自己保留了8万km2的土地,使得国土达到40万km2;金国和新罗分别得到3万和2万km2土地,使得国土分别达到38万km2和38.34万km2;以色列得到5万km2,国土面积达到34万km2;哲国得到2万km2,国土面积达到42.65万km2。

人口方面,如前所述,西俄达到1400万人,以色列在接受了从欧洲逃难的近百万犹太移民后,国民规模880万人(其中中东飞地80万人)。哲国由于世俗化程度的加深,对华夏移民的吸引力加大(哲国实行了华夏国家的度牒制度,有度牒的必须遵守戒律,平民不准仿效有度牒的出家人执行戒律,并且引进道教、佛教冲淡***色彩,现在哲国已经将国号中的苏丹去掉),六年战争期间,吸引了近200万中华移民,人口规模达到1300万人。金国和新罗吸收移民的规模更大,他们主要接受满族和朝鲜族移民,人口规模分别达到770万和780万人。

德国的原西南非殖民地被华夏拿到后,分配给了宋国,该地域面积达到72.42万km2,使宋国的领土面积达到1053.58万km2,超过唐国,仅次于明国及中华,成为华夏体系中第三领土大国,但是国内资源储量还是唐国遥遥领先,中华、明国、宋国、鲁国紧随其后。

华夏接收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到黄帝纪年4617年(公元1920年)年底,所有白人均已被转移到北美,把土人留在了当地。华夏国家当然不同意,但英国只是赖皮,就是不转移土人。气恼的华夏诸国征集了200多艘商船,将近50万土人运到了北美,这些土人被鲁、曹两国军队全部驱赶到了英属北美,英国人本来理亏,也就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些土人。但这些土人由于水土不服,大量死亡,到次年底,只剩下不足20万人。只是唐国接受了新西兰,使得唐国国土达到1060.2万km2,超过了宋国。

对于澳大利亚,相邻的唐宋两国没有接手的意图(主要是太贵了,两国即使有钱,也不能这么花),于是拿出来在华夏国家中间选择愿意接手的国家。最后鲁国、秦国、郑国、曹国、凉国、蜀国愿意接手,六国合力出资,取得了澳大利亚的所有权。

鲁国齐王傅祥义得到后世的西澳大利亚州,面积252.55万km2,是最大的国家。秦国楚王林毅兴得到后世的南澳大利亚州,面积104.35万km2。郑国晋王李令岩获得后世的北部领地,面积142.097万km2。曹国邓王傅祥云获得后世的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面积32.84万km2。凉国徐王李令青获得后世的昆士兰州,面积185.26万km2。蜀国杨王林毅可获得后世的新南威尔士州和首都领地,面积80.944万km2。

唐宋明三国的皇帝为六位皇侄的之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唐国向齐国、邓国分别移民300万和200万,且承担了全部移民费用。鲁国向齐国移民300万人,除了承担全部移民费用外,还承担了全部基建费用。曹国向邓国移民200万人,同鲁国一样承担了移民及基建费用。明国向晋国、徐国分别移民300万和260万人,郑国向晋国移民150万人,凉国向徐国移民140万人。宋国向楚国、杨国分别移民200万和180万人,秦国向楚国移民150万人,蜀国向杨国移民140万人。另外,中华向齐国移民400万人,向邓国移民300万人,向晋国移民350万人,向徐国移民300万人,向楚国移民350万人,向杨国移民280万人。

预计移民结束后,齐国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邓国人口达到700万人,晋国人口达到800万人,徐国达到700万人,楚国人口达到700万人,杨国人口达到600万人,全大陆人口达到4500万人,比白人占据时多了好几倍。

截止到黄帝纪年4617年(公元1920年)年底,唐国在向赵国移民800万,向莒国移民600万,向向齐国、邓国分别移民300万和200万后,人口还有19930万人,gdp由于欧战的刺激,,保持了10.5%的高增长率。达到7804亿唐元。明国在向燕国移民640万,向湘国移民560万,向晋国、徐国分别移民300万和260万人,人口还有11650万人,gdp受到欧战的刺激达到4690亿明元。宋国继续保持了人口的高速增长,在向吴国移民520万,向邾国移民500万,向楚国、杨国分别移民200万和180万人后,人口还有10406万人,gdp达到3868亿宋元。中华在向赵、燕、吴三国分别移民1200万、960万、780万,向莒、湘、邾三国移民600万、540万、500万,向澳洲六国移民1980万人后,人口还有48880万人,gdp总额达到2480亿中华元。兰芳人口达到2200万人,gdp达到726亿兰芳元。北亚北亚六国中,莒、湘、邾、赵、燕、吴六国人口分别达到1200万、1100万、1000万、2000万、1600万、1300万人,gdp分别达到300亿、280亿、255亿、460亿、360亿、290亿唐元(以下皆是换算得来),澳大利亚六国还没有gdp统计数据。

鲁曹两国人口达到5300万、5200万人,gdp分别达到1820亿、1800亿唐元。凉、蜀、夏三国人口分别达到1920万、1900万、1850万人,gdp分别达到580亿、575亿、560亿唐元。越、陈、蔡三国分别达到1510万、1570万、1590万人,gdp分别达到482亿、490亿、500亿唐元。北美八小国人口分别达到400-450万人,gdp分别达到132亿和150亿唐元之间。

南美五国中,秦郑两国人口分别达到1950万和1920万人,gdp分别达到790亿和785亿唐元,人均gdp继续领先世界各国。卫韩梁三国人口分别达到1500万和1010万、1030万人,gdp分别达到608亿、409亿、417亿唐元,继续在世界人均gdp的3至5位。

西俄gdp由于战争的刺激,gdp达到220亿唐元,以色列的gdp达到300亿唐元。哲国gdp达到240亿唐元,金国、新罗的gdp分别达到77亿和78亿唐元。

世界各国中,唐明宋中鲁曹秦郑兰卫凉蜀夏蔡陈越梁韩分列世界gdp总额的前十八位,英德两国分别以380亿英镑和350亿英镑排在十九及二十位(英国的农业生产、轻工业分别降低15%和10%,重工业由于战争影响增加50%,总体是增加,德国情况与英国类似,但是减少了13.5%的土地和巨量资产,总体稍有降低)。华夏经济学家估计,战争红利将维持华夏至少7-10年的高速增长,欧洲国家也将在华夏输入资金的前提下,迎来大致同期的恢复性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将会出现低速增长,如果不进行调整,将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