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17

第117章 战后的欧洲1

战后的欧洲大陆,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并且有的版图扩大,有的缩小,有的分裂,有的合并,变化令人眼花撩还。

伊比利亚半道上,原先作为欧洲大国的西班牙成为彻底的失败者,领土、人口大幅度缩减。战胜国葡萄牙在战争中总计战死40万余人,重伤致残近20万人,流感而死近10万人,永久劳动力损失达60万人,对于战前新领地及本土1200万人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20-30岁的男性损失近三分之一,可谓伤筋动骨。但是收益也是惊人的,欧洲本土领土面积扩张到39.6286万km2,比以前扩张了三倍多,已经有成为欧洲大国的本钱。人口方面,战前本土485万,战后剩余463万,新领地690万。接受了不愿迁移到西班牙和新西班牙的原322万居民以及东欧303万各国各族移民后(葡萄牙已经被欧洲认为是当然的欧洲强国,所以其他欧洲各国对其认同度很高,且葡萄牙通过新领地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对于融合外族白人颇有心得,留下的西班牙人及东欧移民三分之二迁移到新领地,三分之一留在原葡萄牙本土,新领土被本土移民和新领地移民占据),欧洲本土还有770万人,新领地1008万人,比战前增加563万人。按照葡萄牙的估计,二十年后,本土人口将达到1200万左右,新领地可以达到1400万左右。

经济发展方面方面,虽然对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有些看不上(他们的眼光被宋国为首的华夏国家输入的设备养刁了胃口),但也差距不大,所以利用卖地款(南美卖了1500万,菲律宾卖给华夏3500万)及部分德国赔款2亿唐元承担了德国设备超过一半的份额,预计新领土很快可以工业化。至于农业生产,利用新领地成熟的合成氨技术发展起来的化肥工业,足以保证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军事安全方面,已经在欧洲打出威名的葡萄牙陆军在陆地暂时没有明显的可以威胁他们安全的敌人(法国是盟国,西班牙,手下败将而已),海上由于接受了休达港和英国人移交的直布罗陀,牢牢地扼守住了地中海的西出口,占据了极为有利的位置。装备方面,战前拥有四艘战列舰的葡萄牙海军(杞国级,两艘外购,两艘自建)本就不弱,利用部分德国赔款5600万唐元(由于是期款,所以溢价12%)接受了德国向华夏赔付的16艘战列舰,一时间葡萄牙拥有的新式战列舰数量超过了英国(19艘),傲视全欧。但葡萄牙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正在四处寻找买家,感兴趣的不少,他们正在待价而沽。

葡萄牙人用不了这么多的原因除了安全因素外,还有友军的因素。欧洲内陆国瑞士和捷克的欧洲舰队常驻葡萄牙(他们在欧洲没有港口),如有战事,将是葡萄牙海军有力的帮助(分别拥有1艘超级战列舰和2-3艘战列舰及十余艘巡洋舰、近二十艘驱逐舰、十余艘潜艇)。

空中安全方面,就更没有问题了,西班牙的空军全灭,另外一个邻国就是盟友法国,其他的欧洲国家根本没有可以威胁葡萄牙的空中力量。再说葡萄牙的空军技术水平一直接受宋国的合练,除了技术水平稍逊,战役战术水平一直超过欧洲大国。

与意气风发的葡萄牙相比,西班牙就悲催多了。66天的一战历程对于西班牙简直是噩梦,被他们一直看不起的小邻居干净麻利的击败,丢失了大量领土,仅剩12.55万km2,相当于以前欧洲本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除了战死、流感而死,未占领区人口仅剩535万人,至黄帝纪年4617年(1920年)年底,得到葡法两国允许迁移到国内的有265万人,到新领地的有200万人,这样本土还有800万人,新西班牙还有940万人。加上海空军全灭,陆军仅剩10万人不到,西班牙成为欧洲的三流小国。

与西班牙同病相邻的就是意大利了,情况稍微好一些,领土人口损失没有达到西班牙如此惨重的地步。利古利亚、撒丁、东北的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托、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伦巴第地区失去,损失国土面积达到93203km2,达31%,还有20.813万km2土地。人口到没有损失多少,日本及美国都不需要意大利人,被他们驱赶到未占领区,但是失望的意大利人纷纷移民,反倒意大利希望外迁的外族居民没有迁移的意思。截止到黄帝纪年4617年(1920年)年底,本土的意大利人外迁320万人,仅有90万去了新意大利,其余230万全部去了西非以及新欧罗巴。现在新意大利还有570万人,本土3625万人,加上390万外族,保存了东山再起的本钱—人力。但是北部工业区大部失陷,加上唯一的殖民地利比亚被占,意大利的发展前景可忧。在没有办法的情形下,意大利政府倾尽全国财力(收罗全国金银以及古董、艺术品等),还清了华夏国家的货款、贷款,剩余的约6000万唐元购买了德国赔付华夏的工业设备,决心卧薪尝胆,奋斗个二三十年,重振欧洲大国雄风。但是国家、民间的一贫如洗,为意大利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亚平宁半岛及塞浦路斯岛上的原幕府日本意气风发,在于日本王国分家后,新任将军德川庆久于黄帝纪年4617年(1920年)12月10日在新江户(原米兰市)接受了唐宋明三国的册封(这是他强烈要求的,认为即使到了欧洲,也要保留东亚本色,所以要求三个帝国予以册封),就任大和国王。鉴于在东亚主动出让国土,不仅明国承担了移民费用,华夏国家还将从德国迁移的工业设施赠送大和王国,价值一亿唐元,使其完全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德川庆久及首相原敬计划将移民到地中海区域的3200万人(战前共有3650万人,战争损失120万人,流感而死130万人,迁移到华夏国家200万人)安置2000万在亚平宁半岛东北部,400万安置在塞浦路斯,其余800万安置在利比亚领地。

原敬首相乐观的估计,在迁移到地中海地区后,华夏国家会对大和王国更为友好,支持力度会更大。凭借智力优于欧洲本土人种,人民勤劳,将来的大和王国的发展不可限量。在将来的欧洲大战中(这也是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将来20-30年,欧洲必将再起争端),一定会有所斩获,获得比在东亚更大的生存空间(如果不是这样,干嘛万里迢迢来到地中海地区,在东亚只要恭顺,华夏国家估计也找不到揍自己的借口,且能享受和平、富裕的生活,但大和男儿生来不就是需要拼搏的吗?)。

与之毗邻的南斯拉夫是欧战的另外一个大赢家,以其为主体的协约国南线部队东击奥斯曼土耳其,东打保加利亚,北抗奥德联军,后期打进了德国领土,是欧洲战场风头最劲的三个国家之一(另两个是葡萄牙和比利时)。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塞尔维亚在战争中共死亡近48万人,重伤致残达11万人,平民死亡35万人,人口损失近百万,这对于战前870万的人口来说,可谓大伤元气,因为在战争中死亡的都是青壮男子,等于20-40岁的男子死亡致残近半。战争期间补充的55万黑人现在还有10万成年男性,15万女性,近8万黑人婴儿及幼童,以及4万黑白混血。但是收益巨大,领土面积从8.83万km2暴增到26.68万km2,其他各族人口达689万人,总人口不降反增,又吸收了来自东欧、俄罗斯的其他斯拉夫种族206万人,总人口达到1704万人(33万纯黑人种)。已经在新欧罗巴不断融合欧洲其他种族白人的塞尔维亚很有经验,将895万新国民移民495万至新领地,使新领地人口达到906万人,并与原先新领地的居民混居,不再建其他种族的族群聚居地,使其不会形成新的势力。新国民听到要移民到富裕、和平、先进的新欧罗巴,都极为踊跃,根本没有一丝抗拒。为了长治久安,塞尔维亚向宋国举债一亿宋元,除了移民费用外,还包括安置费用,往新领地移民、安置费用共计6500万宋元,本土对于新国民也采取了大分散、小聚居的政策,移居的不仅有新国民,还有原塞尔维亚人,所以本土的抵触情绪也不大。塞尔维亚用了两年的时间,把本土、新领地的国民安置完毕,国家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为了加快民族融合,塞尔维亚政府接受华夏顾问的建议,大力提倡同一民族的概念,一再说明一个民族有不同信仰是正常的。并以世界公认的先进国家唐宋明三国证明,这三国存在儒教、道教、基督教等,但不妨碍他们是一个民族的事实。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超过了宗教分歧,在刻意淡化宗教色彩的宣传氛围笼罩下(宣扬以宗教信仰划分种族的宗教是邪教),统一的南斯拉夫民族很快形成,在50年后,新领地及本土就再也没有区域、宗教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