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楼兰兴亡录
35521400000005

第5章

自从张府出事后,王发迹一直忙着四处走动关系,最后皇上没有诛连。虽然张府全府人被杀,但是王发迹家及张府其他亲属却幸免于难,王发迹对皇帝已是感恩戴德。从此,王发迹中规中矩没有事情发生。萧桧本想将王家牵连进内,但一是没有相关证据,二是王家与其他大家族:谢、王等族多少有点往来且关系不浅,自己还得小心,所以也就不理王发迹,只要他不找事就行。张雨梦伤心痛哭了好几天,最后在丈夫王凤伟地劝说下才好些。皇帝又发慈悲给张家立了一个大坟冢,将所有张府人都埋葬在一起。这些年,京城里风平浪静,一切如常。张雨梦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小侄子,不知是否平安无事。

张济天六岁这年,中原发生了大变故。公元290年晋武帝临终传位于晋惠帝,但晋惠帝有点痴傻,就让武帝之妻杨芷杨皇后的父亲杨骏辅佐惠帝。晋武帝一死,杨太后立马命自己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总领千下兵马,权倾天下。萧桧一见朝廷有变,就赶紧将这一变故秘密飞鸽传书通知了东海王司马越、汝南王等王爷。司马越得到消息后一边私下里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一边鼓动其他对杨家不满的王爷和朝臣,但是司马越自己却想坐山观虎斗,等其他人两败俱伤然后他自己坐收渔利。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见自己丈夫软弱痴傻竟然让杨家掌权,心里很是不满,但她自己一人实力较弱,贾后就心里盘算开:杨骏现在权力太大而且又掌握天下兵马,我应找一些帮手共同对付杨家,等事成后我在想办法除之。朝廷之内能对付杨骏的就只有那些王爷,这些王爷中许多都深藏不漏、作壁上观,能为我所用得只有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了,这两人也有各自的野心正好为我所用。贾后在秘密准备夺权,其他王爷也蠢蠢欲动。第二年即公元291年,中原终于发生了史称“八王之乱”的变动。皇后、各位王爷等司马氏皇族都为了争权而你杀我伐,引起了社会大混乱。在此期间,萧桧凭着混迹官场几十载的经验和见风使舵的本领没受大的影响。他外表取中庸之道,既不选边站队又不得罪任何势力,暗地里与各方都有联系尤其与东海王、汝南王等各陛下爷关系都不错,所以他的官照做,只是没以前那么威风了。王发迹家族则不同,由于他为人正派,又不愿如萧桧那样做墙头草,所以官位被降了许多,一家人都小心翼翼,很少出门,尽量躲着朝廷的权力之争。张雨梦夫妇一看眼前的情况,报仇是无望了,只有等日后了。

王兰花讲到此处,张济天和庄梦蝶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张济天猛地站起来,向马厩跑去。王兰花一把抓住张济天的手,然后将其按在地上,用吐火罗语问道:“济天,你干什么去”?张济天满脸愤怒道:“王妈,我要骑马去中原杀了萧桧老贼,为我爹娘及张府全家被杀之人报仇雪恨”!说着,张济天还挣扎着想冲向马厩。这时,王兰花举起粗糙的右手照着张济天的脸就是一耳光。打后,王兰花泪痕满面,语重心长地劝说:“小少爷,我打疼你了吧!小少爷,你要知道你现在是张家唯一的骨血,你一死张家就彻底绝后了。你也不好好想想:萧家及萧桧的党羽在朝廷中有多大的势力,一手遮天也不为过。你呢,就你一人,无文无武,怎么给张家满门报仇。现在估计朝廷还在通缉你呢,你只要一出西域就会被人发现,到时你只有一死。你死了,张家的仇谁给报?俗语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只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成人当官后再看看有没有机会为张家报仇。‘君子一怒而杀人’这是匹夫,非智者所谓为。人在做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分析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情况。你应该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吧。勾践当时若不假装投降,不忍辱负重,像你一样头脑一热就找吴王夫差拼命,那还有后来的越国吗?人不争一时之长短,一定要看得长远些”。庄梦蝶止住哭声也劝道:“哥哥,王妈说得有道理。等你将来长大了再报仇也不迟”。张济天一听,说:“王妈,那我不读书了,我要学武。武学成后即可以杀了萧桧及其全家,学文没用”。王兰花一听,笑着说:“傻孩子,你书都读到哪去了?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你该听说过。此二人皆是文人,可他们都凭一张嘴而创造了不世功业。苏秦‘合纵’使秦国十五年不敢越函谷关,被封六国丞相。张仪凭一张嘴使秦国破六国‘合纵’,让六国仰视,皆‘连横’之功也。近代诸葛亮更是凭着智谋让刘备‘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汉’,与‘魏’、‘吴’鼎足而立,名垂青史!此三人皆是文人,可他们比武将更厉害,一张嘴让人可生可死。济天,你一定要记住,在这个世上,最厉害地杀人武器不是剑而是嘴和智慧。遇事一定要多思考,多动脑子”。张济天听后,保证道:“王妈,你放心,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等将来长大了再借机为张家报仇。我绝不会再莽撞行事了”。王兰花欣慰道:“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这有一本佛经,是当年救了一位高僧,他手抄的经书。那位高僧说此经书可让人平心静气,将来会用得着。我一直好好收藏着”。说着,王兰花从怀里拿出一块蓝色丝绸包裹来。包裹打开,只见是一本帛书。王兰花说:“济天,你回去后经常看看”。王兰花又看着庄梦蝶道:“梦蝶,还记不记得我们是怎么相遇的”?庄梦蝶道:“记得,是哥哥六岁那年你们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