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83

第83章 繁体汉字不可全丢

九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深感遗憾地说,他渴望通过内地出版物了解大陆,可惜,简化字却成了“拦路虎”;为此,他建议最好在简化字图书后面,附印一份“繁、简体汉宇对照表”,以便像他一样的人“从头学习”云云。无独有偶,我认识一位内地的青年企业家,在一次交际场合中,接受某贵宾恭敬递上的一张印刷精美的名片一一“臺灣達豐實業公司總經理“關慶義”时,竟如面对外星来客,瞠目结舌,不知对方为何许人也!

自50年代中期起,中国内地所进行的汉字简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最大的成绩是使我们——特别是我们的少年儿童,在用手书写汉字时,减少了许多繁复的“劳动工序”。例如现在写“虫”字,只需一虫即可,不必连写三虫而后已。又如以“义”代“義”,一下子就省去了十笔,为书写者节约了不少宝贵时间。

然而,在我们大规模推行汉字简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都知道,海外不少地区以及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众多华人,至今仍然沿用繁体汉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大陆与海外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而由于汉字繁、简异许,使世界范围内炎黄子孙之间的信息传递,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如本文开头所举二事,就是具体实例。同时,我国50年代以前出版的普通书刊以及历代积累的大量传统文化典籍,也都是用繁体字印刷或抄写的;而现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面对旧版图书时一个个变成“半文盲”,对阅读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造成很大困难。虽然近年文化出版界有鉴于此,曾经对文言文古籍进行了大量的“白话翻译”和简体宇重排工作,但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以至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货色充斥市场,对正确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带来诸多弊端。’

基于上述原因,我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开会时,曾以书面形式建议教育当局及文字改革主管部门,可研究在少年儿童智力发展最活跃的小学教育阶段,能于语文课程中增加繁体汉字识别内容,以补救由于推行汉字简化而带来的不足。在实施此项教学时结合课文生字的简、繁对照,对学生只要求识别,不要求书写;只要求印象记忆,不列人记分考试。特别是要教授学生掌握汉字简化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少年儿童打下自行识别和检索繁体汉字的基础,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至于海外广大华人地区,如何逐步认同大陆简化汉字,择善而从,最终归于统一,则需要时间慢慢去完成。因为汉字的由繁到简,毕竟是历史进程中一个必然的趋势。

写于1994年7月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