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70

第70章 玛曲山石小记

十年灾难“文革”结束,我与老友一一甘肃省话剧团著名编剧汪钺先生,于1977年秋天,结伴去甘南草原深人生活。在近三个月时间内,我们访问过许多村镇帐圈,搜集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素材。在玛曲县尼玛公社“蹲点”时,茶余饭后常到西琼山麓散步,还捡拾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国庆节后要回兰州,便把这些“宝贝”玩意分装了两大箱,花了很高的汽车运输费,起票跟我们同时回家。家里人以为带来了什么珍贵物品,打开一看,却是一箱子石头疙瘩一一哟!真是两个大傻瓜!

随着岁月的流逝,再加数次搬家,这些石头大多丢失了;有幸保存下来的所谓“精品”,也不过百分之一二而已。汪钺兄有一块算是他特别钟爱的存石,名曰“莽昆仑”;气势磅礴,绿苔斑驳,他生前一直摆在他的书房里。我也留下来一块,即名“玛曲山石”。此石高40公分,最大直径18公分。中段玲珑剔透,有一组天然空心吸管,可吸取根底水分上升,以滋润整个石体。故只要石脚有水,则石上碧苔芳草常年青青,苍郁可观。所谓“芳草”,只不过是几种生命力特强的野草罢了。一种是车前草,俗名猪耳朵,有籽无花。另一种是蒲公英,每年总要开出几朵小黄花,多少为朴素的山石增添一点亮丽的色彩。此石即竖立于一只陶瓷鱼盆中,放置在我的阳台上,成为寒舍一道小小风景线。

当年,我携带这块石头返家的途中,就在汽车上,还特别为它作过一首诗。二十余年过去,记忆已经模糊;就在撰写此文时,我又查阅了1977年的笔记本,那首《题玛曲山石》的原诗是:

冥顽未列补天材,冷落荒山任土埋。

不折风前唯劲草,奈何雪后又新苔。

有情润雨消停下,无序杂花断续开。

凤彩龙文早蜕尽,羞施粉黛上瑶台!

这既是山石的写照,也是我与汪钺的自况。想当年“四人帮”文化专制时期,我辈一个个如风前野草、雪里霉苔,在无穷痛苦磨难中熬煎。即使如此,也还有一些好心人,相濡以沫,悄然给予种种关怀,诸如抄家前得到通风报信、挨饿时塞两个馒头之类;甚至迂回提供机会,让你写一点东西,给久违的读者以无比惊奇;我的短篇小说《三月风雪》,就是在1972年借纪念“5.23讲话”由友人组织的“创作学习班”上写出。在兰州发表后还被《中国文学》译为英文;故曰:“有情润雨消停下,无序杂花断续开。”此之谓也。

汪钺先世为旺古族,世居陇西盐川。远祖汪世显,字仲明,是金朝镇守巩昌(今陇西)的将领。1235年元太子阔端兵临城下,遂归附元朝仍镇巩昌,曾被封为陇西公,死后加封陇西王;故汪氏子孙显贵,后裔繁衍,为陇西大族。汪钺为人忠厚,文采斐然。五十年代中期,曾主笔《在康布尔草原上》话剧剧本,一举成名。稍后,独立写出大型话剧《岳飞》,得到戏剧大师田汉很高评价。“文革”期间,被强制遣送老家陇西劳动改造,险致折磨至死。好容易熬到新时期,却终因积劳成疾,于1999年患肺癌不治身亡。停灵祭奠时我送了一幅挽幛,上书悼词曰:“名成康布尔,曲终满江红!”以概括其戏剧创作上的成就。

兹值汪钺兄去世三周年,玛曲山石仍在,而“莽莽昆仑”倾倒;忆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