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窃听独激昂
34750900000051

第51章 花开无声

一行人至餐厅用饭,来到电梯口,赵桂芝突然停住脚步,转过身,望着孩子们一言不发,暗自问道:“你们要带我走向何方?”

孩子们不知其意,面面相觑。

赵桂芝先是一阵低头,略有所思,然后抬起头,望着孩子们严肃的说道:“花开听不见声音。还没唱曲儿,锣鼓就打起来,那是把戏。我们来寻亲祭祖,是一件严肃而平凡的事,千万莫打扰到别人。有缘份,我们就见,若是没那缘份,明天我们就回。总之,不可闹得满城风雨。”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额头上写着三个醒目的大字—钱不完。左半边脸上有几行小字,明道:“我不是京官,也不是富婆,更不是有权有势人的情妇。我只是十个孩子母亲,一个老掉牙的老女人,再平凡不过的一个老朽。”右半边脸上也有几行小字,刻道:“你们非高官,也非明星大腕,只是一盘扎眼的红萝卜,川菜中可有可无的杂碎,顶多是一道汤料。”难道不是对钱不完名字的诠释么?

孩子们对着她点了点头,就像学生对黑板点头一样,左右脸答案读懂了,大家才走进餐厅。第二天吃过早饭,孩子们分成几组,各地打探消息。有的去派出所,有的去拆迁办,有的去街道居委会,还有的在路口、商场处打听,就连公墓看管处,敬老院,凡是能想到的地方,他们都去了。可以这么说,比美国人在伊拉克寻找大规模杀伤武器还要仔细,还要负责任。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找到所要的线索。

金国安在拆迁办进进出出好几趟,接待人员非常恼火,就搬出资料,让他自己翻阅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光辉历史。几十大叠资料上,覆着一层岁月的痕迹。好像秦墓中挖出来的古董。拂去灰尘,翻开皱皱巴巴黄纸,一行一行看,一页一页读,一串耀眼的字映入金国安眼帘:“小青山脚下,五十步远,有一棵桑树,树下石头旁右侧,有一座无人认领的坟,移至大帽山公墓58号……。”

这是个好消息。没人认领的坟墓,均迁至大帽山公墓。赵桂芝父母的尸骨没有压在高楼大夏之下,那些战死战士父母的尸骨没有成为孤魂野鬼,那些无名英雄同样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都有一个家,都有一个称谓——烈士之墓。金国安高兴不已,回驻地接得母亲,把资料念给她听:“上河滩南,小灵山脚下,斜石板旁,鹰脊之地,有两座坟墓无人认领,移至大帽山公墓708号,………。”

赵桂芝一把夺过资料薄,把它紧紧搂在怀里,像一条饥饿的狗抢得一块骨头,恨不得独吞。良久,她转过身,面向大帽山方向,跪在地上,眼泪失去控制,在面颊牵成线,不断往下流。望着资料薄,低声哭起来:“爹,娘,女儿差一点把您们弄丢了……。”

在场人员无不震动。一位八十多岁老人,一位土都垒至脖子的女人,她为什么如此伤心?她为什么要回来寻根究底?而且还如此这般感激。难道要给孩子们一些道理?

孩子们捂住嘴,侧立于身后,也泣不成声。金国富对工作员问道:“同志,这些资料可以借给我们吗?”一位年轻女士站着回道:“不能带走。”金国平又问:“同志,我给你钱,帮我复印一份好么?”

赵桂芝是个精细之人,虽然抱着资料爱不释手,伤心得像个孩子,但是脑子一点也不迷糊。她回过头,蔑视的望着金国平,低沉的吼道:“你说什么来着?你要给钱买?这是买卖的事么?孩子,不要用你那几个臭钱来侮辱他们,不要用你那几个钱在他们面前显摆,钱在他们面前都不好使。在那个年代,男人女人只认得家国,只认得荣辱,认不得金钱。今天,你在他们面前提钱,想过我的感受么?不是我不近人情,而是你们太不懂得敬畏。”

赵桂芝当着所有人面,劈头盖脸质问孩子们,质问所有的人。大家当然低着头,默不作语,屋里寂静无声。这时,一位老者走进来,瞧得赵桂芝跪在地上,望着周围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臭骂:“你们这些畜生,还不快扶大姐姐起来?”他扔掉拐杖,手忙脚乱来扶人。就这一骂,弄得各个人脸上一阵火辣。大家七手八脚把老人从地上扶起。赵桂芝看了看资料,又流出了眼泪。孩子们围着她,寸步不离。

金国安走上前,对工作人员说道:“我们可以誊写一份吗?”

场面氛围舒缓很多。二位老人攀谈起来,原来老者也在寻找亲人。金国安从母亲手中接过资料,一字不差誊得一份,作为纪念。大家与老者一一道别后,方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