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34661300000049

第49章 退而锋利

有一种撤退叫胜利,有一种占领叫失败。这是谍战大剧《潜伏》的台词。人在乱世,不知不觉小人将要当道,从根儿上已经腐败,虽然表面祥和,但是聪明的的人开始退避。根儿上腐败,不绝不动,说明当权者无动于衷,浸醉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不觉危险的降临。贤者也不知不觉地退避,润物细无声。不知哪一天,烂到无法收拾。用,无可用之人,周围竟是奸佞小人。对于贤者来说,此路不通,当然绕道,不然前面就是万丈深渊等着自己。在这个大环境中,虽然不能一展抱负,施展才华。但是隐退山林以后,整个天地都是自己的,可以在这里施展才华,享受自己的人生,也是人生一得。隐士,必然内心有所止,才有归隐之心。不提前任归隐,怕是自己由不得自己,涉险其中,以招大祸。归隐之后,还要生活,住宿安全而舒适,吃食美味,衣着自然。这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要活的像个乞丐。所以对于天下有所止,对于自己的生活处境,奋发进取。能上得了天堂,也能下得了地狱。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溶于当下,和顺而为。明朝贤者王阳明,被贬龙场,蛮荒不开怀之地。王阳明教当地人生活技能,修房盖屋,然后传播自己的思想,这些野蛮人都成为有文化的人,心系王阳明,众人与王阳明尤为一体。

盗亦有道,小人也有自己的道,不然不能富贵长久。所以小人也有所止,贤者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不能讨厌小人,因为会招致灾祸。山高止于地,再高也高不过天。我们走向大山,天自然而然退去,是大山遮住我们的目光。山就是山,天就是天。无能的落魄者,永远体会不到满腹能耐的落魄者的心胸。

该退守,则退守。为的是和顺。关键在一“时”,早不可以,迟也不可以。守住时机,才能趋利避害。

越王勾践战败,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越王勾践受到吴王夫差的百般羞辱,越王勾践为了活命,以图东山再起。做出一番忠心奴才的样子。有一次夫差闹肚子,勾践尝了夫差的粪便,真诚而恭顺地说出了身体状况。一国之君受到很多非人的待遇,自己的臣子对自己的惨遇永远不会忘记。最后越王勾践骗过吴王夫差,回到了越国。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越国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城廓高筑,军队锋利。时机一到,击败吴国,夫差蒙面自杀。范蠡和文种功成名就,以享富贵之时,范蠡离开了越王勾践,范蠡离开之前,让文种也离开,但是文种有很多割舍不开的东西,最后越王勾践逼迫文种自杀。越王勾践怕像范蠡和文种这样锋利的剑伤了自己,再说范蠡和文种也没用了。越王勾践自己惨不忍睹的过去,这些一起吃苦的臣子是见到过的。范蠡了解越王勾践,通达人情世故,也能当断立断。

归隐退避的时机要准,还有当断立断的心胸,一入江湖深似海,该退隐的时候,割舍不开一些东西,等到艰险临近,奋力想退的时候,已经迟了。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越表现出来退隐的意愿越危险。等待时机,一击必中。关键是咋样等待?很好的一个比喻,自己等待的状态,就像是自己裹着黄牛皮,在危险中等待。这是啥意思?!黄,就是中正。就是自己的行为对环境来说恰当而心无邪念。牛,任劳任怨,能量巨大。皮,就是非常有韧性的束缚。自己处在艰险当中,无法隐退。对于当权者,当然要有被黄牛皮裹着的状态,才能让当权者愉悦,愉悦则顺,顺则信,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因为自己的全家性命,都是当权者一句话。我们这样的奴性,是为了活下去,规避危险。等待时机,一击必中。还是越王勾践的例子,身处吴国为奴,就是这种状态。等待还要注意外在,本来想隐退的,可是牵挂一些东西,没有走成,以致危险重重,既然走不了,就要蓄养自己家的人气,以安当权者。好像要好好过日子,但是都是一些和自己没有亲情的劳力和奴婢,自己生活方便,断然离开时也不像亲人一样牵肠挂肚。当隐退的时候,立马隐退,能够断掉自己所好,犹如忍痛割爱,亲身经历过忍痛割爱,才痛的真切。没有什么可以割舍,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恰当的时机,隐退的自然而然,毫无牵挂。再上一个境界,或是另外一种情形。隐退就是一种解放,犹如鱼入大海,飞龙在天。关在笼子里的老虎,突然出笼,可着劲儿的撒欢!没有什么割舍不割舍的,完全心系外边的一片天地。外界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自己。

隐去是为了实现自己以后的想要的人生,一般是想要壮大。不再被任人宰割,希望后舒坦一些。关键因素在人。一个破败的家庭,后代中出一条龙,这个家庭就会好了起来。如果这条龙是第一代的话,第二代又出一条龙,那么这个家庭将会汇聚贤能的人,为这个家庭的兴盛出力。这个家庭实在是幸运,第三代中也出了一条龙。那么这个家庭甚至这个家族,会呈现出一片盛景,安稳而祥和。不是不会遇到麻烦和灾祸,是麻烦和灾祸躲着走。这样的家庭和家族,就算遇到麻烦和灾难,也会被化解掉的。安稳而祥和,这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修身养性,提高德性和能力;我们挑战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不就是为的这个吗?奇迹出现了,第四代又出了一条龙。那么这个家族将要强大,呼风唤雨,威震八方,叱咤风云。强大家族培养出来的性情,决定这个家族的气数。强大往往发展的结局是衰败。第五代不会再出现一条龙吗?不会!万一出现了呢?万一出现了,那就是奇迹中的奇迹,那将给这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再强大,要想强大到哪里?强大的时候,能做的就是维稳,尽可能保持自身的强大。怎样保持?正义为家,可保长久。就是“正”的适宜。以前讲过,正就是歪。正为大,歪为小。歪是为了正,以正为本。如果强大而邪,那就是暴虐。暴虐能长久吗?只有正的适宜,才能和。正的适宜就是正义。

一个刚健的人,还能够威震八方,万众为之警醒。那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强大的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一定见情见性。因为他影响大,容易盛传,都以他为例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强大者不是要做什么,是要克制什么。人心是歪的,是需要不断修正的。强大者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那是比较容易的,不正即邪,而且传播深远,影响恶劣。

西汉郭解,原来只是个混混,后来成了个黑头目。最后竟能“权行州域,力折公侯”,终究不被皇权所容忍,被灭了九族。他应该瞅准时机,立马转型,顺应皇权,为国出力,得到皇帝晋升,这才是正道。只为自身强大发展,不好好约束自己部下,跳出国家法度,与皇权抗争,结局可想而知。

强大只是自身,在环境中还没有影响力,而且上边也没有人接应。如果凭强逞能,必招灾祸,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是第一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做的好,也就是不妄动。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奉行中庸,是强龙也要盘着,因为自己位置不当。好比一个人是一位军事天才,但是他只是一个大头兵,而不是大将军。所以要中庸,不然会招致灾祸。经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有能耐的人,占据了合适的位置,有了相匹配的权力。恐怕这个第三阶段,就要出事。就是凭强逞能,来满足自己不正的欲望。这样自己会陷入各种麻烦中。就算所为是正义的,也不可以用强。就像强壮威猛的雄羊,用自己强大的犄角顶撞篱笆,最后被篱笆卡主了犄角。羊本性是柔顺的,去处就是被宰的,这是它的用处。用强壮威猛的公羊,来形容这一阶段的状况,更形象。就算这只羊是因正义而顶撞篱笆,主人权衡利弊后,也会宰掉它。历史上因为太过用强,虽然正义,也没有好下场。比如西汉景帝的御史大夫晁错,他还是汉景帝的老师。在汉景帝的支持下,打击各地藩王。太过生猛,导致八王之乱,最后晁错也被汉景帝腰斩。这个阶段,虽然自己位置正当,毕竟根基太浅,只是第三阶段,还没有发展强大到用强的时候。如果能安全度过第三个阶段,坚持正道,第四个阶段会从麻烦中抽身的。正道是大正小歪,看见是正,眼里只有正,那是死板。正中有歪,歪中有正,正正歪歪,那是灵活。一切看情况决定行动,不可妄动。一路小心翼翼,自身逐渐强大到有了根基,上有接应。这是第五个阶段,功成名就了,是该抬举后辈的时候了,这个舞台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要有所舍,才能安稳。安全渡过第五个阶段。第六个阶段就是这个人强大到顶,就像曾国藩当年,功高震主,已经对曾国藩没有可封赏的,位置及其高贵,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曾国藩放弃了兵权,退居二线。每天在皇权所不容中渡过,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个局面。最终能被皇权所容,没有给家族带来灾祸。这就是第六个阶段的写照。